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本實驗室以小麥、玉米等主要作物為研究對象,以促進作物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生產為目標進行建設和開展科學研究。堅持“自主創新,重點突破,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科研原則,緊密圍繞影響我國主要農作物產量品質效益生態安全的重大套用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開展科學研究。逐步形成以作物高產、優質、高效研究為核心,以作物生產標準化研究為增長點的綜合理論與技術研究平台。並結合學科發展以及國家對作物科學技術與人才的需要,全方位地開展高素質人才培養工作。現有特色突出、優勢明顯、聯繫密切、合理穩定的四個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一)主要研究工作
作物栽培生理,為糧食作物的持續豐產高效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作物逆境生理,為作物抗逆應變栽培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作物資源高效利用,為作物資源高效利用、標準化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與技術指導。作物分子生物學,為實現作物優質、高產、高效、廣適性生產提供理論與技術依據。
代表成果“冬小麥根穗發育及產量品質協同提高關鍵栽培技術研究與套用”2009年度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圍繞該研究課題的項目近年來先後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6項,制定河南省地方標準1項,出版了《小麥的根》和《小麥的穗》等重要學術專著,發表學術論文170餘篇。因該研究成果創新性突出、技術實用性強,受到李振聲院士、盧良恕院士、余松烈院士、于振文院士等我國著名小麥專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三、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
實驗室具有“作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每年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150餘人。2年來,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1項、河南省優秀碩士論文4篇。
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人員4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8人,教授23人,博士32人。客座研究人員12人。專職技術人員3人。已形成了一支穩定的、腳踏實地幹事業的高素質科研隊伍。
四、開放與交流
實驗室在“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思想指導下,以提高學科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培養和引進大師級人才為重點,以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為載體,擴大對外開放力度,全面加強與國內外著名大學的相關實驗室聯合,並建立密切的合作交流關係,聯合申請國際合作項目,積極參與作物科學方面的國際國內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