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安旱船介紹
泗安旱船多在鄉村農民家中演出,每逢農曆春節,它要從農曆正月初一活動到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節),它調演的目的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大吉大利。旱船表演人數一般有6-7人,一位女演員立於旱船中,稱為“船娘子”,兩人手拿“連響”,相當於撐舵人員,還有一人飾演小丑,右手拿一把破蒲扇,左手拿一把槳,鼻子被抹上白色的粉,在旱船周圍來回扇動蒲扇,從而引發觀眾的笑聲,其餘人在邊上敲鑼打鼓。泗安旱船流傳較穩定,每到過年或大戶人家辦喜事,都會請旱船到家中表演。
泗安旱船伴奏樂器:大鑼、小鑼、鼓、鑔等旱船的由來
關於旱船的形成,當地人有這樣的傳說:唐朝開國年間,高祖李淵得了一場怪病,宮中太醫用盡辦法未能醫治。觀音老母(當地人對觀音菩薩的稱呼)知道後,變成女醫前來問診。她用靈丹(香灰)沖水讓高祖服下,果然奏效,高租病情明顯好轉。當唐高祖要賞賜女醫時,女醫既不要做官,也不要金銀財寶,而是要高祖龍床上的帳簾,拿來做船圍子,打制了一艘旱船,祈求四海龍王保佑平民百姓。後來,觀音又化成凡人,坐著蓮花船拿著花籃來到洛陽為百姓捐資造橋,人民仿造蓮花船,在旱船兩邊貼上荷花,前面放置一隻花籃,旱船由此流傳開來,後來,河南人遷移到本地,搖旱船的習俗隨之流傳至今。泗安旱船的連響來源也有傳說:西周文王時,姜太公將一跟竹子截成三段,竹尾用做釣魚桿,竹頭用做卜卦,中間三尺三用做連響。相傳,過去河南人的旱船用曹國舅的月牙板表演,後來受安徽鳳陽旱船的影響改成連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