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名稱由來

河溜鎮,在渦河南岸,渦河曲而南流,經其處轉向東出石樑,因梁石崩褫,夾岸積石,高二丈,水歷其間,水流迅速,而稱河溜。河槽窄、水流急,稱:溜。
考證來源:《水經注·陰溝篇》《濄水》中記載:濄水(今渦河)從今安徽省蒙城縣北關,又向東南經過龍亢縣故城南(今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又曲而南流出石樑,又向東南流經荊山北,而繼續向東流注。
註:荊山,荊山在渦河南岸今安徽省懷遠縣縣城西南,濄水經兩山峽間,有北肥水焉。又北有渦水亦入淮,謂之渦口(見 張廷玉《明史》志第十六地理一)。
歷史事件
河溜鎮西距懷遠縣50華里,位於渦河南岸,蚌埠公路途經於此。1938年春,蚌埠、懷遠相繼淪陷,國民黨懷遠縣政府

及其所屬機關在縣長高明謙的帶領下,移駐龍亢南面的褚韓湖。1940年夏,彭雪楓率領的新四軍四縱隊進駐龍亢鈕家灣,在龍亢開闢了抗日根據地。日寇侵占懷遠後,便加緊對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禁止軍用品、食鹽、布匹、百貨、西藥、紙張等物資進入根據地。當時,河溜鎮處於抗日根據地與淪陷區的交界地帶,而且這裡又是蘇、皖與中原地區的通衢要衝,很多商人將物資從浦津沿線走私到河溜。龍亢、阜陽、河南的大批客商又前來這裡採購物資。
因此,自1940年至1944年間,河溜逐漸形成了皖北的商業重鎮。一時間,南來北往,商賈雲集,各種商行貨棧,鱗次櫛比,煙館酒樓,戲棚妓院,燈紅酒綠,喧鬧不息,出現了一派畸形繁華的景象,故有“小上海”之稱。直到解放以後,山、陝一帶當年曾經到此經商的老客,只知道安徽的龍亢、河溜,卻不知道懷遠縣城的所在。當時河溜鎮的範圍,比現在大的多,西至毛家園,東到劉小郢子。數里方圓之內,街道縱橫,商號林立。除沿渦河東西走向的老街文昌街外,還有鳴鳳街、興隆街、怡安街等。因貨物種類繁多,商行的大體分布情況是:東頭文昌街到東嶽廟一段,主要是京廣百貨、香菸西藥;西頭火星廟以西,俗稱“大柳樹”下一段,生意最為興盛,主要經營鹽、布匹、山貨等。各種大小商行約有100多家,其中比較有名的有:遠東商行,為鳳台人廖浩然開設,此人系國民黨軍長廖運澤本家,藍衣社成員。宏大商行,由河溜鎮鎮長沈宏熙及其族弟沈宏炎合股經營。源大商行,由懷遠大戶宋氏開設。國民黨河溜兵站站長何立三,也在四門閣開設一家糧行,此外還有專營食鹽轉運的大華鹽行等。另外,在集鎮西南面的沈家大墳附近,開設有數畝地範圍的牲口行,每日上市大小牲畜都達千頭以上。
城鎮建設
在河溜鎮,隨著商業市場的繁榮,各地過往客商的急驟增加,所以服務性行業也興起。河溜鎮上僅浴池就有四處:新華池、大觀園、大興池、月華池等。由河溜大戶葛谷香(外號葛老彎子)開設的大觀園,坐落在九連塘南面,

規模較大,遠近聞名。後來,浴池老闆又從揚州等地搞進一批妓女,大觀園也就隨之改頭換面,由浴池而變成了一處煙花妓院。
河溜蘇瞎子開設的永樂園,每日開市,店堂內桌面達50多張。江蘇揚州人何瞎子為在河溜立住根腳,與河溜大戶何姓攀門,開設五味齋菜館,後因遭受一次大火,資本損失,遂改名為一半齋。國民黨騎兵部隊馬標的部下,所開設的清真飯店西月樓,也頗有名氣。此外,還有小洞天、三仙居等比較聞名的菜館。在集鎮西頭的怡安街、興隆街一帶,建有三座大戲院,其中較大的一座戲院,由沈郢的沈傳世經營,常年有京劇、梆子戲、拉魂腔等戲班演出,不少南北馳名的優伶,也經常薈萃於此,諸如京劇演員王福成、王雲樓、張玉艷等,梆子戲的演員大姣、小姣等。
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期間,懷遠縣城淪陷。日軍採取經濟封鎖手段,致使大批商品在河溜鎮過分地集中,形成畸形發展。商賈旅客結隊成幫紛至沓來,直接促成了河溜鎮夜市的興旺。由於抗戰時期的特殊環境,占據縣城的鬼子兵,隨時會來竄擾,當時駐軍系由青海省調來的騎兵第八師,以保障治安為名取締夜市,曾採取種種強制手段,戒嚴、宵禁頻用。每當黃昏,兵士們荷槍實彈,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如臨大敵。儘管如此,始終也未能扼制住夜市的發展和壯大,後來也只好任其發展了。夜晚,漫步在素有“渦淮鎖匙”、“小上海”美譽的河溜街頭,只見各貨雜陳,攤棚林立,街道兩旁的商行、客棧、店鋪、菜館比比皆是。每家攤點都用汽油燈照明,街市如同白晝。貨主的叫賣聲不絕於耳。此時市場賣貨的、購物的、遊覽的、觀景的熙熙攘攘,蔚成奇觀。
旅遊景點

塗山,“古淮南道名山也”,為古塗山氏國國都所在地,位於縣城東南的淮河東岸。“雙峰峻聳,瞰淮矗立”,與荊山夾淮並峙為勝,大禹曾在塗山劈山導淮、大會諸侯、娶妻生子。
塗山有禹王宮、啟母石、聚仙台、白狐洞、聖泉、靈泉、安邦定國石、千年古銀杏等30多處名勝古蹟。明代文學家宋濂稱頌為“臨濠(今鳳陽、懷遠一帶)古蹟,惟塗荊二山最著”。
荊山,又名寶玉山,位於懷遠城南,“濱淮突起,旁無附麗”,與塗山隔河相峙。荊山林泉清幽,古蹟眾多。古詩云:“西山日出曉煙濃,怪石盤鏇似臥龍”詠的便是荊山。
荊山有白乳泉、卞和洞、鳳凰池、白龍井、大聖寺、呂祖殿、啟王宮、古城牆等20多處名勝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