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豐潤車軸山中學

河北豐潤車軸山中學

河北豐潤車軸山中學始建於1903年,是一所歷史悠久、傳統光榮、治學嚴謹、人才輩出的歷史名校,是河北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之一。現在有4000多名在校生,400多名教職工。建校百年來為祖國的革命和建設培養了大批棟樑之才。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車軸山中學位於河北省東部,唐山市原豐潤縣城南10公里,因學校坐落在車軸山腳下而得名。

歷史沿革

河北豐潤車軸山中學(簡稱車中)始建於1903年,是一所歷史悠久、傳統光榮、治學嚴謹、人才輩出的歷史名校,是河北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之一。
河北豐潤車軸山中學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老校。她的前身是遵化州官立中學堂。始建於1903年,系該州所屬豐潤、玉田、遵化三縣聯合出資興辦,為直隸省首批建起的9所中學之一。當時規模很小,辦學10年,共招生200左右人,其中豐潤80多人。然而,辦學質量卻很高,據1909年(宣統元年)統計,全省31所中學中共有2419名學生,真正堅持到畢業的只有11人,其中6人是遵化州中學堂的,位居全省第一。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的安體誠烈士,就是從這裡出科的豐潤學子。
辛亥革命後,豐潤縣的教育事業發展很快,到1912年已辦起了6所高等國小堂。為解決學生升學的困難,豐潤縣決定從遵化州官立中學堂中析出,獨立辦起了豐潤預備中學。招收108名學生,暫寄在城內高等國小堂內授課,由國小堂校長李秋野先生代管。
1913年春,正式開辦豐潤中學校,李秋野任校長。1914年,縣議會選定車軸山為新校址,將原來車軸山上壽峰寺的大殿與配房改造為教室和宿舍。當年秋季遷入新址授課。
1914年秋,李秋野校長去職高就,由郭李航先生任校長。他在任的14年,正值軍閥混戰時期,各派軍閥無暇顧及教育,使學校獲得了一個穩步發展的社會環境。郭校長在任期間,主要功績有二:一是他親自設計、組織施工,建成了一座獨具特色的校園。以山巔古蹟無梁閣為起點,向南延伸到操場的戲樓,確定一條中軸線,依山順勢,依次建築了羅馬式兩層小樓的圖書館、高大寬闊的會議室、校長室、會計室、傳達室,最南邊是牌坊式鐵格扇大門。中軸線兩側,呈雁翅排開,修建了300多間房屋,組成了各式各樣的教學區和齋宿區。美專畢業的郭校長,為後人創造了一座宏偉別致的藝術園林式的校園。二是他建立了穩定的教學秩序,使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一些唐山和外縣的學生紛紛來此就讀,還有外國人來校參觀。在京、津高校就讀的學生,被稱為“軸系”。豐潤中學成了全國一流水平的名校。在國內享有“南無錫、北車中”的美譽。
早在1928年,學校就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建校近百年來為祖國的革命和建設培養了大批棟樑之才。老校友安體誠,1922年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被派赴廣州黃埔軍校工作,在周恩來同志領導下任政治教官、校刊主編,1927年5月被敵人殺害於上海龍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吳德,原中顧委委員、鐵道部副部長李頡伯,原河北省省長李爾重等十多名黨和國家高級領導幹部都是30年代從我校畢業後參加革命的。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王榮軒,青海省人大副主任王恩科等都是我校50、60年代的畢業生。此外還有包括著名劇作家宋之的、中國歷史學一代宗師楊向奎在內的一大批專家學者。

環境建築

山上建築

無梁閣亦稱“無量閣”、“五大師觀音閣”,始建於遼重熙六年。初為一層,明萬曆年間增至三層,閣高28.5米。閣為純磚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閣外部每層檐均為七踩仿木磚雕斗拱,斗拱之上置雙層磚椽飛,系重檐三滴水歇山琉璃瓦頂。閣內純為券洞式結構並繪有龍鳳彩繪。該閣系我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明代磚結構無梁架建築,是研究古建築力學結構的標本。閣內殘存的明代彩繪壁畫,製作精美,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研究價值。

藥師靈塔,俗稱華塔,始建於遼重熙六年,明成化十六年進行過大規模維修。傳說初建時無梁閣東西兩側各有一座藥師靈塔,東塔建成不久,在一次大雷雨中被擊倒,僅餘西塔,但已無文字可考。藥師靈塔塔高28米,為八角形亭閣式磚結構密檐實心花塔,塔基為雕刻富麗的須彌座,上置八角形塔身,塔身的東西南北四方設有十分逼真的磚雕格扇門,其餘四方均有一尊高大的磚雕佛像,檐部由仿木磚雕斗拱托起,檐上置以八層小塔龕,龕內供奉佛造像。此類花塔在全國僅存十餘處,此塔是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是研究華塔建築的重要實物遺存,其建築工藝是研究長城以南遼代磚結構建築的實物資料,塔上的磚雕構件是珍貴的古代藝術作品。

文昌閣建於民國初年。磚石結構三層,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做為山頂古建築群的組成部分,具有特別重要的景觀價值。

