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沙盤遊戲治療(SandplayTherapy)是由榮格的學生多拉·卡爾夫創立的一種心理分析專業技術,自從1985年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學會(ISST)成立以來,逐漸發展為一種以心理分析為基礎的獨立的心理治療體系,成為藝術治療和表現性治療的主流之一,被榮格心理分析、人本主義治療、格式塔治療和動力整合性治療等廣泛採用。並在臨床心理學界、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第一線得以推廣和套用。這種心理治療方法與技術,能夠廣泛地適應諸多心理疾病的治療,在培養自信與人格,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效果和作用。自從其問世以來,逐漸獲得國際臨床心理學界的推崇,被公認為最具有效果的心理治療方法之一。一粒沙是一個世界,這是智者的見地。沙盤中展現著一個奇妙的心理世界,這是沙盤遊戲治療的真實體驗。把無形的心理事實以某種適當的象徵性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獲得治療與治癒,獲得創造與發展,以及自性化的體驗,便是沙盤世界的無窮魅力和動人的力量所在。
申荷永教授等在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學會(ISST)的幫助下。1995年左右將沙盤遊戲治療技術帶入國內,1998年開始在廣東陸續建立了20餘所沙盤遊戲治療專業工作室,範圍從幼兒、國小、中學到大學,以及社會上獨立的專業心理工作室,帶出10多位以沙盤遊戲治療為主要技術的專業研究生,並且與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學會合作,舉辦了系列性的沙盤遊戲治療專業培訓。從國內發表的l0餘篇有關沙盤遊戲治療的專業論文來看,將專業的沙盤遊戲治療技術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是國內發展的一種趨勢,並且得到了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學會的肯定。同時,沙盤遊戲治療也是一種綜合性的心理治療技術,成為了廣大心理諮詢工作者的重要學習內容和重要的專業技術。
形成過程
沙盤遊戲理論與操作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前十年,其時,H·G·Wells觀察自己的兩個兒子在地板上玩縮微模具,他發現數次自發性的遊戲之後,孩子們身上一直存在的問題消失了,而且他們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他受到了極大啟發,在進一步觀察與研究基礎上寫成了《地板上的遊戲》一書。在該書中,Wells將這種遊戲的意義描述為:它不但使孩子們每天都在一起玩得很開心,而且還為他們以後的生活建立了一種廣闊的、激勵人心的思維模式,走向未來的人將會從幼稚園的地板上獲得新的力量。20年後,瑪格麗特·洛溫菲爾德(MargaretLowenfeld),倫敦的一位兒童精神病學家試圖尋找一種方法以幫助兒童更好地表達“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內在情感或者身心狀態。她記得曾經讀過Wells的《地板上的遊戲》,於是便在診所遊戲室的架子上增添了一些縮微模具。見到這些模具的第一個孩子就將它們拿到遊戲室內的沙盒上,開始在沙子上玩弄這些模具。因此可以說是一個兒童“發明”了這項後來被洛溫菲爾德稱為“遊戲天地技術”的技術(Lowenfeld,1979)。洛溫菲爾德為兒童的情感和精神狀態的表達提供了一種可以客觀記錄與分析的方法。