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公議局舊址

法國公議局舊址

法國公議局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民國時期)代表性建築,位於天津市和平區承德10號。原名法租界公議局大樓。公議局是租界內管理行政事務的機構。法國領事兼公議局董事會長,下置總務處、巡警局(後改名為工部局)、工務處、衛生處、教育處等。公議局大樓為鋼混結構。三層西式建築。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主立面中間突出,兩翼內收,對稱莊重。基座採用花崗石鑲面,主入口呈三聯半圓狀,花飾鐵門。

基本信息

簡介

法國公議局舊址法國公議局舊址
法國公議局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民國時期)代表性建築,位於天津市和平區承德10號。原名法租界公議局大樓。公議局是租界內管理行政事務的機構。法國領事兼公議局董事會長,下置總務處、巡警局(後改名為工部局)、工務處、衛生處、教育處等。公議局大樓為鋼混結構。三層西式建築。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主立面中間突出,兩翼內收,對稱莊重。基座採用花崗石鑲面,主入口呈三聯半圓狀,花飾鐵門。二層中央有六根高大石柱,形成空廊。正門大廳彩色大理石地面,漢白玉扶手,井字梁帶花飾線條頂棚,內裝做工精細的八角形吊燈,牆面裝飾豐富多彩。整個建築內外協調,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具有典型西洋古典建築風格。1991年被評為近代優秀建築。現為天津藝術館館址。

舊址

法國公議局舊址法國公議局舊址
原法國公議局大樓位於天津市和平區承德道12號。1929至1931年建成,先由法國建築師慕樂做方案設計,後由義品公司工程師門德爾森正式設計。二層混合結構帶半地下室,局部三層。建築形式為羅馬古典復興。古典主義三段設計很明確,中央主體突出,左右兩翼呈對稱,比較簡潔,底層作為基座。檐部上有女兒牆,兩側尖處為斷山花加盾飾,是受巴洛克思潮的影響。整幢建築用仿花崗岩塊砌築,造型穩重壯觀。建成後作為原法租界法國公議局辦公大樓使用,造型穩重壯觀,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該樓在天津各租界統治機構建築中,是現存規模宏大,藝術水準高超,保存最完好的西洋建築。歷史上也是法國在津租界內的最高統治管理機構所在地。亦是列強侵華牟取暴利的重要發源地之一。1945年駐津日軍向中國軍隊投降儀式即在此舉行。法國公議局舊址,又稱原法國公議局大樓,該建築位於當時的天津法租界克雷孟梭廣場旁的領事館路(Rueconsulate)(今天津市和平區承德道12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現為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歷史

..
法國公議局大樓由法國建築師慕樂做方案設計,後由義品公司工程師門德爾森正式設計,並於1929年開工建設,1931年建成後作為原天津法租界法國公議局辦公大樓使用,法國公議局大樓在當時也是法國在天津租界內的最高統治管理機構所在地,也是原天津法租界內負責行政事務的綜合管理機構,直接受法租界董事會領導。局內下設工程處、捐務處、會計處等部門。1945年8月14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9月29日,法國公議局大樓也被當時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天津市政府收回。9月30日,美國海軍陸戰隊2萬餘人在塘沽登入,並將法國公議局大樓改為駐津美軍司令部門。1945年10月8日上午九點,駐天津日軍向中國國民革命軍軍隊投降儀式在駐津美軍司令部門前廣場舉行。[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作為天津市圖書館,之後成為天津市藝術博物館。1991年,該建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中國優秀近代建築。現為天津文物局所在地。

建築特點

法國公議局舊址法國公議局舊址
法國公議局大樓建築面積為8700平方米,是一座古典復興式、三層混合結構的建築。其中,大樓中部為三層,兩翼為兩層並設有半地下室。因此,大樓立面的古典主義三段式設計很明顯,中央主體突出,左右兩翼呈對稱。在外立面方面,整幢建築外牆面用仿花崗岩塊砌築並以寬而深的凹槽分格飾面,而大樓底層的基座的裡面採用花崗石鑲面。建築主入口為三個半圓拱券的鐵花大門。正門大廳內設有黑白相間的大理石寬大台階,漢白玉扶手,雙瓶式欄桿,彩色大理石地面。二層中央設有六棵愛奧尼克柱式空廊,柱面下部以寶瓶式欄桿連線,其腰線、窗眉、檐口多花飾,檐部左右兩端各有三角形斷山花,山花內有花飾盾徽。井字梁帶花飾頂棚,配以彩色軋花玻璃採光窗,內裝古樸華麗的八角形吊燈、半圓形銅壁燈和各種燈具。二樓大廳牆上有六根圓形壁柱,地面鋪人字地板。頂棚中間為彩色軋花玻璃窗,四周牆壁上半部亦以軋花圖案裝飾。為一座巴洛克風格的羅馬古典復興主義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