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泊安慶城挽余廷心
【作品年代】元代
【作者姓名】法智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浮圖高出暮雲低,雉堞連陰碧樹齊①.
茅屋人家兵火後,樓船鼙鼓夕陽西②。
大江千里水東去,明月一天烏夜啼③。
欲酹忠魂荒冢外,白楊秋色轉淒迷④。
作品注釋
①浮圖:寶塔。雉堞:城牆長三丈寬一丈為雉。堞為女牆,即城牆上端凸凹疊起之處,泛指城牆。
②樓船:戰船。鼙鼓:軍鼓,戰鼓。
③大江:指長江。安慶城即在長江畔。烏夜啼:此處取字面意思,即烏鴉夜中啼鳴。
④酹:以酒灑地表示祭奠。淒迷:迷茫。
作品簡析
安慶,地名。唐乾元初置,名舒州,屬淮南道。公元1147年(南宋紹興十七年)改為安慶軍,公元1195年(慶元元年)升為安慶府。清為安徽省治。今為安徽省安慶市。余廷心即余闕(1303-1358),元末官吏。字廷心,一字天心。西夏党項族人,世居河西武威(今甘肅省武威市),生於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進士出身,歷官刑部主事、翰林修撰、監察御史。參與遼、金、宋三史修撰。紅巾起義爆發後,任淮東行省左丞、都元帥,守安慶。在趙普勝、陳友諒聯合攻擊下,城破自殺。謐忠宣。著作有《青陽集》。智公與余闕為方外至友。當他乘船路過安慶城時,特意停泊,前往余闕自殺的地方祭奠,並寫下這首輓詩。這首詩用精練的語言描繪了安慶城的自然風貌,概括了社會動盪的現實情況,表達了對故友的深深懷念。詩寫得含蓄深沉,哀而不傷,很有感染力。
作者簡介
法智,元代江蘇吳山僧。生卒年、俗姓籍貫及生平履歷均已失考。大約公元1330年前後在世。能詩,詩風沉雄悲壯,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