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林寺[北京市昌平區法林寺]

法林寺,原位於興壽鎮桃林火車站,在鼎盛時期院內已達到了500人,後因發展鐵路,被拆除。

基本簡介

興壽鎮桃林火車站的地方,原本是一座大型寺院,名叫法林寺。據村里老人講在其鼎盛時期,寺院規模宏大,香火甚望,院內武僧達到500人之多。是當時許多雲遊僧人的北方 “驛站”,在一些大型圖書館裡,仍有法林寺碑拓,記錄法林寺的一些歷史,那時與河南嵩山少林寺齊名,故有“南有少林,北有法林”之說。解放後因國家發展鐵路,法林寺正在鐵路線上,被徹底拆除,留下永久的遺憾。

相關詩詞

元人乃易之著《金台集》,卷二《南城詠古》十六首,其中第九首即為詠竹林寺:

南城詠古(第九首)·竹林寺( 原註:金熙宗駙馬宮也。寺僧云:一塔無影。)
城南天尺五,祇樹給孤園。

甲第王侯去,精藍帝釋尊。

老僧夸塔影,稚子斲松根。

何日天台路,相從一問源。

詩中第三聯“老僧夸塔影”句,即是指竹林寺中僧人誇說無影塔之事。按此說,實際上詩人的態度也很曖昧,似乎也並不是親眼看到了這座無影塔,而只是說有寺中的僧人向他誇口言說而已。但有這座古寺,是決計沒有問題的。

清人吳長元著《宸垣識略》,卷十有“竹林寺”條:

遼道宗八年,楚國大長公主舍私第為寺,賜額“竹林”。又曰金熙宗駙馬宮也。寺僧云:一塔無影。考按:竹林寺,明景泰中重建,易名“法林寺”,在筆管胡同,今為廢菜園。有天順間翰林學士呂原碑,其塔已無可考。

原來是重建後改了名了。“無影塔”雖然沒了,但是廟還在,而且還重建了;寺名也由“竹林”改為“法林”,可見建設者雄心不小。這座重建古寺的規模,一定非常可觀。而筆管胡同,正是在現代北京的昌平區。北京,也正是元朝大都所在。

在百度上查“竹林寺”,全國居然有數十座之多,且規模都還不小。單大的就有:江蘇徐州竹林寺,山東煙臺竹林寺,河北陽原竹林寺,四川眉山竹林寺,山東泰山竹林寺,河北衡水竹林寺,福建長樂竹林寺,浙江杭州竹林寺,山西五台山竹林寺。

這些“竹林寺”,雖然規模也都不小,有的甚至還可能大過《漢宮秋》中所提到的“竹林寺”;但這些寺廟,都不是那座有著傳奇無影塔的“竹林寺”。
按吳長元《宸垣識略》所載,我在百度查找於明景泰中重建後由“竹林寺”易名的“法林寺”,僅得到一條簡單信息:

北京市昌平區法林寺

興壽鎮桃林火車站的地方,原本是一座大型寺院,名叫法林寺。據村里老人講在其鼎盛時期,寺院規模宏大,香火甚望,院內武僧達到500人之多。是當時許多雲遊僧人的北方 “驛站”,在一些大型圖書館裡,仍有法林寺碑拓,記錄法林寺的一些歷史,那時與河南嵩山少林寺齊名,故有“南有少林,北有法林”之說。解放後因國家發展鐵路,法林寺正在鐵路線上,被徹底拆除,留下永久的遺憾。

原來如此,一處恁大的傳奇古蹟,居然是被“徹底拆除”了。這一回,不單只是塔沒影了,連偌大的寺廟,都沒影了。

北京的鐵壁銀山

鐵壁銀山在昌平興壽深山溝中,素稱“銀山塔林”,是很有名的景區,銀山以塔林著名。

傳說在興壽鎮桃林村北山坡前,曾有一大廟,名為“法林寺”。修興壽火車站時遺址難尋了。該寺曾與嵩山少林寺齊名,時稱:“南有少林寺,北有法林寺”。而銀山塔林正是法林寺的山場。當地還傳說,銀山塔林有一神牛,從塔林處三步到達牛欄山。其中“一步牛蹄嶺,二步四眼井,三步牛欄山。”牛蹄嶺是進興壽北溝不遠處的一個景,山上有明顯的牛蹄印痕,後因修公路,帶有牛蹄印的山石被炸,此景已經沒有了。四眼井,在桃林村還有,不過已經被蓋在村民的院落中了,就在興壽火車站前的新建院落。牛蹄嶺產二鍋頭,大家都很熟悉了。