當多拉·卡拉夫,瑞士的榮格分析學家獲悉流行於英國的這項工作時,她便去了倫敦,悉心向洛溫菲爾德學習。卡拉夫很快發現,該技術不僅可以幫助兒童表達畏懼和憤怒,而且也鼓勵與創造轉化和自性化的過程,能量的轉化和自性化是榮格分析心理學理論體系中的核心概念。為了與遊戲天地技術區別開來,卡拉夫將她在前人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理論與操作命名為“沙盤遊戲”(Kalff。1980)。隨著研究的深入,卡拉夫認識到沙盤遊戲過程具有自然治療特徵。在此過程中,原型、象徵和內在精神世界很容易表現出來,在一個自由、安全的氛圍中表現這些客觀存在可以促進整體性意象的形成,進而為自性的展現創造機會。卡拉夫進一步認為在沙盤中展示自性非常必要,因為自性是自我發展與加強的基礎。當自我一自性之間的聯繫建立起來後。個體在整體上就會表現得更加平衡與得體。
卡拉夫在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地舉辦了無數次演講、研究和培訓班。通過這種實際接觸,卡拉夫創設了一個遍布世界各地的套用沙盤遊戲治療的心理治療團體。1985年,來自五個不同國家的榮格分析學家和卡拉夫一起創辦了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協會,美國沙盤治療協會(sTA)創立於1988年。1991年《沙盤遊戲治療雜誌》正式創刊。目前,國際上有幾十個沙盤遊戲治療組織和專業研究機構,沙盤遊戲治療早已作為一種獨立的心理治療體系而存在,並且發揮著積極的影響與作用。
理論背景
1.榮格心理分析理論的影響作為榮格的學生,卡拉夫非常熟悉榮格的心理分析理論:榮格心理分析產生於分析家與被分析者之間的一種辨證關係,分析的目的是為了被分析者心理整合發展,這種發展轉化需要潛意識的配合。在心理分析過程中,潛意識的特殊結構及其與意識的動力關係,都會發揮積極作用;轉化還依賴於潛意識結構的積極調整,這種潛意識結構在分析開始時影響並控制著意識自我;這種調整性的變化,發生於一系列的原型結構和分析家與被分析者相互作用的動力關係之中。為了促進這種變化,並且使其成為一種意識過程,心理分析家試圖在意識自我和潛意識之間建立一座堅實的橋樑。為了更好地探索個體的無意識材料,同時與這些無意識材料交鋒,從而實現促進個體自性發展的目的,受結構主義思想的啟發,榮格發明了一種積極想像(activeimagination)技術。積極想像技術是一種通過一定的自我表達形式吸收來自夢境、幻想等無意識內容的方法。它致力於喚醒人格的不同方面(特別是阿妮瑪/阿妮姆斯和陰影),然後在無意識與意識之間建立起一種交流。在積極想像的過程中,自性的各個方面逐漸整合,成為一體,對立雙方的統一和融合作用最終導致心理轉化。
積極想像分為四個階段。
首先是誘導出寧靜的心靈狀態,擺脫一切思緒,不作任何判斷,只作自然地觀察,注視著無意識內容和支離破碎的幻象片斷自發地浮現和展開。
然後,用諸如繪畫、雕塑、舞蹈或其他的象徵表現手法,把這種體驗記錄下來。
再次,心靈的意識開始積極與無意識對峙.無意識產物的意義及其信息被理解,並與心靈的意識狀態和諧一致。
最後,一旦自我和無意識相互妥協,個人能夠有意識地生活。
卡拉夫創設的沙盤遊戲本質上是積極想像技術的一種變形,完整沙盤遊戲過程中的步驟大致對應於積極想像技術的四個階段。
2.紐曼的兒童發展階段理論
卡拉夫的工作也受到艾里克·紐曼(ErichNeumann),一位傑出的榮格分析學家和發展心理理論家的直接影響。紐曼將幼兒自性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母-嬰-體階段(從出生~1歲)、分離階段(1~2歲)、自性固化階段(2~3歲)。卡拉夫將紐曼的發展階段理論整合進沙盤遊戲理論之中,她的理論假設,當一個兒童存在問題時,自性就會因為缺乏母親的保護或者過度焦慮的保護而無法展現出來,或者由於諸如戰爭、疾病、或其他外部環境的干擾,正常的發展無法展開,兒童未充分跨越紐曼劃分的自性形成的三階段。卡拉夫相信,如果自性的整體格局沒有在生命早期形成,那么它會在後來生命中的任意階段被激活,而沙盤遊戲能夠促使自性的展現,只要治療師可以營造自由和安全的環境。這種治療性環境再現了最初的母嬰一體階段,創造了一種內在的平靜,其中包含了整體人格發展的傾向.包括智慧與精神方面。
