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庫縣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實施方案

檔案背景

為更好地開展2011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作,全面推進我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落實國家“以獎促治”政策,解決生態縣建設及農村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加快實現農村環境改善,根據《關於印發瀋陽市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實施方案和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沈環保〔2010〕219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檔案全文

一、指導思想

以尚屯水庫周邊、主要道路兩側環境問題突出的村為重點,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環境問題突出、危害健康的村莊為突破口,大力改善農民人居環境和農村生態環境;以“以獎促治”為原則,合理安排資金,使國家、省、市投入的資金髮揮有效作用,達到最大效益;以連片整治為契機,在我縣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中,提煉多種模式、推出主要技術、抓好重點區域,圓滿完成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作任務,達到整治成果的標準化、規範化。

二、工作目標

完成2011年農村連片整治任務。連片村莊在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污水與垃圾收集處理、畜禽養殖污染、污水管網完善等方面得到整體整治,危害民眾健康的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村莊整體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
三、工作基本要求

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農村連片整治的內容、程式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樹立出典型村、典型區域、典型工程、典型技術。

(一)注重連片整治成效,因地制宜,提煉出農村連片整治的多種模式。
1.解決飲用水源地保護為主的治理模式。
對鄉(鎮)或村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進行保護,通過設立隔離設施、保護標識、清除治理污染源、建立保護制度等措施,落實各項保護措施,達到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目的。
2.解決生活污水污染為主的治理模式。
通過邊溝(排污溝)或污水匯水管網將鄉(鎮)和村莊生活污水收集後,進入污水處理設施。
3.解決生活垃圾污染為主的治理模式。
幾個村屯聯合形成村收集,鄉(鎮)中轉,縣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模式。
4.解決畜禽養殖污染為主的治理模式。
結合養殖小區或散養密集區,採取多種模式全面解決本村屯的養殖污染問題。
5.綜合治理模式。
結合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對村屯開展全面的環境綜合整治,污水、垃圾、畜禽、飲用水源保護等方面全部取得突出的成效,各項指標達到國家級生態村標準。
6.區域連片治理模式。
結合支流河、道路,連片村屯形成線或面的連片治理模式。
7.重點工程治理模式。
一個村屯,或幾個村屯聯合建設一個服務多個村屯的具有特色和示範意義的環境基礎設施,解決多個村屯的環境問題。
8.其他治理模式。
根據本區域特點,開展因地制宜、多種多樣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模式,突出本地區治理特色。
(二)注重連片整治規範,推出標準化和特色化的整治技術。
按照《遼寧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範項目技術指南》要求,因地制宜,將《指南》中在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村垃圾收集處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方面的實用技術套用到 2011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作中。
(三)注重連片整治解決環境問題,突出抓好重點村莊和重點區域。
以建制村為基本單元,以尚屯水庫周邊為重點,以國家要求的6項整治內容為主要建設內容,結合農村連片整治和生態縣、生態鄉(鎮)、生態村建設,取得一舉多效的效果。
(四)注重長效機制,保證農村環境整治示範項目設施正常運轉。
項目示範區域在落實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的同時,通過縣級財政和村鎮自籌等方式落實農村環境污染防治設施(工程)的運行費用。項目建成、驗收合格後,縣政府組織落實管理主體,建立工程維修、養護、運行等規章制度,確保長期穩定運行。
所有資金使用和項目建設內容一定遵循國家、省、市的有關要求和規範,不得逾越。
(五)整治基本標準。
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的對象以村莊為基本單位,整治後每個村莊應達到省生態村標準。
1.村莊污水得到有效處理。主要採取集中、分散、就地等處理模式,採用濕地、溝塘、氧化溝、生化等處理方式進行處理。
2.垃圾收集、儲存、運輸、人員管理體系健全,定點存放清運率100%,無散排。
3.村內畜禽養殖糞便得到處理、利用,改廁、改圈與沼氣建設、無公害農業建設、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相結合,畜禽糞便得到有效處理。
4.村莊飲用水水源地建立起管理範圍、制度、標識、圍欄等保護措施,清理各類污染源,確保飲用水水質達標。
5.村內人居環境清潔整齊,綠化、柏油路、路燈等與環境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完整、齊備。
6.村內充分展示環保宣教、生態文化氛圍,有宣傳欄、文化室、文化廣場,宣教口號上牆,家喻戶曉。

