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旱作與節水生理生態重點實驗室

經過長期的研究實踐,目前該重點實驗室已形成了4個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1)耐旱節水作物新品種選育。 (2)旱作與節水生理生態研究。 (3)抗旱節水栽培新技術體系研究。

洛陽市旱作與節水生理生態重點實驗室是依託河南科技大學組建而成的。近3年來,該重點實驗室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發表論文217篇,選育出擁有品種保護產權的小麥新品種1個(金豐3號)。目前在研科研項目15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5項。現有研究人員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博士12人,已構建了一支以學科學術帶頭人為核心,以教授、副教授為代表,以青年博士為骨幹,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有良好發展態勢的高水平研究隊伍。該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李友軍教授長期從事旱作與節水生理生態和作物高產栽培理論方面的研究,目前承擔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小麥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旱作區小麥夏玉米節水抗災培肥一體化技術集成與示範” 等科研項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出版著作(教材)13部,在《中國農業科學》、《農業工程學報》、《套用生態學報》、《水土保持學報》等國家級刊物發表論文80餘篇,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家模範教師。
經過長期的研究實踐,目前該重點實驗室已形成了4個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1)耐旱節水作物新品種選育。以現代植物遺傳理論為基礎,依據耐旱節水品種的遺傳、生理機理,以現代分子生物技術等為手段,進行種質資源創新,選育與區域生態條件相適應的小麥、玉米、菸草、甘薯等農作物新品種,充分利用區域農業資源、實現作物優質高產。(2)旱作與節水生理生態研究。以作物個體或種群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作物生理生態功能和乾旱逆境條件下作物生態適應的機理;揭示作物的光合生產、呼吸消耗、水分平衡特性,為高效利用水資源提供理論依據。(3)抗旱節水栽培新技術體系研究。以作物生長發育與產量品質形成規律及其與環境和基因型的關係為研究對象,探討作物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生產與抗(耐)非生物脅迫生產的理論、技術途徑和適宜的栽培調控措施,實現作物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生產。(4)保護性耕作原理與技術研究。以豫西乾旱、半乾旱農田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重點開展農業生態系統的養分循環和水分循環研究,探明農田生態系統的主要生態過程。研究半濕潤半乾旱區農業生產資源高效利用模式,建立旱地農業增產、高效、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新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