鎮情介紹
湖南省新化縣洋溪鎮位於新化縣城西南部,南接隆回,西連漵浦,距縣城15公里,省道S312線貫穿境內,轄4個群工辦,61個村,1個社區,總面積132.8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人。洋溪鎮所轄61個村:山背、長崗嶺、湴沖、古塘、官渡橋、荊坪、木龍、白地、白井、白塘、陶家橋、建新、塘灣、聯星、真聯、山聯、集星、新雲、新和、大范溪、小范溪、明星、藝豐、綠竹、精華、友愛、上車、興龍、龍潭灣、新群、魚苗場、常豐嶺、水東、群益、南山寨、裕華、建華、南中、寨邊、冷水巷、三井、雙華、雙源、建榮、雙泉、中一、蔬菜、洞沖、泥潭、石燕、上升、龍巖洞、何家凼、大江口、蒼溪、月光山、紅峰、隆興、黃鳥、戴家凼。
洋溪鎮建制於1952年,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名震三湘的富庶之邦,曾被人們稱作“小南京”。在這裡有
著為抗日捐軀先烈的萬人坑,文化昌盛的文昌閣,毛澤東為恩師題匾“力食居”的羅元琨故居和毛澤東國文教師袁吉六之墓,這些都賦予了古鎮洋溪深厚的人文底蘊。1996個被列為全省農村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洋溪的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了以漣漵路、文昌路、沿河路、車站路、橫馬路、文興路、洄瀾路為主“三縱五橫”的城鎮格局,城區面積增加到3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1.8萬餘人,已成為新化縣小城鎮建設第二大鎮。
洋溪鎮物華天寶,蒼溪的竹、木資源豐富,“玉蘭片”加工歷史悠久,暢銷全國各地;綠源食品公司生產的“梅山”牌板鴨、“溫溪”牌火焙魚、“熊山”牌金秋梨連續獲湖南省第二、三屆家博會金獎;洋溪人勤勞、淳樸、敢闖、敢拼,在全國各地經營辦公自動化設備,目前已形成產、供、銷於一體的辦公自動化設備產業群;在全國各地(大到省城,小到市縣)打字複印、圖文快印行業里,洋溪人占據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洋溪的旅遊資源有白地村的農業生態園、文昌古閣、抗日萬人堆、轄公殿、南山寨庵堂、青油洞和蒼溪風景區。
發展機遇
洋溪鎮正在憑藉滬昆客運專線全力
高鐵新城
建造高鐵新城。該鎮確定“搶機遇、強基礎、興產業、促發展、美環境”的工作
思路,全力謀劃文印產業總部經濟園,做好該鎮和婁底大道的對接工作;並且以“魅力洋溪,文印之都”為主題,三位一體建設好新化南站、總部經濟園和河東新區。
常桂旅遊快鐵將穿梭而過,滬昆高速複線竣工通車,在洋溪陶家橋村與即將建設的G59呼北高速形成互通,這裡將成為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匯集的“米”字形交通樞紐。該鎮引進鑫源混凝土有限公司;為婁底鄉鎮第一樓——32層高的美晶·御溪園一期工程、滬昆高鐵新化南站市政配套一期工程、雙向四車道的洋溪二大橋和自來水廠改擴建工程等重
點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文印產業
文印之都
新化縣目前有近20萬人在外從事文印產業,幾乎遍布全國
各地縣級以上城市和大專院校,因而被稱為“文印之都”。該鎮形成了從辦公設備、辦公耗材的生產銷售維修到打字複印、圖文製作 、快印的完整產業鏈,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85%以上,年產值超過500億元,是新化縣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186.7億元的2.7倍。龐大的從業群體和巨大的產值使文印產業為新化縣集聚了雄厚的民間資本。北京大學博士馮軍旗在其論文《新化複印產業的生命史》中講述了這一現象
主要挑戰
擁有自己的科研團隊,實現所有產品設備的自主研發和生產,這是洋溪文印面對的新問題。我國還沒有一台真正屬於自己的複印機,行銷再好,領域拓展再寬,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只是局限在簡單的配件組裝和技術集成層面。如果不能研發出占據產業鏈條頂端、引領產業發展方向的產品和技術,我們始終都處於一個尷尬的位置。同時,社會的發展,也給文印事業帶來挑戰 。
發展機遇
為深挖文印產業資源,使其更好地服務新化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小康建設,新化縣委、縣政府出台“飛地入園”和“產業招商”等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積極引導文印企業回鄉創業,全力打造“中國.新化文印之都”。並提出以下發展思路。一是集聚產業優勢,抱團促進發展。二是突出宣傳品牌,打造發展平台。三是整合產業資源,打造文印產業總部經濟園。
經濟發展
2015年,全鎮經濟總量有了明顯提升,全面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其中,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0.6億元,比上年度增長10.4%。農業生產總產值1.70億元,比上年度增長2.3%;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4202元,比上年度增長15%;實現固定資產投資3.87億元,比上年度增長3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3億元,比上年度增長13.5%。
農業
2014年,全鎮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狠抓耕地拋荒整治和壓單擴雙,全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5.5萬畝,糧食總產量達2.6萬噸。狠抓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新成立古塘等蔬菜合作社4個,發展蔬菜基地5個,發展養牛專業戶60戶,其它養殖戶143戶,上車黑山羊基地和石燕娃娃魚基地已初具規模。
工業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各類商家紛至沓來,掀起來洋溪投資興業熱潮,年產30萬方的鑫源混凝土公司已進入試生產營運階段,汽車美容、建築裝璜、餐飲娛樂等紛紛在洋溪安家落戶,在政府引導形成集中連片的經營模式。2014年,全鎮新增私營企業39家,新增個體經營戶121家,非公經濟總量達到6.68億元。地稅收入迅猛增長,由2013年的305萬元升至2014年的520萬元,增長率高達70.5%。
