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89年,嵩陽鎮民眾自發在性海庵原址建磚木結構平房6間,內塑觀音、文殊、普賢等佛像;另建房4間,作辦公、住宅使用。1997年,嵩陽鎮政府及所屬山腳辦事處(村民委員會)決定利用靈雲山自然景觀和法界寺的歷史影響,用15年時間分期開發建設占地2平方公里融觀光、旅遊、度假和佛教動為一體的靈雲山法界寺森林公園。一期工程包括重建法界寺大雄寶殿及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於當年11月15日奠基興工,至1999年1月18日竣工。按原址原貌重建的大雄寶殿,為五間重檐歇山式,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長21.4米,寬18米,高14.6米,琉璃瓦屋面,劍川木雕門窗,大理石平台圍欄,霓虹燈屋檐裝飾,殿名匾額為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墨寶內塑如來、藥師、阿彌陀佛像及五羅漢群像;在大殿左右建二層樓廂房19間,供公園管理人員工作及僧尼居住;整修了大殿左右兩側的白龍潭,再現"雙泉瀉碧"景觀;沿專用公路建成山門三道,氣勢宏偉,頗具觀賞性;在二天門西側建露天舞台,供遊客集會和開展文藝活動使用。一期工程共投資500餘萬元。同年,在社會各界支持下,投資50萬元,在大殿前約200米的三天門外,建成石拱橋一座,修通大殿至山頂寶蓮塔(觀景塔)盤山公路,為後續工程奠定了基礎。2000年6月,縣旅遊局、公園管理處同雲南民族畫院合作開發綠色生態旅遊文化產業,以大殿東側山坳為中心,修建綠色生態碑林,由100塊漢白玉碑石組成,碑文內容古今中外讚美自然、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名人名言,利用文化品位高雅、書法藝術精湛的碑刻群陶冶遊人性情,傳輸環保知識,提高大眾愛護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的意識。至年底,碑林大門、雄鷹、雙龍壁畫、法界寺鎮山石、部分文化碑刻以及縣委、縣政府在靈雲山組織開展新千年元旦迎曙和中秋月活動的世紀碑等景點已矗立園內。同年,雲南民族畫院在三天門東側修建高品位的書畫山莊,既陳列展出書畫精晶,又作嵩明分院工作基地。至年底,已初具規模。法界寺森林公園邊建設邊開放。據不完統計,1999年1月至2000年底,共接待遊客30萬人次,公園收入近7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