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口村

沿口村地處海安縣東陲,古老的拼茶大運河南沿東流,省道雙沿公路南北中貫,縣道丁沿公路東西中穿,系黃海之濱古鎮沿口鎮所在地。沿口村總面積3400畝,總人口3421人,21個村民小組。

基本信息

沿口村地處海安縣東陲,古老的拼茶大運河南沿東流,省道雙沿公路南北中貫,縣道丁沿公路東西中穿,系黃海之濱古鎮沿口鎮所在地。沿口村總面積3400畝,總人口3421人,21個村民小組,改革開放以來,沿口村黨支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首先注重農業基礎設施投入,近年來在上級支持上投資千萬元改造路道、河道、渠道,建成穩產高產農田2500畝,年產稻麥50萬斤以上,列為省商品糧基地,重視工業、三產服務業的發展,沿口村工貿園區有工廠84家,商貿等三產業419戶,從事客運貨運專業戶63戶,全村農業、工業、三產業總值超20億元,村民100%住上樓房,100%用上自來水,100%裝上有線電視,100%參加新型合作醫療保險,100%投了養老保險,100%按上程控電話,被省評為電話村。

村風村貌

從2004年開始,沿口村先後投入400多萬建成砂石路24公里,水泥路12公里,投入400多萬新建防滲漏水泥渠道18公里,電力灌溉車口3座,疏浚了沿港河、勝利河、東升河、南北宅區河共14公里,填平廢河塘150畝,投入40萬元對所有路道、河道兩側及村莊內部進行綠化,綠化率達50%,投入40萬元建成611座無害化戶廁,改廁率達71%,投資20萬元在工貿園區建公廁2座,成立了村級保潔隊伍11人,投資10萬元建垃圾收集池22個,配置垃圾箱122隻,垃圾清運車3輛,對河道、路道、居民生活區、工貿園區實行全天候保潔,長效管理,沿口村農民自建住宅樓1231幢,實現了有線電視、程控電話、自來水、砂石水泥路戶戶通,目前沿口村田園成片豐產穩產,住宅成排富麗堂皇,路河成線綠化清潔,構成了一個環境優美、生活富裕、村民歡樂的小康村景象。

和諧發展

沿口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十分重視村文明建設,在胡錦濤同志關於共建和諧社會的指示指引下,通過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制訂村規民約,健全糾紛調解、突發事件處理等組織,定期開展新風評比活動,促進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9組村民孫書仁將夫婦雙方父母接在一起共同贍養,15組村民繆永來一家多年來一直五代同堂,都列為文明標兵戶,全村評為文明戶共1200戶,占全村總戶數98%。

基層黨建

沿口村黨總支部共有支部3個,黨小組5個,黨員118個,在上級黨委的直接領導下,支部建設工作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
1、加強黨員組織觀念教育,通過黨課組織活動,對黨員進行黨的方針政策、思想覺悟、文明新風、法律法規、創業精神教育,建立牢固的黨員組織基礎,通力合作,發揮支部戰鬥堡壘作用。
2、圍繞經濟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要求黨員自身確立發展經濟強村富民觀念,人人爭當開創者、領先者,黨員幹部個個有項目,有資源,有信息,示範創業,培養龍頭企業,開展一幫一,點帶面,帶領全民創業。
3、牢記黨的宗旨,做好為民服務工作。建立黨組織聯繫民眾、服務民眾體系,每個黨員都確立幫扶對象,落實對幫扶對象的幫扶措施,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村民辦好醫療、養老保險。
4、做好外出黨員的思想生活工作、關心工作,通過加強和外出黨員本身聯繫、黨員所在單位的聯繫、黨員所在地黨組織聯繫、黨員家庭的聯繫,掌握黨員思想、工作、生活狀況,引導外出黨員在所到之處,做好文明新風、工作任務、改革創新的帶頭人。

企業風采

沿口村三業同步發展,工商副共創經濟騰飛
沿口工貿園區,共有民營企業、個私工業、村辦工業84家,主要行業為建材、家具、服裝、紡織、針織、機械加工、糧飼加工,其中針織工藝品遠銷亞非歐澳各國,三利閥門有限公司生產的高中壓化工閥門暢銷全國各省市化工企業,鑫緣家具一直供不應求。工貿園區內共有商品批發零售業、餐飲業、電腦電器服務業等共419戶,沿口村農民創辦的服裝城、鞋帽城、摩托城、美食城、家具城等使沿口古鎮變新城,沿口村還有大型生豬養殖企業8戶,萬羽禽蛋養殖企業12戶,沿口村工業、商業、副業三類企業年創產值10億元以上。

雲南省曲靖市馬龍縣王家莊鎮沿口村

村情概況

沿口村隸屬於王家莊鎮中屯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鎮東北邊,距離村委會3公里,距離鎮20公里。國土面積2.95畝,海拔1922米,年平均氣溫14.7 ℃,年降水量95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烤菸萬壽菊等農作物。有耕地607畝,其中,人均耕地1.3畝;有林地16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12戶,有鄉村人口463人,其中,農業人口463人,勞動力22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0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26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0.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5.6萬元,占總收入的47.1%;畜牧業收入28.1萬元,占總收入的17.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6頭,肉牛14頭,肉羊87頭);漁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0.93%;林業收入0.8萬元,占總收入的0.5 %;第二、三產業收入51萬元,占總收入的31.78%;工資性收入3.5萬元,占總收入的2.18%。農民人均純收入202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人(占勞動力的7.27%),在省內務工12人,到省外務工4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85戶通自來水,有5戶飲用井水(占農戶總數的24%)。有112戶通電,沒有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和91.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7戶(分別占總數的 13%和87%)。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零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23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8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畝,有效灌溉率為63.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8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3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