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灣

泰國灣

泰國灣(泰語:อ่าวไทย,Gulf of Thailand),又稱暹羅灣(Gulf of Siam),是泰王國的南海灣,其東南部通南中國海,泰國、高棉、越南瀕臨其北部和東部,泰國、馬來西亞在其西部。灣口在越南金甌角和泰國北大年角之間。全日潮,漲潮沿海岸進灣流向北,落潮流向南,潮差0.8米。

簡介

泰國灣泰國灣

泰國灣是伸入中南半島中南部的海灣。又名暹羅灣。

灣口在越南金甌角泰國北大年角之間。全日潮,漲潮沿海岸進灣流向北,落潮流向南,潮差0.8米。

沿岸國家有:泰國、高棉和越南。有湄南、夜功等河注入。沿岸有海軍基地梭桃邑曼谷宋卡以及空軍基地巴蜀、烏塔保等。

地理特徵

泰國灣泰國灣

灣南北長約720公里,東西寬約480~560公里,面積約23.9萬平方公里。泰國灣屬巽他大陸架淺海,平均水深45.5米,最深處84米,底質泥沙。海岸線長約2600公里,越南岸段林密、道少;高棉岸段多山地、島嶼,磅遜港為其最大海港;泰國岸段多沙灘、平原。

海灣區因第三紀地殼運動中斷裂陷落而成。斷陷海盆底部沉積著第三紀以來厚達7500米的沉積層。海灣沿岸大部分是陡峭岩岸,灣頂曼谷灣和灣口有連片沙岸。

歷史

泰國灣泰國灣

該灣是泰國、高棉通往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運要道,歷史上曾為列強入侵泰國的重要路線。

1664年,荷蘭海軍封鎖湄南河口,脅迫暹羅(泰國舊稱)承認其皮毛貿易壟斷權和治外法權。

1893年7月,法國藉口一官吏被殺,把軍艦駛入湄南河,繼而封鎖該灣,迫使暹羅割地賠款。

1941年1月,法國和泰國戰艦在昌島附近發生海戰。同年12月,日本軍隊曾在宋卡、北大年等地登入,入侵馬來半島

氣候

泰國灣泰國灣

泰國灣大部分屬熱帶季風氣候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盛行乾燥的東北風,降水稀少 ,稱為乾季 ;4月到10月盛行潮濕的西南風,降雨迅速增多,稱為雨季。

海灣南端屬赤道多雨氣候,年降雨比較均勻,沒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之分,年降水量較多。海灣內的海流受南海季風影響,隨季節而改變。當西南季風盛行時,呈順時針方向環流,只灣口呈逆時針方向;東北季風盛行時,灣內海流仍呈順時針方向環流,但灣內東部呈逆時針方向。年平均氣溫26~28℃。年降水量2500毫米。年平均表層水溫27℃。

自然資源

紅樹林紅樹林

海灣內營養鹽類豐富,利於海洋浮游生物繁殖,產羽鰓鮐、小公魚、小沙丁魚、對蝦等。海灣內散布著珊瑚礁紅樹林。注入灣中的主要河流有湄南、夜功、邦巴功等河。沿岸多紅樹林沼澤。底部為淤泥和粘土,大部分水深40-60米。沿岸有重要漁場,魚產豐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海底開採天然氣

環境保護

泰國灣泰國灣

全球變暖嚴重,科學家警告說,隨著海平面的不斷上升,泰國首都曼谷可能會被淹在水下,當局和居民應該未雨綢繆,早做準備。曼谷地勢不高,只比海平面高出40厘米,因為安達曼海和泰國灣的海水每年都在不斷緩慢上漲,曼谷一些低洼地區可能會永遠處在水下。住在湄南河兩岸的居民,可能必須適應每日都要涉水上街的情況。 外國專家設計的最新模擬模型顯示,如果海平面上漲50厘米,曼谷幾乎55%的地區會被淹沒;如果海平面上升100厘米,72%的曼谷將變成水下世界。按照預測,亞洲受海平面上漲影響的人數最多,特別是那些居住在中國、印度、孟加拉、越南、印尼和泰國沿海地區的人們。 一些城市比如曼谷,因為大量抽取地下水導致地面沉降,因此格外容易受害。

蘇梅島

蘇梅島,位於泰國灣的蘇梅島是全國第三大島,面積247平方公里,距大陸約80公里,周圍有80個大小島嶼,但多無人居住。蘇梅島最窄5公里,最寬處21公里。蘇梅島上的乾淨、狹長白沙灘,是每個人夢想中的熱帶島嶼仙境。它距蘇叻府僅84公里,屬於真正的島嶼族群,也是八十多個熱帶島嶼群中最大的一個,其中只有四個島嶼有人居住。

泰國灣鱷

泰國灣鱷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性重要保護物種。又名河口鱷,屬脊椎動物爬行蟲綱長吻鱷類,膚色黃黑相間,嘴部又長又尖,尾巴很長。世上現存二十多類鱷魚,泰國灣鱷是較有名的品種。主要棲息在是河灣和海灣交叉口處,一般在距海六萬米以上淡水江河邊的林蔭丘陵營巢。它們用尾巴掃出一個七至八米的平台,台上建有直徑三米的巢,用以安放鱷卵。鱷卵巢穴距河約四米,以樹葉叢蔭構成,每巢約有白色硬殼卵五十枚;母鱷魚守候在巢側,時時甩尾巴灑水保溫,七十五至九十天孵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