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河東山西道為山西古地名,元中統三年(1252)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直隸中書省,治所在大同路。轄大同路、冀寧路、晉寧路,即今山西全境。至大元年(1308)廢,四年(1311)復置。明洪武元年(1368)改置山西行中書省
河東山西道,是中國古代時期的一個地名,位於山西。
河東地區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是華夏文明的搖籃,上古堯舜禹時代的都城皆在河東 。河東在古代指山西西南部,位於秦晉大峽谷中黃河段乾坤灣,壺口瀑布及禹...
簡介 歷史沿革 史料記載 歷代名人 名勝古蹟道,原始涵義指道路、坦途,以後逐漸發展為道理,用以表達事物的規律性。道dào 形聲。字從辵,從首,首亦聲。“首”指"頭"。“辵”指“行走”。“辵”與“首...
一、概述 二、‘道’的原始涵義及不斷的發展 三、作為行政管理區的‘道’河東薛氏是漢唐時期屈指可數的海內望族,關西六大姓(韋裴薛楊柳杜)之一。 河東薛氏先祖為漢高祖劉邦所封千戶侯薛鑒(詳載《史記-高祖本紀》等)。其後世代表人...
主要介紹 相關介紹 相關記載 重要人物 地方豪強“道”作為一種行政區劃始創於中國。“道”在漢朝開始出現,起初跟縣同級別,專門使用於少數民族聚居的偏遠地區,《漢書》地理志解釋為“有蠻夷曰道”或者“縣主蠻...
行政區劃 中國政區 外國政區晉商,通常意義的晉商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晉商也為中國留下了豐富的建築遺產,著名的喬家大院、常家莊園...
歷史 路線 商業文化 晉商特徵 主要表現山西,簡稱“晉”,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山西,簡稱“晉”,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河汾道統:河東學派考論》,作者常裕,由人民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描述的是《河汾道統:河東學派考論》作者不僅用大量歷史事實說明了“河汾道統”的存在及其...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序言 本書目錄 後記周德威(?~919年),字鎮遠,小字陽五,朔州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唐末五代時期河東名將。 驍勇善戰,膽略過人。早年便在河東從軍,輔佐李克用、李存勖兩...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家庭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