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計算機系隸屬於河南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是以計算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為主體的教學研究型系部。物聯網工程是新申報專業,2011年第一次招生。計算機系現擁有河南省高等學校智慧型技術與系統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洛陽市信息處理與智慧型系統重點實驗室、洛陽市信息產業孵化基地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河南科技大學文物保護與數位化研究中心等多個省市校三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專業設有信息技術、檢測技術以及數據處理等專業方向,學習的專業課程主要有離散數學、物聯網導論、電路與電子學、資料庫原理及套用、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信號與系統、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組成原理、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感測器與自動檢測技術、作業系統、自動控制原理、射頻標籤技術(RFID)、Internet技術及套用、計算機系統結構、數據倉庫概論、信息交換與通信技術、感測器網路技術、電子地圖原理及套用等課程,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物聯網系統開發設計能力。
師資力量
計算機系現有專任教師4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高級實驗師)1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0人。專任教師隊伍學緣廣泛,在教學中表現出多元的教學理念,活躍的教學思想和不斷進取的教學意識。教師隊伍中有博士生導師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教育部世紀人才計畫1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2人,省部級優秀青年科技專家2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4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3人,市級優秀教師4人。
發展目標
計算機系在長期發展和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學研學工融合、突出專業特色、培養工程型人才”的發展思路,堅持以教學改革為抓手,課程建設為重點,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構築了立足基礎、體現工程及套用、面向需求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實踐總結了一套與新教學體系相適應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計算機系一貫注重大學生實踐與實訓環節,結合“3+1”學生培養模式,構建了以實訓為主線的學生分層培養體系。按照成果認知——入門級實訓——課外訓練——職業規劃—方向實訓——社會實踐的培養過程,引導學生逐步了解專業、熟悉專業進而熱愛專業,變“被培養”、“被就業”為學生主動選擇發展方向,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及主動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工程能力、創新意識和協作能力。
建設規模
計算機系不斷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通過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經費、校級實驗室專項建設基金等多種渠道,融資1500萬元,新建物聯網工程中心。中心總面積達2300平方米,實驗設備400餘台(套),中心每年可接納學生6000多人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當今最為活躍的工程技術學科之一。計算機系立足河南、面向全國,為服務地方經濟,實現我省“科教興豫”、“人才強省”、“中原崛起”的發展戰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國防工業科技進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支撐。
所授榮譽
計算機系先後承擔國家、省級、校級教學改革課題32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7項,校級教學成果獎21項。物聯網
物聯網是在計算機網際網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連線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慧型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這包含兩層含義: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網際網路,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
物聯網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樑、隧道、公路、建築、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然後將“物聯網”與現有的網際網路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在這個整合的網路當中,存在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計算機群,能夠對整合網路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係。
毫無疑問,“物聯網”時代即將來臨,人們的日常生活將隨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為物聯網專業的設立與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遇。
培養的學生由於受到計算機網路、信息控制技術方面的基本訓練,既有物聯網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又具有自動化和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系統觀念強、基礎知識紮實、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專業面廣、適應性強,可滿足當今時代的社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