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法律生長與實證研究》預測,法律實證研究在中國的時代即將到來。法律實證研究,有利於當代國通過“更少的法律”,實現“更多的秩序”。當然,法律實證研究必須結合當前轉型社會的制度需求、社會語境、研究基礎和學力儲備等因素進行有序安排,既不可固步自封,也不可盲目飛行。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多數人而言,傳統、權威、宗教和權力等因素依舊是主要的知識來源。神話、迷信、未經證實的信念與預感等方式也可能帶來某種可靠的確定感,產生可怕的行為動力。經常懷疑周圍“常識、常情、常理”的人可能被看做“神經病”。令人傷心的是,在我們周圍,一些信誓旦旦、言之鑿鑿的法律“學說”、“觀點”、“論點”等——有的甚至披上“定理”、“公理”、“定律”的華麗外衣——經過實證研究發現,它們實際上只是“半生不熟”的研究假設,或者“一吹就破”的學術泡沫。它們未經過長期的司法實踐的檢測,就被“趕鴨子上架”,不僅解釋力差,而且踐行力也差。通過實證研究證明周圍知識的真假、善惡,或者建構新的關於真、關於善的知識,這是人類反思傳統“思辨研究”和“爐邊歸納”的結果。它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堪稱“方法論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並不是十全十美的靈通寶玉,但堪稱“制度建設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當然,與自然科學以及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等社會科學相比,法律領域的實證研究起步較晚,但具有特殊的方法體系和運行特徵。
《法律生長與實證研究》分章梳理法律實證研究的基本範疇、基本方法,總結國內外.一系列研究項目的成敗得失,進而專項論證:進行科學、合理的法律實證研究,需要制定科學的規劃設計、選擇合適的研究方式、進行定性與定量的資料分析、把握研究中的倫理責任和風險管理、保障評估的有效性並確立可持續的推廣計畫等。其中,法學家和司法精英的貢獻必不可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中國經濟開放、政治民主、民族優撫等過程中,進行實證研究並推動改革,積累了許多經驗和教訓。但是,以實證研究方法變革中法學研究範式,最佳化中國法律變革道路,中國學術界和司法實務部門對此還比較陌生。缺乏實證精神是中國法律現代化中最大的攔路虎。
作者簡介
雷小政,男,湖南郴州人,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後研究人員,擔任人民法院出版社《原法》執行主編,安徽師範大學兼職法學教授,湖南省益陽市人民檢察院學術研究顧問,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套用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等;在《中國刑事法雜誌》、《法學研究》、《中國圖書評論》、《法律科學》、《法學雜誌》、《法制日報》等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參編《證據法學研究述評》、《我國證據法理論與實踐》、《取保候審適用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等論著十餘部;榮獲過中國政法大學學術十星、陳光中獎學金,第44批博士後基金面上資助等。
圖書目錄
引言 法律實證研究的知識體驗
一、究竟什麼是知識,知識來源於何處
二、為什麼要對法律進行實證研究
三、中國為什麼需要法律實證研究
四、法律實證研究的四個切身體驗
第一章 法律實證研究的基礎理論
一、實證研究的方法“本質”與基本要素
二、法律實證研究的方法“圖譜”與基本特徵
三、法律實證研究的功能分析與內在超越
第二章 法律實證研究的比較範本
一、域外範本——多元主體互動模式
二、本土範本——司法改革主導模式
第三章 法律實證研究的規劃設計
一、規劃設計與方法論的距離
二、法律實證研究中規劃設計
三、研究方案的撰寫規則
第四章 法律實證研究的研究方式
一、調查研究
二、觀察研究
三、文獻研究
四、實驗研究
第五章 法律實證研究的風險管理
一、本質與類型:風險社會下的法律實證研究
二、風險管理:可控因素與不可控因素
三、中國模式:法律實證研究的風險管理
第六章 法律實證研究的倫理責任
一、基本類型:科學研究中倫理責任
二、基本原則:法律實證研究中倫理責任
三、現實危機:中國法律實證研究分析
第七章 法律實證研究中的情境溝通
一、社會情境:鄉土意識的詮釋
二、溝通藝術:法律實證研究的靈魂
三、中國語境:法律實證研究的根基
第八章 法律實證研究中的資料分析
一、質性資料與定性分析
二、量化資料與定量分析
三、研究報告的撰寫規則
第九章 法律實證研究的評估與推廣
一、評估與推廣的基本方法
二、法律實證研究中的特殊性
三、中國範本:評估及其推廣
第十章 法律實證研究中法律人的立場與貢獻
一、法學家的知識貢獻
二、司法精英的實踐技藝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