四、時間安排

6月底前,縣政府配套資金落實到位,全面啟動連片整治示範項目建設工作。
7月底前,完成示範項目的統一設計、選址、土地、招標、簽訂示範項目建設協定等前期準備工作,確保7月底前所有示範項目全部開工建設。

五、保障措施

為確保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作的順利進行,重點建立分級管理的組織機制、資金投入的保障機制、檢查考核的促進機制以及成效評估的考評機制,確保連片整治工作有效推進,切實取得實效。
(一)組織保障。
1.組織機構。
成立法庫縣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作領導小組,由縣長陳佳標和縣政協主席張福志任組長,由副縣長趙丹和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財政局局長姜春傑任常務副組長,負責連片整治的組織領導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要由縣環保局、住建局、財政局、交通局、農經局、水利局、規劃和國土資源局,以及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慈恩寺鄉、孟家鎮、和平鄉、十間房鎮、馮貝堡鎮、大孤家子鎮、五台子鄉、四家子鄉、雙台子鄉、秀水河子鎮、丁家房鎮、登仕堡子鎮、法庫鎮政府組成。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環保局,由縣環保局局長霍光波任主任,縣財政局、環保局主管領導任副主任。主要負責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作的日常管理、組織、協調、指導、監督、考評工作。

同時,列入整治區域的鄉(鎮)政府也要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

2.責任分工。

(1)縣財政局會同縣環保局,負責做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組織實施,制定方案,指導、協調、監督、考核、評估全縣連片整治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配合做好工作的指導、監督、考核、評估等。
(2)縣政府是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的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負責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的組織實施。所有國家、省專項資金由縣財政統一實施管理。對所有示範項目統一標準、組織設計、招標、監理、驗收、評估。
(二)制度保障。
1.實行工作調度聯席會議制。
領導小組按照確定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以及向各成員單位布置的工作,對工作的進展情況進行調度,總結經驗教訓,研究解決問題,督促工作抓實抓透,按時完成。
2.實行工作目標責任制。
各相關鄉(鎮)政府要分別按照要求,制定本區域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方案和計畫,並與縣政府簽訂《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作目標責任狀》,明確目標、任務、時限、效果等,落實責任,按照“工作項目化、項目目標化、目標責任化”的要求,層層簽訂責任狀,把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作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行政村和責任人,形成一對一負責、環環相扣的責任目標保證體系。
各鄉(鎮)政府實行一把手負責制,並確定此項工作的主管領導、主管部門,及時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工作,溝通情況,確保按時完成工作任務。
3.實行工作績效考核制。
建立年度績效考評制度,制定《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作考核辦法》,將考評納入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揚。對行動遲緩、工作不力、未完成任務的給予通報並追究責任。
對照目標責任狀,法庫縣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聯合開展督查,確保項目實施進度和資金使用合理合規,並將考核結果與下一年度專項資金安排聯動。
4.項目管理制度。
按照中央、省、市關於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管理的有關要求和《瀋陽市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對項目進行管理。
5.資金管理制度。
按照《遼寧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和《瀋陽市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要求,中央、省、市、縣財政的連片整治示範專項資金,由縣財政局統一進行專項管理,實行縣級財政報賬制,不得將資金劃撥到鄉(鎮)、村,不得截留、擠占、挪用專項資金,要根據工程進度及時進行報賬。
專項資金支持的村鎮要按照政務公開要求,將專項資金安排和使用詳細情況、項目安排和具體實施等情況向受益地區農民張榜公布。
6.建立報告通報制度。
示範鄉(鎮)政府要在每月5日前向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交月工作進展情況報告;每年11月底前報送工作總結,包括工作內容、項目進度情況、存在問題、下步計畫等。重大問題要及時報領導小組研究解決。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定期通報各鄉(鎮)的工作進展情況。
(三)資金保障。
法庫縣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2011年總投資預計2000萬元(中央、省、地方資金比例4:3:3)。按照事權與財權相匹配的原則,市級配套資金主要由縣政府負責籌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