三座建築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矗立於孤峰之巔,猶如沖天筆架,象徵著豐潤人民崇尚詩禮的美德,它們與山南麓的河北省重點中學——豐潤縣車軸山中學校園內的仿歐建築、現代樓群、參天古樹融為一體,互相映襯,構成了京東一大奇觀。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三座建築遭到嚴重破壞。無梁閣閣頂坍落,東部牆體只剩一層的下半部,南部、西部牆體部分劈裂、倒坍,未劈倒的牆體也已大部鬆散、扭曲。藥師靈塔四層佛龕以上塔體全部折落,塔身出現多條裂縫,塔身及須彌座上的磚雕藝術構件大部脫落。文昌閣被徹底震毀。多年來,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對三座古建築的修繕。遵照“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對藥師靈塔和無梁閣進行重點修復和加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殘存部分,充分利用了原有構件,並適當保留了震害痕跡。重新修復了文昌閣。2002年4月主體工程竣工。成為震後我市第一處全面修復的省級文保古建築群。

學校現狀

車中景色 車中景色

該 校占地308畝,環境優美,校園古樸典雅。從山腳下的校門口到山頂上的無梁閣,136級石階把學校分成6 層院落。走進校門,甬路兩旁的6棵已有900餘年樹齡的古槐,鬱鬱蔥蔥,遮天蓋日。拾階而上

,古色古香的學校辦公區、羅馬建築風格老圖書館和教室……一組組園林式的房舍各具特色,錯落有致。新建的教學樓、學生宿舍樓、學生公寓樓、教師住宅樓、科學館、報告廳、逸夫圖書樓,學生食堂,拔地而起、造型各異,不僅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賦予百年名校一種現代化的氣息。

文化傳統

校訓

立志 嚴謹 求實 奮進

校徽

車中校徽 車中校徽

車中校徽是由兩個同心圓構成的圓面,內環下是車中的標誌性建築兩閣一塔(無梁閣、文昌閣和藥師靈塔),外環上是漢語拼音 WO AI CHE ZHONG表達了車中學子對車中的敬愛。外環下則是車中的建校時間—— 1903。外環外的FENGRUN出自車中的校址—— 河北豐潤

校歌

校歌《 迎接祖國燦爛的明天》由陳家和作詞、趙學勇作曲。

千年古蹟

文化搖籃

孤峰獨秀車軸山

孤峰獨秀車軸山

書聲催開桃李艷

園丁心血化甘泉

老一輩校友投筆從戎

開新元

棟樑遍河山

新一代青年肩負重任

迎接祖國燦爛的明天

活動

車中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經常舉辦各種活動,尤其是每年一度的秋季運動會,春季運動會和歌詠比賽已成為傳統。另外每年的英語節也是元旦會是車中人最期待的活動之一。

硬體條件

該校教學設備先進,擁有550多萬元的電教、計算機及現代化辦公設備,為教師用現代化手段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打下了基礎。學校現有語音教室2個,微機教室4個,10M頻寬光纖專線與網路相接,千兆主幹百兆到桌面的校園網路,每位教師一台辦公用計算機,可以隨時通過網路查詢或下載有關信息,校內教學網為教師提供了多媒體音頻、視頻信息,TOD點播,教師自製的教學軟體、教案等內容可以共享,通過考試成績分析系統可以隨時查閱考試情況,為領導和教師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學校現為唐山市電化教育試點學校。近幾年來,每年都有電子課件、計算機軟體獲市以上獎勵。有校園廣播站“校園之聲”,每天廣播新聞和生活資訊。學校科學館內有各種專業實驗室14個,天文觀象台1個,各科實驗教學設備先進,設有學生分組實驗兩套,演示實驗四套,在保證實驗開出率100%的前提下,還能滿足一些課外小組的實驗要求。學校自製教具小組活動經常,成績顯著。該校自製的教具“NO和NO2的製取和性質演示儀”獲全國一等獎,學校被唐山市教委授予自製教具先進單位稱號。逸夫圖書樓內藏書8 萬餘冊、報刊300多種,有專業圖書室4個,兩個教師閱覽室和兩個學生閱覽室。每年春秋兩屆田徑運動會,充分體現了“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為國家運動隊輸送十多名運動員,其中4名同學獲國家運動健將稱號。學校藝術教育按教學計畫和教學大綱正常上課,排入課表,有專職教師上課。

師資力量

通過鼓勵教師在職進修、招聘名牌師範大學畢業生來校任教、聘請外籍教師、高校教授、博士生為學校兼職教師等形式改善教師結構,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學校實施“科研興校”戰略,學術氣氛濃厚,每年都有近百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各級報刊雜誌和學術會上發表。學校現為中央教科所物理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實驗學校,河北省心理教育示範學校,北師大教育實驗基地。

獲得榮譽

學校注重德育工作,實施素質教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近幾年高考升學率一直保持在90% 以上,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高考二本上線人數位居全市第一。在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車軸山中學連續8年被唐山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1996年以來連續四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學校的德育工作先後被命名為唐山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學雷鋒先進單位。

著名校友

老校友安體誠,1922 年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被派赴廣州黃埔軍校工作,在周恩來同志領導下任政治教官、校刊主編,1927年5月被敵人殺害於上海龍華。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吳德。

原中顧委委員、鐵道部副部長李頡伯。

原 河北省省長李爾重等十多名黨和國家高級領導幹部都是30年代從該校畢業後參加革命的。

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兆國。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成都市市委書記王榮軒。

青海省人大副主任王恩科等都是該校五六十年代的畢業生。

此外還有包括著名劇作家宋之的、中國歷史學一代宗師楊向奎在內的一大批專家學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