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灣博物館

泥河灣博物館

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泥河灣博物館是在泥河灣遺址群的基礎上開發建設的,是河北省唯一集中保護、收藏展示舊石器時代遺址群風貌以及大量化石、石器文物的專題博物館,它將與雲南元謀人、北京周口店等國家級博物館一併成為世界考古科研基地。泥河灣博物館共分東方人類出現、現代人類起源的證據、人類社會的巨變、中華文明的搖籃、遠古時代的泥河灣等六個展區,對泥河灣出土的5萬多件文物進行集中展出,並利用聲光電等現代手段再現200萬年前人類生產生活的歷史情形。

基本信息

簡介

泥河灣博物館全景泥河灣博物館LOGO
中國規模最大的舊石器專題博物館——泥河灣博物館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城新區廣場西南部。為保護泥河灣遺址以及出土的數萬件文物,河北省陽原縣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專門興建泥河灣博物館。於2006年,泥河灣博物館工程項目正式立項,並列入省重點項目工程,於2007年7月29日開工。博物館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主體兩層,局部三層,該館占地20畝,總建築面積4623平方米,整體建築正面朝向東北方向。於2010年10月中旬竣工,並進入展陳布置階段。據相關資料稱:該館開館日期已推遲至2011年元旦前後,館內6個展區將全景再現200多萬年前的古人類生活。

館藏及規模

展館規模

泥河灣博物館泥河灣博物館全景
該博物館內陳列有5萬餘件泥河灣出土文物,成為世界考古科研基地。博物館由序言廳、主展廳、臨時展廳、活動廳四部分組成,主展廳主要展現泥河灣從200萬年前到一萬年前古人類生產生活場景,分東方人類出現、現代人類起源的證據、人類社會的巨變、中華文明的搖籃、遠古時代的泥河灣等六個展區。 
博物館外觀主要有30米高的“人”字型標誌石柱,博物館外大小不同的幾個台體,代表的是泥河灣特殊的地貌;立面上穿插組合的花崗岩塊,體現的是泥河灣標準地層;仿頭蓋骨化石的半圓形屋頂和花崗岩條帶外牆等無不彰顯著“東方人類故鄉———泥河灣”的神韻。
高聳的“人”字形結構建築物,預示著東方人類從泥河灣走來;博物館整體形狀為半圓形,象徵著古猿人的頭蓋骨化石,這一切都展示了泥河灣的文化特色。

各館藏簡介

泥河灣博物館人類石器時代
該博物館分六個展區,各展廳採取環套結構相連,又各自分隔,自成體系。同時在主體建設中設計了大型文物儲藏室、資料檔案室和文物修復室。該館不論在建築規模和藏品數量等方面均屬前列,與雲南元謀人、北京周口店等國家級博物館一併成為世界考古科研基地。另外,在泥河灣遺址群內還將建設現場展覽館,作為博物館的有機組成部分,重點對小長梁、虎頭梁、侯家窯、馬圈溝等重要遺址進行扣棚永久性保護展覽,再現古人類生活場景。
展區一:遠古洪荒———東方人類出現的序幕。
舊石器時代,是人類開始出現的時代,以打制石器為工具,人類的體質具有原始的特徵,遺存與若干絕滅動物共存,地質時代屬於更新世,從距今250萬年前開始延續到距今1萬年前為止。

