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苦竹

油苦竹

油苦竹(P.oleosus Wen) 別名:秋竹(閩北)稈高3-5m,徑1-3cm,節間長35-40cm,幼稈被細柔毛,無白粉,老稈黃色。籜鞘綠色有油光,基部密生金色茸毛,邊緣近禿淨;籜耳橢圓形粗糙,邊緣被細柔毛或遂毛,有時籜耳缺如;籜舌先端截狀或略隆起,通常無毛,有時具細柔毛;籜葉帶狀至錐狀,反轉,邊緣有刺毛。每節分枝3枚,每小枝具葉2-4枚,無葉耳及肩毛,葉舌截狀,先端有細柔毛,葉片披針形,長10-18cm,寬1.3-2.2cm,兩面均無毛。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油苦竹 油苦竹
油苦竹 油苦竹

竿散生,高3-5米,粗1—3厘米,竿壁厚約3毫米,幼竿草綠色,無毛無粉或被少量白粉,老竿黃綠色或褐色,無毛而光亮;節間長18-20(26)厘米,圓筒形,唯在分枝一側的下部有溝槽;竿環隆起,高於籜環;幼竿的籜環 上有一圈籜鞘基部的殘留物,其上生有淡棕色刺毛,老竿的籜環則刺毛脫淨,其基部仍留有木栓質殘留物,籜環下方無粉圈;竿每節具2或3枝,以後可增生為4或5枝,枝與主竿成45°的夾角。籜鞘淡草綠色,先端與邊緣色略淡,稍光亮,長為節間的2/3或3/4,除基部具一圈淡棕色刺毛外,其餘各處均無毛;有或無籜耳和鞘口縫毛;籜舌截形或截平而微凹,淡綠色,高1-2毫米,邊緣具短纖毛;籜片綠色,披針形,直立或外翻。末級小枝具3-4葉;葉鞘無毛;通常無葉耳和鞘口繼毛,偶而具2條較短縋毛;葉舌微隆起,呈拱圓形或截形,先端不整齊,具微毛,高約2毫米;葉片線狀披針形,質薄,長12—20厘米,寬1.3—2.2厘米,上表面深綠色,無毛,下表面黃綠色,常被微毛,次脈5—7對,葉緣有細鋸齒(唯其中有一邊的鋸齒較稀疏),先端尾狀,基部寬楔形;葉柄長2--5毫米。圓錐花序側生;小穗含11-13朵小毛;穎2—4片,具5—7脈,先端鈍圓而有喙狀尖頭;外稃近無毛,長12—13毫米,寬約6毫米,先端急尖;內稃等長於其外稃,稍狹,具2脊,先端漸尖,脊上具纖毛;鱗被3,質厚,長約1毫米,上半部近菱形,下半部變狹呈倆狀,邊緣有纖毛;子房圓筒形;柱頭2—3,羽毛狀。

分布範圍

【分布地區】:浙江、福建、江西、雲南等地。

【產地分布】:浙江、江西、福建、雲南等省均有分布,以前三省分布較為普遍。常生於海拔800米的山坡。模式標本采自福建省安溪縣。

主要價值

【用途】:本種竹材可供編織或絞口用;筍食用時尚可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