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塔院記

泗州塔院記

僧伽塔院亦稱普照王寺,系西域釋僧伽(628-710)創建。唐景龍四年(710年),僧伽坐化於長安薦福寺後,敕令歸葬泅州,遂建此塔,名靈瑞塔。貞元中毀於火災,僧澄觀重建。

泗州塔院記

· 岳坷
余至泗,親至僧伽塔下,中為大殿,兩旁皆荊榛瓦礫之區,塔院在東廂,

泗州塔院記泗州塔院記
無塔而有院。後有土石甃洞[1]作兩門,中為岩穴,設五百應真[2]像,大小不等,或塑或刻,皆左其衽。余以先妣[3]素敬釋氏,奉其一於航中以歸。殿上有十六柱,其大皆尺有半,八觚式,暗淡如暈錦,正今和州土瑪瑙也。和之產,紹興間始剖山得之,不知中原何時已有此。前六條特異,皆晶明如纏絲,承梁者二,高皆丈有六尺。其左者色正紅透,時暑日方出,隱柱而觀,燁然晃明,天下廳物也。泗人為余言,唐時張刺史建殿,而高僧載其事,今不存,莫詰信否。
塔有影,前輩傳記雜書之,余至之明日,適見於城中民家,亟往觀焉,信然!泗固無塔,而影儼然在地,殊不可曉。或謂影之現為不祥,泗尋盪棄,豈其應歟?殿柱,聞郭倪欲載以還維揚,今不知何在?

作者簡介

岳珂,字肅之,抗金英雄岳飛之孫,

泗州塔院記泗州塔院記
宋朝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曾居嘉興金陀坊,痛其祖岳飛為秦檜所害,作《金陀粹編》,又作《籲天辯誣集》5卷、《天定錄》2卷呈御覽。尚有《桯史》等菱多種。此文即選於《桯史》。

寫作背景

僧伽塔院亦稱普照王寺

泗州塔院記泗州塔院記
系西域釋僧伽(628-710)創建。唐景龍四年(710年),僧伽坐化於長安薦福寺後,敕令歸葬泅州,遂建此塔,名靈瑞塔。貞元中毀於火災,僧澄觀重建。後再毀,宋雍熙中又建。宋高宗建炎中,為金兵所毀,寺廟殘破。岳坷所見,即殘破景象也。
【 注釋】 [1]甃(zhou)洞:甃,飾、結,甃洞,即飾洞。[2]五百應真:即五百羅漢。[3] 先妣:已故世的母親。[4]龜砆(fu):龜,有玳瑁、蠵龜等種類;砆,似玉的美石。龜砆,石龜,負碑,為吉祥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