該展區對馬圈溝、小長梁、東谷坨、岑家灣、飛梁等遺址進行復原。在展示時以當時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壁畫與文物標本相呼應,展現人類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情景。採用繪景與真品結合的方式展出展品,挖空畫中人群拿武器的手部,放置真實的文物標本。突破一般博物館的陳列的定式,使觀眾直接了解遙遠而陌生的石器是如何製造和使用的。
在展示的同時滾動播出馬圈溝遺址發掘攝像資料與飛梁遺址發掘現場錄像。
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象徵中華民族歷史長河262米的青銅甬道第一級台階上,鐫刻了泥河灣小長梁遺址的名字,微縮復原世紀壇。
同時在該展區展出在馬圈溝、小長梁、東谷坨、岑家灣、飛梁等遺址中發掘的如刮削器、小型砍砸器、草原猛獁肢骨、猛獁象肋骨等石製品和動物化石。
展區二:承前啟後———現代人類起源的證據:侯家窯人及其文化。
該展區內可以看到一個背景畫,畫為10萬年前的泥河灣盆地自然環境。前景為雕塑:一群侯家窯人迎面向走泥河灣博物館第二展廳來,人群包含男女老幼。通過背景畫說明人類是誰的後代,人類的祖先來自哪裡。
該展區還展出距今10萬年前人類的頭蓋骨、左上頜骨、牙齒等化石。還有曼古棱齒象牙齒、瑙曼古棱齒象肢骨、原始牛肢骨等動物化石。
展區三:告別蒙昧———人類社會的巨變:虎頭梁遺址群與新石器時代的萌芽。
該展區用圖版的方式展示於家溝遺址探方剖面,從上到下每一層位都鑲嵌進真實的典型細石器標本、動物化石、陶片。
該展區展出石錘、鴕鳥蛋皮製成的扁珠、蛙骨骼、轉角羚牙齒等石製品和動物化石。
在石鏃的展示上,用極細的透明線將大量石鏃吊在半空中,高低錯落,密集分布,鏃鋒朝向一致,形成箭如雨發之勢。
展區四:華夏之根———中華文明的搖籃:新石器時代的來臨與姜家梁遺址群。
該展區用大型油畫呈現黃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以此來說明張家口大地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中華民族的根。
將姜家梁遺址中新石器時代房屋基址、墓葬,放置骨架、隨葬品做成模型。遊客在上面行走,既可以觀看墓葬的實際樣式,也可觀看四壁的照片和標本。
該展廳主要展出礪石、高足杯、玉豬龍等在頭馬坊遺址石製品和姜家梁遺址中出土的石器、陶器、玉石器等文物。
展區五:參與互動———親歷歷史,我要考古。
該展廳通過電子觸控螢幕的方式,展現古代動物起死回生、古人取火的方法、製作石器、製作陶器、模擬考古。
古代動物起死回生分為三組:第一組:化石的形成;第二組:認識動物化石;第三組:拼接動物化石,復原古代動物。
古人取火的方法分為三組:第一組:古代取火演示;第二組:鑽木取火;第三組:燧石取火。
製作石器分為四組:第一組:古代製作石器演示;第二組:認識石器原料;第三組:石器的種類;第四組:石器的製作。
製作陶器分為三組:第一組:製作陶器演示;第二組:古代陶器種類;第三組:陶器的製作。
模擬考古分為四組:第一組:舊石器遺址考古發掘演示;第二組:新石器墓葬考古發掘演示;第三組:舊石器遺址考古發掘;第四組:新石器墓葬考古發掘。
展區六:影視廳———“遠古時代的泥河灣”。
該展廳是全景電影廳,通過電影最大限度地滿足觀眾在較短的時間和最小的移動範圍內,直接了解泥河灣遠古時代的環境、動物群和人類活動情況。包括泥河灣的位置、形成過程、地理環境、湖泊大小演變、植物種類、動物種群、人類覓食、遺蹟的形成過程、現代考古學家的重新發現等全過程。
同時輔以現場復原沙盤,攝人心魄的背景音樂,現場各種逼真聲音、動效,燈光,能收到強烈的震撼效果,使各種不同層次的觀眾都耳目一新,喜愛觀看。整部電影不用語言解說,以不同的音樂和音效來表達。
該展廳是整個博物館的最經典的部分,是整個參觀線路的高潮,使觀眾在極短的時間裡經歷了漫長而巨大的時空轉換。觀眾在此看完就結束了遊覽,但是意猶未盡,有戀戀不捨的感覺。

相關資料

泥河灣是一個依山傍水、景色誘人的小村。以這個不足百戶人家的小村而命名的舊石器遺址群,憑藉舉世罕見的第四紀標準地層和早期人類一個重要的發源地,成為二十世紀全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並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泥河灣是世界最早的人類發源地,被譽為“人類的東方故鄉”。泥河灣遺址群主要位於河北省陽原縣境內東西長82公里、南北寬27公里的桑乾河兩岸區域內,擁有國際地質考古界公認的第四紀標準地層、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和人類舊石器遺蹟。中國已發現100萬年以上的早期人類文化遺址有30處,其中25處在泥河灣遺址。尤其是泥河灣馬圈溝遺址的發掘研究,把亞洲文化的起源推進至距今200萬年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