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中形成了 “ 學校 —— 整體最佳化加特色,學生 —— 全面發展加特長 ” 的辦學特色。 “ 尊師守紀、勤學好問、艱苦樸素、積極向上 ” 是宣化一中的校風。學校堅持 “ 以人為本,管理為先 ” 的指導方針,實行 “ 開放教育,封閉管理 ” ,教會學生 “ 做人,做合格公民,做高層次的人 ”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降低教研重心,以備課組為單位,強化集體備課,實現教學經驗和資料的共享,積極探索分層次教育改革,開設了多門選修課程。同時學校還以科研為先導,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市級教育科研課題。
學校 “圍繞質量做文章,實實在在抓教學”, 向科學管理要效益,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組織教學。 20 07 年高考 本科一批上線 313 人,居全市第一;本科二批上線 704 人,居全市第一;體育藝術類上本科二批線 103 人;全校本科二批上線總計 807 人,居全市第一。王迪同學以 627 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在 2007 年全市高考表彰會上,學校獲得張家口市 2007 年高中跨越式發展一等獎、高中跨越式發展完成目標任務獎、高考創歷史最好成績獎、張家口市高考一批本科首次首個突破三百人紀念獎等多項大獎。 2010年,易俊陽同學榮獲市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另有三位同學北北京大學錄取。2011年劉婉楠同學獲市文科狀元。
百年一中為祖國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棟樑之材,一些知名學者、黨和國家重要部門領導人、解放軍將領,都出自該校。學校曾先後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學校、全國體育衛生先進學校、河北省文明學校、河北省教學改革先進集體、河北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河北省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河北省創建安全文明先進單位、河北省教代會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
優美校園
張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學位於塞外古城宣化,學校 1902 年建校, 1956 年即列為省屬重點中學, 2000 年確定為省級示範性高中, 2007 年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宣化一中占地 164 畝,建築面積 116200 平米, 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學校整體分為三大區,東區為生活區,第一、第二學生公寓,餐飲中心,洗浴中心和教師宿舍分列其間;中區為教學區,第一、第二教學樓,科學樓,圖書館和 1912 年修建的百年禮堂分布其中;西部為運動區,標準的體育運動場全部鋪裝人工草坪,塑膠跑道環繞四周,看台下是 30 間多功能運動房,北部還有寬大的體育館,可以進行各種體育運動比賽以及大型集會或文藝演出。
宣化一中校園道路全部硬化,三大分區全面綠化。現有綠地 24300 平米,立體綠化 4000 平米;綠地率 52% ,綠化率 60% 。校園內植有高大喬木 430 余株,各色灌木 800 余株;其中常綠喬木 100 余株,百年老木 20 余株;還建有亭榭、欄架、雕塑等園林小品。學校實現了四季有綠,三季有花,春花夏蔭,秋果冬綠的和諧景觀,學校也被評為“河北省園林式單位”。
百年回眸
公元 1902 年(清光緒二十八年)九月,宣化府中學堂 “ 順應時代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以育人才,開風氣為己任 ” 而建立。一百多年來,學校校名幾經變更,先後有宣化府中學堂、直隸省立宣化府中學堂、直隸省第十六中學、河北省立第十六中學、察哈爾省立第二中學、察哈爾省立宣化中學、河北省宣化中學、張家口市第十九中學、張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學。
一百多年來,學校走過一條漫長曲折而又頗富歷史風貌的道路,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培育著人才。 1902 年第一批學生共招 31 人,兩年後送特別班呂復(解放初察哈爾省副主席)等 19 人赴日,李堂等 12 人轉入保定高等學堂,開創了張宣地區旅外求學之先河。
1911 年,李大本先生任校長,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校名改為直隸省第十六中學校。李校長先後收萬壽宮、演箭所土地,建起了禮堂、教室、圖書館、儀器室、操場;買游擊署及民房,蓋了廚房、飯廳及宿舍,學校建設初具規模。他衝破了傳統束縛,於 1912 年暑假,招收一個女生班,開創了張宣地區的男女合校建制。李大本校長革除陳舊教法,採用道爾頓制教學方法。 李大本 先生在任的十二年,是宣化一中在舊中國的一個興盛時期。
