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路街道辦事處

1955年1月,改稱第六街道辦事處。 同年12月,改稱院西街道辦事處,轄29條街巷。 同年,院西街道辦事處改稱泉城路街道辦事處。

泉城路街道辦事處位於歷下區西部。東從葛貝巷經院前街到西更道街,與解放 閣街道辦事處相鄰;西以護城河為界。西門橋以南與市中區接壤,西門橋以北與天 橋區接壤;南以護城河為界,與趵突泉和正覺寺兩個街道辦事處相鄰;北從趵突泉 北路經省府門前到起鳳橋街, 與明湖路街道辦事處相鄰。面積0.55平方公里。地 勢西南高, 東北低,海拔28.41~34.5米。環城公園圍繞南界和西界,地處濟南 四大泉群之中,境內多泉水,王府池、玉環泉、芙蓉泉、孝感泉、知魚泉、朱砂泉、 騰蛟泉、太乙泉等名泉遍布境內,王府池一帶是“家家泉水”所在地。泉城路地區 環境優美,商業繁華。辦事處駐省府前街76號。山東省人民政府駐省府前街北端。解放後泉城路地區屬濟南市第二區。 1949年3月,第二區與第一區合併後屬城 區(1951年改稱第二區) ,設西門大街、太平寺街、榜棚街鞭指巷、芙蓉街5個 街政府。同年8月街政府撤銷,由公安派出所管理街道工作。1952年7月,成立第二 區第三居民委員會。1954年12月,改稱第三街道辦事處,轄芙蓉街、金菊巷、平泉 胡同、翔鳳巷、起鳳橋街、王府池子街、西更道街、西轅門街、芙蓉巷、錄多里、 南城根街、五三街、府館街、院西大街、魏家胡同、西門大街、西門月城街、太平 寺街、高都司巷、鞭指巷、將軍廟街、洋樓西街、啟明街、西熨斗隅街、福德巷、 七忠祠街、安樂街九曲巷、獅子口街、舊軍門巷、布政司大街、榜棚街、衛巷、 尚書府街、皇親巷35條街巷。
1955年1月,改稱第六街道辦事處。同年9月又改稱院西大街街道辦事處。 1960年5月, 以省人委為中心,加上壽佛樓和院西大街兩個街道辦事處成立院西分社。 1962年3月,劃出原壽佛樓街道辦事處,成立歷下人民公社壽佛樓分社。同時,將西熨斗隅街、將軍廟街、啟明街3條街巷劃歸壽佛樓分社,撤銷洋樓西街、魏家胡同、錄多里3條街巷。同年12月,改稱院西街道辦事處,轄29條街巷。 1965年,11月,院西大街、西門大街、西門月城街、七忠祠街、福德巷合併到新命名的泉城路,南城根街合併到新命名的黑虎泉西路,布政司大街改名省府前街,新命名趵突泉北路。同年,院西街道辦事處改稱泉城路街道辦事處。 1967年, 尚書府街和皇親巷合併稱玉環泉街,五三街併入趵突泉北路。同年2月,泉城路街道辦事處改稱泉城路街道革命委員會,1978年10月,恢復泉城路街道辦事處名稱。 1980年,安樂街併入黑虎泉西路。 1985年底,轄芙蓉街、王府池子街、西更道街、西轅門街、芙蓉巷、金菊巷、平泉胡同、翔鳳巷、起鳳橋街、府館街、舊軍門巷、省府前街、榜棚街、衛巷、玉環泉街、鞭指巷、獅子口街、九曲巷、高都司巷、太平寺街、黑虎泉西路、泉城路、趵突泉北路23條街巷,設太平寺街、鞭指巷、西門、衛巷、省府前街、院西、王府池子街、芙蓉街、安樂街、榜棚街10個居民委員會和省政府宿舍家屬委員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