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此書的切人口是準確的,即法律職業的基石是伴隨著社會使命感和公益活動的專門化技藝。也就是說,對於法律人而言,正義與技藝或者德行與才幹,這兩個方面不可偏廢。只有這樣的“紅”與“專”兼顧得好,才能為當事人以及民眾提供好的法律服務,才配稱道義上的主體。從圍繞公共性與技術性的有關制度變遷過程的描述也可以認識到,為了保障這種特徵,必須確立職業法律人的資格認定以及行會自治等一系列規則和舉措,使所有成員在素質上都能儘量達到道德與業務能力之問的均衡。如作者指出的那樣,高度專業化的法律技術是可以教育培訓的,這也正是大學法科教育制度成立、發展以及繁榮的主要理由。然而,不難想見,正義與道德的素養則需要更加複雜的陶冶。在這裡,我們可以進一步追問:正義觀、使命感、公共責任等也能夠在法學院的課堂里傳授或養成嗎?或者法律人的正義信念和道德無法像技術那樣培訓,而只能在實踐中通過耳濡目染逐步萌發生長出來?
作者簡介
李學堯,男,1977年生,浙江瑞安人,法學博士(浙江大學),現任職於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主要代表作有《法律職業主義》(刊載《法這研究》)、《這是一個職業危機的時代嗎》(刊載《中外法學》)、《在法科生與民進黨之間》(刊載《法學》)和《法律人之治》(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等。
目錄
圖一:15世紀的西班牙公證人在起草法律文書
圖二:律師出售正義
圖三:托克維爾像
圖四:布蘭代斯像
圖五.2004年11月在合肥舉辦的首屆中國青年律師論壇會標及其主題
表一:法國圖盧瓦出庭律師和代理人的社會出身(1750—1789)
表二:美國自1840至1930年法學院學生與律師人數變遷
表三:1976—1996年間美國律師道德和誠信度評估變化表
表四:美國律師職業聲譽評估
表五:埃貝爾法律職業著作一覽表
表六:各種職業定位模式的理想類型及其特點、優劣一覽表
表七:法律秩序創造者
表八:律師狀況社會調查統計圖:律師事務所是營利機構嗎?
表九:律師狀況社會調查統計圖:律師職業的定位
表十:全國律師論壇已舉辦的五屆主題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