1929 年(民國十八年)因宣化府劃歸察哈爾省,學校又改名為察哈爾省第二中學。1934 年、 1935 年間,先後
有革命前輩張蘇(學校校友,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林楓同志(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黨校李大本
校長)來校任教。他們以馬列主義的革命理論來啟迪、武裝學生,秘密發展了馮大為、陳焱、李維略等一批地下學生黨員,建立起宣化地區第一個地下共產黨組織。
1937 年 “ 七 · 七 ” 事變爆發後,日寇入侵,學校為日偽軍部強占,設備悉為焚毀,學校被迫停辦。師生們帶著國破家亡的滿腔悲憤,四處逃亡,許多進步學生毅然投身於抗日救國鬥爭的洪流之中。剛剛畢業考入北京大學的馬果毅(歷任寧夏省委書記、自治區主席、全國政協常委等職)、王法恥(曾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康世恩(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等職)等進步學生先後奔赴延安,為神聖而偉大的抗日戰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並成長為黨政軍等方面的高級領導幹部。
1945 年抗日戰爭勝利後, 九月八日 宣化第一次獲得解放,因校址為聯大所借,學校未得恢復。 1946 年國民黨統治張宣後,學校又改名為察哈爾省立宣化中學。 1948 年 12 月 8 日宣化獲得第二次解放,於 12 月 15 日宣文擊校慶題詞
化中學復校。1949 年 1 月正式上課。 1949 年 7 月,學校建立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組織。 1951 年 7 月,中國共產黨在學校公開建黨。 從此,宣化一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獲得了新生。
五六十年代,學校的書記、校長如孫拓夫、石林、徐景深、王士魁、張敬先等,都是從老解放區來的老幹部,他們既積極引進老解放區的辦學經驗,又善於從實際出發,團結保護知識分子,注重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推進教育改革,使學校整體素質節節提高。學校也在其漫長的辦學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 熱愛祖國、追求光明 ” 的光榮傳統和 “ 積極向上、勤學好問、艱苦樸素、尊師愛生 ” 的優良校風。到文革前的1966 年,學校規模迅速壯大,在校學生由解放初的 400 多人增加到 1100 多人,高中、國中各年級都建成魏根遠 了四軌制。師資隊伍日 漸雄厚,教學質量日益提高。 1956 年學校被列為省屬重點中學。
1966 年至 1976 年間,由於極左思潮影響,宣化一中一度改名為 “ 宣化機修廠 ” 、 “ 氮肥廠五七中學 ” 。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宣化一中再一次進入迅速發展的快車道。 1978 年,學校正式定為 “ 張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學 ” 。先後有王克勤、王樹國、李智志、董錫榮、任清、郭媛英任校長。幾屆領導把握時機,銳意改革,團結進取,留下顯赫的業績。 1988 年第一座 2500 平方米 教學實驗樓拔地而起, 1994 年建起 6529 平米的 “ 逸夫教學樓 ” , 1996 年建成面積 5000 平方的教工住宅樓, 1998 年建成 2580 平方米 的圖書樓。
2000 年學校被定為省級示範性高中後,市、區領導專門召開聯席會議,制定了宣化一中發展的宏偉藍圖,確定了早日躋身於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發展目標。會後,按照學校發展規劃,拆遷征地二十餘畝,2002 國 慶 年 5 月面積達 8888 平米的科學樓,內設理化生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演播廳、報告廳、網路中心、天文館。同年還建成了 8642 平方米的體育館,可開展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練習和比賽,能容納近三千名觀眾;建成了面積為 22670 平米的體育運動場和面積為 3384 平米的體育運動看台,運動場的田徑跑道、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全部鋪裝塑膠,足球場鋪裝進口人工草坪。同年還完成了面積為 14000 平米的二號、三號學生公寓,可同時容納 2300 人住宿。 2005 年 7 月建成 10800 平米的餐飲中心。 2006 年,完成 1235 平米的新飲水鍋爐房、浴室, 1969 平米的印刷廠和教工宿舍樓; 2007 年完成 7300 平米的第三教學樓和 20328 平米的第二學生公寓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