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米亞人

波希米亞人

波西米亞人是用來指稱以前波西米亞王國的居民,這個王國目前位於捷克共和國境內。這個名字是源自於居住在這裡的凱爾特部落的拉丁名詞Boii。

基本信息

波希米亞人波希米亞人

詳細資訊

波西米亞人是指捷克共和國內波西米亞的居民:
波西米亞人是用來指稱以前波西米亞王國的居民,這個王國目前位於捷克共和國境內。這個名字是源自於居住在這裡的凱爾特部落的拉丁名詞Boii。今天,對於說捷克語的人來說,Bohemian這個字常常是Czech這個字的同義字,只不過它使用的時機比較是在古老風格或和詩有關的脈絡下,這種用法尤其會帶有第二個涵義(請見下文)的影響。這也是為何他們會說自己是捷克人而非波西米亞人的原因。另外一個造成Bohemian這個字跳脫了日常用法的原因,是因為Czech這個字在1919年-1938年以及1945年-1993年受到官方的推廣,這是為了形塑一個統一的「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是將波西米亞、摩拉維亞、西里西亞與斯洛伐克合併之後所創造出來的概念。
波西米亞人的第二個涵義是出現於19世紀初期的法國。這個名詞被用來稱呼希望過著非傳統生活風格的一群藝術家與作家。請參見波西米亞主義。15世紀時,波西米亞茲克姆德國王(King Zikmund)將所有波西米亞境內的拉瑪人(Roma)逐了出去,他們逃到了法國,在那裡有時他們就被稱為波西米亞人。在19世紀,一些法國作家給予了這個字以新的生命,如亨利 穆傑(Henri Murger)就寫了一本名為《波西米亞人的生活情景》(Scenes de la vie de Boheme)的小說。波西米亞人這個詞被用來指稱那些希望過著非傳統生活風格的一群藝術家、作家與任何對傳統不抱持幻想的人。這個詞反映了15世紀以來法國人對來自於波西米亞的吉普賽人的觀感。在法國人的想像中,「波西米亞人」會讓他們聯想到四處漂泊的吉普賽人,他們是自外於傳統社會的一群人,不受傳統的束縛,或許還會帶來一些神祕的啟示,可能對他們也有一些太不注重個人衛生的指責意味在。
這個名詞和不同的藝術或學術社群產生關聯,並且被用來當作以下這些人物、環境或情況的普遍形容詞:在《美國大學辭典》中將bohemian定義為「一個具有藝術或思維傾向的人,他們生活和行動都不受傳統行為準則的影響」。
保守美國人經常將波西米亞人和毒品以及自陷貧困連結在一起,然而,過去一個半世紀以來許多最有才華的歐洲與美國文學名家都擁有波西米亞氣質,因此如果列出一張波西米亞人名單的話會變得非常冗長。甚至像巴爾札克這樣的布爾喬亞作家都會贊同波西米亞主義,儘管大部分的布爾喬亞並非如此。事實上,波西米亞和布爾喬亞常常被視為是相反的團體。在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的《天堂里的布波族》(Bobos in Paradise)一書中描述了這兩個團體彼此碰撞的歷史,以及現代波西米亞和布爾喬亞融合在一起之後產稱的一個新興上層知識階級--「布爾喬亞波西米亞人」,簡稱為「布波族」。英國作家威廉·薩克萊(W. M. Thackeray)是在英文中首次使用這第二個涵義的人。

