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鋁法

法鋁法在希臘聖尼古拉廠以當地的一水軟、硬鋁石混合型鋁土礦為原料,採用了一段分解法砂狀技術,完成了從粉狀到砂狀產品的過渡,其產出率達到了85~90g/L為國際上最高水平的產出率。 法鋁法的重要分解理論:分解過程是從晶核生產開始,接著直徑小於10μm 的極細晶核可以集結為團粒。但在高固含下,直徑大於15μm的顆粒只能由結晶長大的機理繼續長大,集結成團的機理可忽略不計。大於15μm 和以上各粒級(30~160μm)的結晶長大率極為緩慢,小於1μm/d,因為每日從溶液析出的氫氧化鋁量與高固含的晶種表面積相比,為量甚微。 所以法鋁法的分解過程不但有晶核生成和極細晶核結成大於15μm 的顆粒,也有以後的結晶長大,共經歷三種結晶機理。

法鋁法希臘廠1991年平均精液氧化鈉濃度為163.9g/L,氧化鋁濃度為192.6g/L,溶液中氧化鋁與氧化鈉質量比RP 為1.175。用板式熱交換器將溫度從100℃降為60℃,泵人兩組各有13 台( 另備用2 台)3000m、機械攪拌的分解槽,晶種固含量600g/L,末槽溫度45~50℃。分解後的漿液靠重力逐槽下流,兩組都匯人A槽,並在不同高度溢流至B槽,漿液分兩股從B槽流出,一股(占流量的70%~80%)轉到供應晶種分離的周旋槽,送立盤過濾機。濾餅落人晶種槽,與進人分解流程的精液混合,作為晶種泵人兩組分解槽。濾液即分解母液經蒸發作為循環鹼液。另一股(占流量的20 %~30% )進人兩台重力分級器,底流經過濾、洗滌、送焙燒,溢流也進人供應晶種分離的周轉槽,與前一台合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