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河西務鎮隸屬天津市武清區。全鎮面積69.5平方公里,有耕地7.1萬畝,轄51個村街,人口4.05萬。
歷史
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大運河,開通了北京至杭州的水運通道,河西務因緊靠運河西岸而得名。元朝定都北京以後,軍需官俸無不仰給江南,河西務便成了出入京都的水路咽喉,因而,歷代朝廷在這裡設定的鈔關、驛站、武備等各種衙門曾多達十三個,最高官階為正三品,足見地位之顯要,明隆慶六年(1572),河西務始建磚城。此後的數百年間,因其繁華而素有“京東第一鎮”和“津門首驛”之稱。
地理
從地圖上看,河西務它座落在津京兩地中間,是個小有名氣的大鎮、古鎮。我國著名的人工大運河和津京公路,就是沿著鎮子的東西兩側穿行南下。在《醒世恆言》書中,明代宣德年間,曾記錄過河西務的故事。在《永慶昇平》書里清代年間也記錄過河西務張廣泰的故事。
景象
下面是我記錄的20世紀四十年代上半葉的河西務:
河西務鎮,南北窄,東西長,由東門至西門是一條三里之遙不太直的主幹街道。
鎮子沒有城牆,四面路口建有8座城門,北面:藥王廟門;
東面:老爺廟門、東門;南面:雞市口門、正門、木頭市門;西面:西門、西燒門。
正門迤里駐有柳隊部(日本人在此院內建有一座高聳入雲的瞭望台——炮樓),警察局,和一些政務商務辦公的地方。
鎮子內外有許多寺廟,如:藥王廟、老爺廟、東門外的朝陽寺。正門前的清真寺;木頭市門內的小庵廟;西燒門外的公德禪林廟,當時只是一片廢墟,那是八國聯軍給燒毀的。東北角只剩下一眼井的良庵廟。
通向西、南兩個方向的大道上還有三座古老的大石橋。
街上大小店鋪一家挨著一家,牌匾字號,招牌幌子星羅棋布,生產生活用品商店,應有盡有,小鎮倒也有些繁華的景象,二、四、六、九集日更是熱鬧非常。許多有名望的店鋪字號,至今仍然歷歷在目,它們都擁擠在主幹街道由窄街子往東橫街子往西的中心地段。如:萬和號、天利興、德聚勇、德昌號、增盛記、義聚隆、三義合、福海居;窄街子迤西的恆源酒店、亞東醫院、雍陽照相館;后街有蘭記藥鋪。義和成鐵鋪;西燒門裡恆源酒店的燒鍋。
文化
無論大街小巷,都有它具體的名字,如:上口回回營、西燒門、鹽店後、西門、木頭市、雞市口、後道、東坑、后街、窄街子、橫街子、藥廟街、老爺廟、良庵、東門、下口回回營。
河西務的名勝古蹟
河西務的名勝古蹟名不符實,但陌生人聽起來很有趣味、很有吸引力,如:一步三座廟、兩山夾一井、隔著透龍碑,看見榕樹花。
河西務周圍密集的村莊
河西務是個大鎮名副其實,周邊就近,十頭八里有上百座村莊圍繞著它就足以證明。單說貼近鎮子二三里的村莊也有幾十個,由北順時針數數看:羅莊、東西雙街、太平莊、王莊、土城、三里屯、豆絲辛莊、大龍莊、小龍莊、果園龍莊、鄭莊、龐莊、大劉莊、小劉莊、大周莊、小周莊、楊莊、東陳莊、香莊、仙莊、沙莊、肖莊、寶石莊、韋莊、小季莊、龔莊、劉墳、曹莊、包樓、南倉、前窯、後窯、王家廟、車營、玄地廟、上下馬頭、上龔莊。有的村莊已經合併、有的村莊已經消失。
河西務最熱鬧的節日
每年正月十五日元霄節,即燈節。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候,各種花會由周邊各村莊向鎮上集中,從早到晚,大街小巷人山人海,擁擠得水泄不通。高蹺會、小車會、中幡、大鼓,一撥接著一撥,各檔花會各顯其能,相互爭鬥。家家門口擺茶桌,放鞭炮。晚上,各家店鋪門前掛上各式各樣的花燈,爭奇鬥豔,照得街道紅彤彤的。
農曆四月二十八娘娘廟,五月初一藥王廟廟會,又是一個歡快的日子,燒香磕頭、求神拜佛的人絡繹不絕,加上唱大戲,耍雜耍。各種物品雲集到廟會來賣,另是一番景象。
河西務特色小吃
河西務有許多特色小吃,至今想起令人饞涎欲滴,如:棗茶湯、糜子面糕、桂花味涼羔、豆瘥羔、黃米麵炸羔、花生粘、三角芝麻糖、小豆腐。
可惜大部分已經失傳。
新中國成立後,河西務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鬥,又以空前的成就,譜寫了新的歷史篇章。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鎮址遷移到京津公路兩側。這裡距北京、天津各60公里,恰居兩市正中。經過20多年的發展,河西務已經成了一座新興的小城鎮。改革開放的大潮,推動經濟迅速發展。2001年,全鎮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4億元,鎮級財政收入1997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4850元,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達到了較高水平。為此,多年來河西務一直躋身於天津名鎮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