相關資料

波希米亞人 (歌劇)
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又譯作藝術家的生涯)由普契尼作曲,朱賽培·賈克撒、魯伊吉·佚里卡根據法國劇作家亨利·穆戈的小說《波希米亞人的生涯》(Scènes de la viee Bohème)改編腳本。全劇共四幕,約1小時40分鐘,於1896年2月1日,在義大利都靈皇家歌劇院首演,指揮托斯卡尼尼。
作品背景
普契尼自米蘭音樂學院畢業後,事業尚未起步前過著一種極為貧困的生活,他對於流浪的生活有著切身體驗,因而後來他不惜與好友萊翁卡瓦洛反目也要寫作《波希米亞人》。1893年,普契尼寫作的瑪儂萊斯科上演後大獲成功,在經濟上有所寬裕後,普契尼便開始專心尋找一部能夠讓他超越前部作品的歌劇腳本,於是他發現了《波希米亞人》。當時,普契尼的好友萊翁卡瓦洛已經開始著手於這個故事的音樂創作,但普契尼則秘密的完成,並搶先發表。為此,萊翁卡瓦洛與普契尼絕交,兩位作曲家從此再無交往。
普契尼的作曲風格傳承自威爾第,雖然其音樂不及威爾第的那么深刻,但他能以一種獨特的、更為細膩的手法來傳達音樂中悲劇的成分。《波希米亞人》、托斯卡及蝴蝶夫人可說是普契尼早期的三部傑作,而其中《波希米亞人》的鏇律最為豐富,音樂的戲劇張力最強。歌劇第一幕中的兩首詠嘆調“你那雙冰冷的小手”和“我的名字叫咪咪”最為著名,音樂舒緩溫柔,常常作為獨唱曲目在音樂會上演出。
劇情大綱
注意:下文記有作品情節、結局或其他相關內容,可能降低欣賞原作時的興致。
1830年代,法國巴黎拉丁區
第一幕:
聖誕夜,巴黎拉丁區(Latin)的一間破舊的公寓閣樓里,詩人魯道夫(Rudolf,男高音)和畫家馬爾切洛(Marcello,男中音)冷得發抖,為了取暖,他們決定燒掉魯道夫最新的詩稿。抱著一堆舊書,哲學家柯林(Colline,男低音)推門進來,他原想用這些書換點錢卻什麼都沒有賣掉。三個人圍在微弱的火爐邊取笑自己的境況時,找到一份臨時工作的音樂家舒奧納(Schaunard,男中音)帶著食物和木柴回來。他們正要為這意外的好運外出慶祝,房東班努瓦(Benoit,男低音)來收房租,四人嘀咕著想辦法把他打發走,便哄班努瓦喝酒,當微醉的班努瓦開始講自己的艷遇時,四人把他踢出門外。
他們去摩姆斯咖啡館(Cafe Momus)之前,魯道夫說自己要寫完一篇稿子,其他人便在樓下等他。有人敲門,是他們的女鄰居咪咪(Mimi,女高音),她拿著蠟燭來借火,但體弱多病的咪咪由於走樓梯太快而昏倒在魯道夫的懷中。魯道夫遞給她一小杯酒令她鎮靜並點亮了她的蠟燭,當她起身離開時又遺失了鑰匙,兩個人低頭尋找的時候,風把他們的蠟燭吹滅。黑暗中,魯道夫不小心碰到了咪咪的手,於是握住她的手說屋裡太黑,可以等月亮出來後再找鑰匙,並請她允許自己幫她暖手,接著,他談起了自己的境況(詠嘆調:你那雙冰冷的小手(Che gelida manina))。經魯道夫的要求,咪咪告訴他自己的身世,說自己孤單的生活,靠繡花為生,盼望春天來臨(詠嘆調:我的名字叫咪咪(Si, Mi chiamano Mimi))。這時樓下的夥伴催魯道夫快點加入他們,魯道夫打開窗戶回應他們,轉過頭來,看到月光下咪咪蒼白的臉,那種如夢般脆弱的美麗令他激動不已,忍不住說出愛慕的話。兩個人的心陷入愛情,他們手拉手前去摩姆斯咖啡館。
第二幕:
聖誕夜的大街上十分熱鬧,摩姆斯咖啡館裡坐滿了人,魯道夫向大家介紹咪咪,稱她為自己的詩。幾個人高高興興的叫來了晚餐,忽然門外一陣浪笑,馬爾切洛過去的情人、穿戴華麗的穆塞塔(Musetta,女高音)出現,她挽著一個老頭的手臂,那是有財有勢的阿爾契多羅(Alcindoro,男低音)。為了吸引畫家的注意,穆塞塔唱起了一支舞曲,稱讚自己的美麗無人能夠抗拒,畫家又一次被她征服。穆塞塔吩咐阿爾契多羅為她買一雙新鞋,他一離開,穆塞塔就倒進了馬爾切洛的懷中。當阿爾契多羅回來,等待他的是一堆賬單。
第三幕:
黎明,白色的雪覆蓋大地。咪咪帶著黑色面紗獨自一人來到城外的酒館門前,魯道夫、馬爾切洛與穆塞塔暫時住在這裡。咪咪喚人找來馬爾切洛,她問起魯道夫,說他因為嫉妒而懷疑她,對她冷淡。這時魯道夫也出來了,咪咪趕緊躲在樹叢後,他向馬爾切洛抱怨咪咪跟別的男人眉來眼去,並說咪咪的病很重,而他沒有錢為她治病,所以希望分手,好讓咪咪找一位有能力的情人。聽到自己的了絕症,不久於世,咪咪痛哭起來,魯道夫找到她將她擁抱在懷中,咪咪與他告別(詠嘆調:我要回到自己的小窩)。酒店裡傳來穆塞塔與人調情的聲音,馬爾切洛急忙跑進去,兩個人吵起來,惡言相向,最後不歡而散。魯道夫與咪咪卻依依不捨,他們回憶起往昔美好的時光。
第四幕:
春天,拉丁區的公寓,魯道夫與馬爾切洛孤孤單單,他們無法忘記自己的女友。這時,舒奧納與柯林帶著美酒與佳肴回來,四個人嬉笑打鬧起來。穆塞塔突然衝進來,她說咪咪為了見情人最後一面而來,但體力不支,昏倒在樓下。魯道夫趕緊把咪咪抱上來,放在床上,其他人拿著自己值錢的東西出去變賣好換藥品。眾人離去後,魯道夫握著咪咪的手,說他們初次見面時的情景,咪咪一時激動,暈過去,魯道夫驚叫起來。大家回來,穆塞塔為咪咪帶上一副皮手籠,咪咪對她微笑,說很暖和。馬爾切洛將藥交給魯道夫,柯林問咪咪如何了,穆塞塔回答她睡了,但舒奧納卻驚慌的指出咪咪已經沒有呼吸。一時間,房間裡一片悲哀,他們流著眼淚呆呆的看著床上面容安詳的咪咪。魯道夫渾身顫抖,他摸索著來到咪咪的身邊,抱緊漸漸冰冷的身體,呼喚死者的名字,但再也沒有人來回答他了,只有朋友失聲痛哭的聲音穿越了那顆破碎的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