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因果關係理論研究:以學說史為素材

法律因果關係理論研究:以學說史為素材

《法律因果關係理論研究:以學說史為素材》,作者:韓強,出 版 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08-09-01 。《法律因果關係理論研究:以學說史為素材》從梳理因果關係理論的學說演變史入手,詳盡介紹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因果關係理論和著名的司法判例,試圖向讀者展示法律因果關係理論發展演變的基本脈絡。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法律因果關係理論研究:以學說史為素材法律因果關係理論研究:以學說史為素材

《法律因果關係理論研究:以學說史為素材》從梳理因果關係理論的學說演變史入手,詳盡介紹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因果關係理論和著名的司法判例,試圖向讀者展示法律因果關係理論發展演變的基本脈絡。在對學說史的研究考證上,作者力求準確、完整地再現各學說理論的本來面貌,並將各理論學說與當時主流的法哲學思潮相聯繫加以考察,揭示主流法哲學思想對法律因果關係理論發展的影響。除了在理論上將各因果關係理論聯繫於特定法哲學思想之外,作者還努力考證因果關係理論與當時社會環境、人類認識能力的水平以及司法狀況等客觀因素之間的聯繫,希圖在更加綜合立體的框架下,探討因果關係理論的發生和演變規律。

作者簡介

韓強,1978年9月生於遼寧鳳城,華東政法大學民商法教研室講師,法學博士。曾在《法學論壇》、《法學》、《政治與法律》等法學期刊上發表論文十餘篇,出版專著《學校的法律治理研究》。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因果關係之謎

第二節 巨人的肩膀

第三節 本書的思路

第一章 現代法律因果關係理論的歷史淵源

第一節 羅馬法的侵權責任制度和因果關係觀念

第二節 普通法系早期的法律因果關係觀念

第二章 概念法學(分析法學)影響下的因果關係理論(上):普通法系

第一節 “必要條件”理論

第二節 “可能的(或自然的)結果”理論

第三節 “實質因素”理論

第四節 “直接結果”和“表面安全”理論及其反對意見

第三章 概念法學(分析法學)影響下的因果關係理論(下):大陸法系

第一節 從必然原因理論到條件理論(19世紀初一l9世紀中葉)

第二節相當因果關係理論

第三節 晚近以來的其他學說:法律保護目的理論

第四章 現實主義法學影響下的因果關係理論

第一節 Leon Green的純粹因果關係理論

第二節 Fleming James對可預見性理論的系統闡述

第三節 羅斯科·龐德以“社會普遍安全”衡量因果關係

第四節 經濟分析法學視野中的因果關係問題

第五節 現實主義法學運動中其他學者對因果關係問題的研究

第五章 新分析法學影響下的因果關係理論

第一節 哈特和奧諾爾的“常識因果關係”理論

第二節 Richard Epstein:從“嚴格責任”理論到“因果關係範例”

第三節 Richard W.Wright:事實因果關係理論的集大成者

第六章 對法律因果關係學說的批判性反思

第一節 法律中的事實

第二節 從侵權責任的功能角度評析法律因果關係理論

第三節 原因構成理論研究

第四節 從原因構成理論的不完善性看道德歸責的必然性

後記

前言

外國法與比較法研究,古已有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為了變法國強,就開始了對其他國家法律的比較研究。至近代,隨著西方列強先進發達的法律的湧入,以及中國模仿並試圖追趕西方的國策的確定,外國法和比較法的研究開始走上系統發達的道路。沈家本、董康、王寵惠、吳經熊、王世傑等便是這一領域的第一批開拓者。

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外國法與比較法的研究獲得了高速發展。我們在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過程中,不僅注意吸取中國古代的法律本土資源,更重視引進國外先進發達的法律理念和法律制度。外國法與比較法作為一門學科、一個專業,不僅得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而且逐漸成為一門顯學。中國政法大學的比較法研究所、《比較法研究》雜誌,清華大學的比較法研究叢書,以及北京大學的《中外法學》雜誌等等,都為推動此項工作作出了努力。

在這樣一種學術背景之下,華東政法大學於數年前成立了外國法與比較法研究院,並且編輯出版了年刊《外國法與比較法研究》(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目前已經出至第三卷)。與此同時,在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編輯出版了這一套《外國法與比較法文庫》,希望以此為推動我國的外國法與比較法的進一步發展作出一點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