昌平地名趣談

昌平是北京的後花園,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考證的可上溯到四、五千年以前的堯、舜時期。素有“京師之枕”之美稱。隨著歷史的變革,昌平區內的許多地名、名勝、與全國各地的地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昌平有小湯山,是中國著名的溫泉之鄉。2003年,在抗擊非典時,更是讓小湯山名揚世界。無獨有偶,南京的湯山溫泉也是著名溫泉。它位於南京中山門以東約28公里處,那裡山青水秀,風景優美,泉眼群集,終年泉水汩汩,熱氣騰騰。兩地都已溫泉著稱,不知那個在先、那個在後,也不知與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有無關係。

少林寺以武術名揚天下,在興壽鎮桃林火車站的地方,原本是一座大型寺院,名叫法林寺。據村里老人講在其鼎盛時期,寺院規模宏大,香火甚望,院內武僧達到500人之多。是當時許多雲遊僧人的北方 “驛站”,在一些大型圖書館裡,仍有法林寺碑拓,記錄法林寺的一些歷史,那時與河南嵩山少林寺齊名,故有“南有少林,北有法林”之說。解放後因國家發展鐵路,法林寺正在鐵路線上,被徹底拆除,留下永久的遺憾。

鐵壁銀山位於昌平北部。它得名於冬季“冰雪厚積,色白如銀”;又因“麓有石崖,皆成黑色”被稱為“鐵壁銀山”。一千三百年前唐朝高僧鄧隱峰曾在此講經說法,並建有華嚴寺。遼代于山前建有寶岩寺。金天會三年(公元1125年)該寺被改建為大聖延寺,明正統十三年(公元1148)重建,欽賜寺名“法華禪寺”,下領七十二庵,為京郊名剎。寺內內有僧瘞骨塔七座,其中金代密檐式磚塔五座,元代喇嘛塔兩座。周圍山麓上也建造了許多形式各異的僧塔。現代,寺院已成遺址,但寺內七塔及部分古塔、說法台、古怫岩、朝陽洞等古蹟仍保存較好,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蘇鎮江鎮江市區西北有一座金山,金山因有金山寺而名聞遐邇。金山寺建於東晉,已有1600多年歷史。在一般人心中之所以知道金山寺是因為民間傳說《白蛇傳》。說是有一條白蛇修煉成人,即美麗善良的白娘子,嫁給青年許仙,日子過得很甜美。金山寺法海和尚知道了這事,就遊說許仙出家,並把許仙誆藏寺中。白娘子來尋夫與法海打鬥起來。白娘子施法術,霎時大水滾滾,蝦兵蟹將成群一齊漫上金山去。法海慌忙以袈裟化為長堤攔水,水漲堤也長。白娘子不能獲勝,只得與侍女青蛇收兵回去修煉,等待報仇機會。後許仙逃出寺來,法海又使法術將白娘子鎮在西湖雷峰塔下。再後來,青蛇擊倒雷峰塔,與白娘子一道打得法海躲進螃蟹腹中。白娘子與許仙又恩愛地生活在一起。

金山、銀山都與佛教有關,所以,有“南有金山,北有銀山”之說。

再說說清河和沙河,清河地區在解放前曾經隸屬昌平,至於這兩條河的名字,可能與元代科學家郭守敬有關吧。

郭守敬,字若思,金正大八年(公元一二三一年)出生於河北省邢台縣,是元代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也是十三世紀世界上傑出的科學家。

公元1262年,元朝重臣張文謙把郭守敬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說他熟悉水利,聰明過人。元世祖就在當時新建的京城上都(今內蒙古多倫附近)召見了郭守敬。郭守敬初見元世祖,就當面提出了興修水利建議。第一條建議修復從當時的中都(今北京)到通州(今通縣)的漕運河道。當時的清河、沙河兩岸頻發水患,民不聊生,百姓受盡了水患之苦。元世祖忽必烈採納郭守敬意見後,疏通了河道,使水患變水利,為了表達思鄉之情,郭守敬就以家鄉邢台地區清河縣、沙河縣的兩個縣名為這兩條河的名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