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各種社會現象,都是由人類行為匯集而成,社會科學的功能,就是針對社會現象(而非自然現象),嘗試提出合情合理的解釋。本書分為四篇,第一篇的前四講,就是構建社會科學的基本架構。第五講是案例分析,把基本架構和社會現象作一聯結。對於社會科學研究者而言,這個世界是有意義的,可以“以理解之”!法律的形成和變遷,也是社會現象之一。對於法律的基礎,傳統法學多是立基於道德哲學。相形之下,社會科學追本溯源,由初民/原始社會開始,描述法律的出現、性質以及道德的功能。第二篇的意義,是在第一篇的基礎之上,建構“實證法學”。
正義的理念,貫穿法學和司法運作。由社會科學的角度,還有其他關鍵性的因素,對法學和司法運作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第三篇里,將探討重要的影響因子:信息,是隱身於法學內部的主導力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樣的道理,要學好法律,最好先掌握學習的態度、方向和技巧。第四篇的各個講次,就是針對“學好法律”娓娓道來。而且,更進一步闡明,如何體會法學的智慧結晶,如何優遊於法學的智慧資產財富之中。
作者簡介
熊秉元,台灣地區家喻戶曉的經濟學家,曾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推翻著名的“科斯定理”。在華人經濟學界,與張五常、黃有光、林行止並稱為“四俠”,現為浙江大學“千人計畫”特聘教授(法學專業),並擔任多所國內外高校兼職教授。
著名法律經濟學家。目前為浙江大學法律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近年來在兩岸推展“法律經濟學”,漸有成果。熊秉元還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散文家。1993年,推出第一本經濟學散文集《尋找心中那把尺》,即獲選為“金鼎獎”推薦著作。
目錄
第一篇 分析架構
第一講 分析架構和層次 /
第二講 行為特質和規則 /
第三講 加總和均衡 /
第四講 變遷 /
第五講 借刀殺人,刀當何罪?
第二篇 法律的由來
第六講 原始社會的律法 /
第七講 罪與罰 /
第八講 刻畫道德 /
第九講 政治過程和法律 /
第十講 七年之癢特效藥問世?
第三篇 法內法外
第十一講 司法運作和貼標籤 /
第十二講 司法運作和放訊號 /
第十三講 信息和司法運作 /
第十四講 社會科學的養分 /
第十五講 虛擬的權利,權利的虛擬
第四篇 游於藝
第十六講 單一權威和第六倫 /
第十七講 無知之幕與科斯定理 /
第十八講 學海優遊益智遊戲 /
第十九講 學好法律 /
第二十講 衝突不是壞事
名家推薦
熊兄的著作和文章的特點是語言淺、道理深。本書又是一例。熊兄自己將其定位為“為法學院的新鮮人而作”是恰當的,便於“直接和學子/讀者對話”也是可以預見的。他常講,“真佛只講家常話,道理可以淺中求”。我深信此言不謬。
——於立 天津財經大學原副校長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諮詢組成員
成本——收益分析並非是經濟學家打著“經濟學帝國主義”的旗號,硬邦邦地塞進法學的,而是原來就存在於法律之中。秉元兄等經濟學家在華麗轉身為法律經濟學家時,只不過是將成本——收益分析從法學中挖掘出來公開示人而已!
——史晉川 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