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對策
信陽多地展開監測工作
鑒於目前這類患者病因尚不明確,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臨床症狀,起初以疑似無形體病命名,2010年5月之後,中國疾控中心暫將其命名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為進一步查明此病的病因,明確其臨床和流行病學特徵,病因和防治手段,2010年5月31日,根據衛生部和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在我省信陽市商城縣、羅山縣、新縣、息縣和光山縣開展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監測工作。目前,對此症候群的專項監測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4項舉措做好防治工作
省衛生廳高度重視此類綜合徵的防治工作,先後印發《醫療機構無形體病例監測方案》、《無形體病例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和《無形體病例診療方案》,轉發衛生部《人粒細胞無形體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等規範性檔案,指導和規範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做好防治工作。
一是加強監測。在開展監測的地區,積極開展病例主動搜尋。努力完善監測網路,提高監測系統的敏感性和監測質量,切實通過監測,準確掌握當地流行狀況、流行趨勢和主要影響因素。
二是加強培訓。在信陽市舉辦重點市、縣防治培訓班,切實提高基層對該病的發現、診斷、報告和治療能力。
三是加強救治。按照《人粒細胞無形體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的要求認真開展病例的診治,確保正確診斷、及時和有效治療,降低病死率。同時,及時組派專家,加強監督指導。
四是加強宣傳。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使民眾了解此類綜合徵的傳播特點和預防控制相關知識,主動參與到防治之中。指導民眾清除居舍周圍灌木雜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環境衛生。利用敵草隆、茅草枯、毒莠定等殺蟲劑對野外游離蜱、畜舍、畜體開展滅蜱工作。同時,加強個人防護,避免被蜱蟲叮咬。
全省建立監測報告系統
通過三年多的防控工作,河南省初步建立了科學、有效的此類症候群病例的監測報告系統,培訓了各級各類臨床醫生和疾控工作人員近千人,通過宣傳使當地民眾對於此類症候群的防治知識的知曉率有了一定提高,在勞作和生活中能夠採取一些基本的個人防護措施,提高了病例的及時就診率,大大降低了該病的病死率。
河南省衛生廳表示,下一步將加大防治知識培訓力度,特別是加強鄉村兩級基層醫療機構防治知識的培訓,提高診斷、救治水平;加強疫情監測,切實提高病例的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加強科研,繼續開展對病原學研究,明確疾病發生髮展規律,採取針對的預防治療措施。
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擴大相關防控知識宣傳,提高民眾自我防範意識。
蜱蟲危害
蜱叮咬人後會散發一種麻醉,在將頭埋在皮膚內吸血,同時它分泌有一種可以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鑽入人體需及時取出。若不及時取出:
輕者,數年後遇陰雨天氣,患者便瘙癢難忍。 重者,高燒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發森林腦炎。
電視播出有兩例例患者,第一例是自行取出將頭留在了皮膚,治好後全身癱瘓無力不能自行站立。
蜱螫傷
一、病因:由硬蜱或軟蜱的口器刺入皮膚後引起
二、皮疹特點:水腫性丘疹或小結節,紅腫、水皰或淤斑,中央有蟲咬的痕跡。有時可發現蜱。
三、自覺症狀:瘙癢或疼痛。
四、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經毒素所致,易發生在小兒,表現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五、蜱咬熱:在蜱吸血後數日出現發熱、畏寒、頭痛、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預防處理
●防蟲 由於蜱蟲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中,因此外出遊玩時最好在暴露的皮膚上噴塗驅蚊液,儘量避免在野外長時間坐臥。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蜱蟲常會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
●除蟲 如果發現蜱蟲附著在身體上,應立即用鑷子等工具將其除去。因蜱蟲體上可能含有傳染性病原體,所以不要直接用手將蜱蟲摘除或是用手指將其捏碎。
1、如發現切勿自行取出及時去醫院取出。(醫生會在傷口周圍消毒、在打麻醉在傷口上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捻子輕鬆夾出。)
2、蜱將頭鑽入皮膚內時頭有倒勾越拉越緊,自行取出容易將頭留著皮膚內繼續感染。再去醫院取頭極為麻煩。
3、被蟲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蟲子應該把他吹走要不毒素更大。
治療
一、發現停留在皮膚上的蜱時,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傷組織或口器折斷而產生的皮膚繼發性損害。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節油或旱菸塗在蜱頭部待蜱自然從皮膚上落下。
二、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如口器斷入皮內應行手術取出。
三、傷口周圍有0.5%普魯卡因局封。
四、出現全身中毒症狀時可給予抗組胺藥和皮質激素。發現蜱咬熱及蜱麻痹時除支持療法外,作相應的對症處理,及時搶救。
個人防護:進入有蜱地區要穿防護服,紮緊褲腳、袖口和領口。外露部位要塗擦驅避劑(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揮髮油),或將衣服用驅避劑浸泡。離開時應相互檢查,勿將蜱蟲帶回家中。
蜱蟲介紹
概述
蜱-草扒子蜱屬於寄蟎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 蜱蟲
蜱-草扒子
蜱屬於寄蟎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餘種,計硬蜱 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我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 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
形態
蜱蟲
蟲體橢圓形,未吸血時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蟲體長2~10mm;飽血後脹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狀,大者可長達30mm。表皮革質,背面或具殼質化盾板。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部份。
硬蜱
顎體也稱假頭,位於軀體前端,從背面可見到,由顎基、螯肢、口下板及須肢組成。顎基與軀體的前端相連線,是一個界限分明的骨化區,呈六角形、矩形或方 形;雌蜱的顎基背面有1對孔區,有感覺及分泌體液幫助產卵的功能。螯肢1對,從顎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塊,位於螯肢腹面,與螯肢合攏 時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齒,為吸血時固定於宿主皮膚內的附著器官。螯肢的兩側為須肢,由4節組成,第4節短小,嵌出於第3節端部腹面小凹陷內。
軀體呈袋狀,大多褐色,兩側對稱。雄蜱背面的盾板幾乎覆蓋著整個背面雌蜱的盾板僅占體 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後緣形成不同花飾稱為緣垛(festoon)。腹面有足4對,每 足6節,即基節、轉節、股節、脛節、後跗節和跗節。基節上通常有距。足Ⅰ跗節背緣近端部具哈氏器(Haller's organ), 有嗅覺功能,末端有爪1對及墊 狀爪間突1個。生殖孔位於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對足基節的水平線上。肛門位於軀體的後部,常有肛溝。氣門一對,位於足Ⅳ基節的後外側,氣門板寬闊。雄 蜱腹面有幾丁質板,基數目因蜱的屬種而不同。
軟蜱
顎體在軀體腹面,從背面看不見。顎基背 面無孔區。軀體背面無盾板,體表多呈顆粒狀小疣,或具皺紋、盤狀凹陷。氣門板小,位於基節Ⅳ的前上方。生殖孔位於腹面的前部,兩性特徵不顯著。肛門位於體 中部或稍後,有些軟蜱尚有肛前溝和肛後中溝及肛後橫溝,分別位於肛門的前後方。各基節都無距刺,跗節雖有爪,但無爪墊。成蟲及若蟲足基節Ⅰ~Ⅱ之間有基節 腺的開口。基節腺液的分泌,有調節水分和電解質及血淋巴成分的作用。在吸血時,病原體也隨基節腺液的分泌污染宿主傷口而造成感染,例如鈍緣蜱屬的一些種 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