基礎設施
項目建設勢頭強勁:一是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夯實。2014年,完成了雙源、真聯、荊坪、上升等村的人畜飲水工程改造,完成了白塘、白地、洞沖、上升、石燕、蒼溪、黃鳥、冷水巷等村的農村電網改造,完成了紅豐、山聯等村的村級公路硬化,完成了大興、湴沖等2座小Ⅱ型水庫的除險加固,新修高標準田間渠道14千米,整修山塘8口,與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發展後勁不斷增強。二是城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滬昆高鐵新化南站正式通車運營,自來水廠二期工程全面完工已投入使用,雙向四車道的洋溪二大橋主體工程已完工,沿河公路和洋蒼公路城區段水泥路面硬化已竣工,美晶御溪園一期工程已完工。三是城鎮管理不斷加強。堅持規劃先行,高標準制定規劃,嚴格按規劃抓好控違、拆違工作,有效遏制了亂搭亂建現象,組建10人城管隊,開展集中整治“六亂”專項行動,維護城區秩序;加強環衛人員的管理,對城區衛生進行全天候動態保潔,營造了街道整潔、秩序井然的良好人居環境。
城鎮建設
滬昆高鐵已經通車營運,洋溪的經濟承載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同時,市縣積極實施融城戰略,洋溪被定位為新化的次中心城鎮和節點鄉鎮,具有極大的政策優勢。2014年7月,洋溪入選“全國重點鎮”,這將進一步增強我鎮推進項目建設的硬實力、開展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和實現既定目標的凝聚力。隨著發展平台實現新突破,洋溪的發展必將步入新階段。
城鄉環境
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多渠道、多方位籌措資金加大對城鎮的城鄉環境整建,使鎮區形成水電齊全、道路寬暢、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格局。同時加大城市配套設施的投入,投入180餘萬元購置了2台壓縮式垃圾車、2台多功能灑水車、1台垃圾鏟車、300個封閉式垃圾桶、修建了1個垃圾中轉站;投入80餘萬元為43個村購置15000餘個敞口式垃圾桶、修建垃圾池1000餘個;投入30餘萬元搞好鎮區的綠化和亮化。
社會民生事業
2014年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保持良好態勢。全鎮出生人口1012人,人口出生率為12.76‰,計畫生育率81.72%,出生人口自然生長率6.94‰,性別比100:104.7,共發放獨生子女保健費8.59萬元、獎勵扶助資金16萬餘元,計畫生育意外保險組合600戶總計6萬元,生育關懷資金4.6萬餘元。全面完成了縣委下達的各項責任指標,並榮獲婁底市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新化縣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新化縣計畫生育協會工作先進單位。
2014年社會綜合治理不斷創新。鎮黨委政府以創建“平安洋溪、和諧洋溪”為統領,周密布置、強力推進“雷霆行動”,始終保持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重點打擊涉黑涉惡、涉毒涉賭涉黃、兩搶一盜和非法營運違法犯罪活動,確保人民民眾安全。面對各種矛盾凸顯,信訪維穩壓力日漸增大的社會形勢,我鎮狠抓矛盾糾紛調解,做到早發現、早化解、早處置,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組,大事不出鄉鎮”的工作目標,全年來我鎮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100餘起,穩控各類上訪群體,息訪上訪老戶。
2014年安全生產工作取得新成效。始終把安全生產工作放在首位,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指導思想,全面認真落實“一崗雙責”要求,全體黨政班子成員齊抓共管。鎮政府組建城區綜合安全管理專業隊伍、專(兼)職消防隊、應急救援隊伍,聯合交警四中隊、派出所、工商所等職
能部門,按照“查重點、促整改、除隱患、保全全”的要求,針對煙花鞭炮、煤礦企業、學校及幼稚園校車、道路交通、打非治違、百日安全生產等方面紮實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常規檢查和安全大檢查活動,安監工作人員全年出動1961人次。其中出動道路交通安全檢查1029人次,排查大小車輛5812台次,進行安全教育10次,外出安全宣傳5次,發放安全宣傳資料3萬餘份,設定路標安全警示牌60塊,在整個日常執法過程中,共查處違章違法行為398起,扣留車輛198台,扣證165本。開展“六打六治”累計出動591人次,共檢查8538人次,企業12家,學校20餘所,幼稚園6所。廠礦安全生產檢查176人次,打擊非法採砂場4家。通過這些措施,我鎮安全生產環境明顯改善。同時,應對突發事件能力進一步提高,針對重大事故隱患、重大危險源,認真建立健全突發性公共事件的醫療救助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抓好應急人員配備、應急物資儲備、應急演練等各項工作。全鎮全年沒有發生一起較大以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基礎組織建設
深入開展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貫徹落實“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九條規定”、市委作風要求及縣委作風建設33條規定要求。強化“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清理完善制度機制,嚴厲整治糾正“四風”問題,著力轉變工作作風,著力解決損害民眾切身利益、民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以及聯繫服務民眾“最後一公里”等問題。全鎮上下形成了作風過硬、風清氣正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