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山中路

泉州中山中路

泉州中山路是條傳統商業街,貫穿城市南北,是古城"三片一線"保護的重要地段,其建築風格體現了泉州多種文化融合的特色,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保護價植。

簡介

風景 風景

泉州中山路上世紀泉州中山路 孫中山先生在全世界華人中享有極高的威望。多少年來,人們用不同的方式紀念這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當年,孫中山先生為了革命到處奔波,許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其影響至深至遠。現在,中國各地許多城市都有紀念這位世紀偉人的“中山路”。這些“中山路”承載著滄桑歷史,展現著時代風貌

歷史

中山路本身也是老城區最著名的街道。它形成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沿街廊柱式騎樓濃縮了南洋式建築精華,正所謂“南國多雨天,騎樓可避風”,是我國僅有、保存最完整的連排式騎樓建築商業街。中山路上,羅 馬式鐘樓、大上海理髮店、原為施琅後花園所在地的基督教堂、花橋慈濟宮、秀才讀書的泮宮,同樣散發著古城特有的魅力。

中山路,上個世紀的20年代初,泉州賢達之士提出拆城辟路,以打破泉州古城長期閉塞的落後局面;1924年,南北大街全線貫通;隨後,為了永久紀念孫中山先生,全國各城市的主要街道統一命名為“中山路”。泉州南北大街改稱“中山路”。

中山路本身也是老城區最著名的街道。它形成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沿街廊柱式騎樓濃縮了南洋式建築精華,正所謂“南國多雨天,騎樓可避風”,是我國僅有、保存最完整的連排式騎樓建築商業街。中山路上,羅馬式鐘樓、大上海理髮店、原為施琅後花園所在地的基督教堂、花橋慈濟宮、秀才讀書的泮宮,同樣散發著古城特有的魅力。

中山路,上個世紀的20年代初,泉州賢達之士提出拆城辟路,以打破泉州古城長期閉塞的落後局面;1924年,南北大街全線貫通;隨後,為了永久紀念孫中山先生,全國各城市的主要街道統一命名為“中山路”。泉州南北大街改稱“中山路”。

獲獎概況

泉州市中山路曾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00一年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優秀獎”。它長達二公里多,路兩邊的連排式騎樓建築,既結合泉州民居的傳統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築精華,是歷史上中西合璧的成功範例,也是中國僅有的、保存最完整、最長的連排式騎樓建築商業街,是泉州從古代向現代轉折過渡的歷史見證。

“東西兩座塔,南北一條街。”後一句說的是泉州的中山路。

“南國多雨天,騎樓可避風。”中山路濃縮南國建築風格,是我國僅有、保存最完整的連排式騎樓建築商業街。從泥土路到石頭路,再到泉州市區的第一條名為七賢的水泥路,最後是1922年正式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經歷80多年的風風雨雨。

2001年,泉州“中山路整治與保護”項目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優秀獎,這是我省建築物首次獲此殊榮。評審團充分肯定項目“一英里延伸保護”創造了新的典範,地方政府的發起及私人團體積極參與是社會共同保護遺產的典型。權威性的材料和細膩的現代元素,確保了遺產原貌修復的順利完成。

街道特色

徜徉中山路上,羅馬式鐘樓、大上海理髮店、原為施琅後花園所在地的基督教堂、花橋慈濟宮、秀才讀書的泮宮……多少古老的故事娓娓道來。

在長達2500多米的街道上,商店林立,各類商品令人眼花繚亂,商業氣息與文化氛圍奇妙地交織在一起。它那騎樓式建築是閩南文化和東南亞文化相結合的產物,體現著泉州僑鄉人民和海外僑胞共同珍視的歷史價值和情感色彩。

為了保護這條著名的中山路古街歷史風貌,泉州市政府於2000年啟動實施“中山路整治與保護”項目。整治工程設計總原則的制定,主要以保護中山路的建築原有尺度,使用傳統的地方材料與施工工藝為主導思想,充分考慮立面、騎樓內地面、天棚、店鋪牌匾廣告、綠化以及市政方面的統一協調,以“洗臉式”“嵌牙式”的整修方式,達到“修舊如舊”的效果,使中山路恢復了歷史原貌,使人們流連其間,感受到古城老街風采依舊的溫馨氣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