3.中國文化與沙盤遊戲
卡爾夫在其代表著作《沙盤遊戲治療:心靈的治療途徑》(1980,2003)一書中,把中國宋代新儒學的奠基者周敦頤的太極圖作為理解沙盤遊戲治療運作的重要理論基礎,並且發揮與闡述了其中新儒學的綜合性哲學思想。在幾次重要的演講和出版的專著中,卡爾夫都把周敦頤的太極圖作為其沙盤遊戲治療的重要理論基礎。卡爾夫自己說:“在我研究中國思想的時候,遇到了(周敦頤的)太極圖。在我看來,這與我關於沙盤遊戲治療的思想是相互應和的……第一個象徵無極的圓圈,好比出生時的自我;其次是陰陽運作而產生五行的圓圈,這正蘊含了自我的表現過程,包含了形成意識自我與人格發展的心理能量;太極圖的第三個圓圈,可以比作自性化過程(individuation)的開始;而太極圖的第四個圓圈,正反映了心理分析中的轉化(transformation)。一種生命的周而復始的象徵。”
太極八卦和陰陽五行,一直是卡爾夫所追求的沙盤遊戲治療的本質性內涵,以及其作為方法技術的內在核心結構。自我的產生、意識自我與人格的發展、自性化的出現與進程以及轉化和自性化的實現,正是榮格分析心理學以及沙盤遊戲治療與治癒中的關鍵。卡爾夫十分自信地說:“太極圖的這些意象告訴我們,在悠久的文化傳統中,我們可以從個體的發展模式中,看到我們生命的物質與心理律動。因而我認為,我們對於兒童和成人的所有心理治療,都應該很好地參考這一觀點。”
套用
1.沙盤遊戲的設施要求首先,要有一間專門用來進行沙盤遊戲的房間,裡面放置著沙盤、人或物的縮微模型以及水罐或其他盛水器具等沙盤遊戲的必需物品。水罐的作用是裝一些水,放在沙盤旁邊隨手可得的地方,以備需要將沙弄濕時用。人或物的縮微模型則
是一些能代表人、動物、植物或其他類似的小玩具模型。它們的種類應該比較豐富,能儘量滿足沙盤遊戲者的各種需求,比如能代表各種文化,無論是東方文明、西方文明,還是歷史人物、當今潮流,都應該有相應的模型能給予表現,甚至是一些史前文化的物品、想像中的動物等等。另外,海陸空的各種交通工具也應包括在內。
沙盤是一種特殊的裝著沙子的供人在上面進行建造活動的盒子,一般被放在低矮的桌子上。常用的沙盤的大小為7米長、5.5米寬、1.1米高。它的底和框線被漆成天藍色,並且能防水,裡面裝的沙子大約是盒子高度的一半。一般沙盤遊戲室中至少要配兩個沙盤,一個裝乾沙,一個裝濕沙,供來者自由選擇。人或物的縮微模型陳列在靠牆擺放的一排架子上.可隨意取用。總之.沙盤的大小要能讓人目之所及,一眼看到全貌,這有利於集中和加強人的心理注意力。沙子和藍色的底及框線之間要留有具體的空間。以能挖的深度或建造的高度為標準。同時,提供的各種模型也應該是便於操作,尤其是能夠適合包括兒童在內的被試者的操作。
2.沙盤遊戲的操作過程
面對一個新來的“沙盤遊戲者”,輔導師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彼此熟悉起來,取得對自己的信任,同時初步了解沙盤遊戲者的基本情況。然後,輔導師將沙盤遊戲者的興趣逐漸引向沙盤遊戲的材料,並明確告訴他,只要他願意,他可以自由使用它們,自由建造頭腦中想像出的任何圖景。
沙盤遊戲者在玩沙盤遊戲的過程中,輔導師通常要坐在一個離沙盤較近的地方,以便及時發現其在建造過程中所泄露出的種種秘密,但這個地方又不能太近,太近了會干擾建造過程。在沙盤遊戲完成之前,輔導師最好不要插話,不要問問題,也不要發表自己的個人意見。只是靜靜地觀看。當沙盤遊戲完成之後,輔導師要詢問每一個形象具體代表著什麼,或提出一些其他的問題。既然一個沙盤布景出現了,對它任何進一步的討論都自然地會圍繞著對主題或擴展主題的興趣展開。面對這帶有積極想像的創造性過程,深入地分析理解往往比直接的解釋、判斷更重要。漢德森(J.Henderson)曾恰當地描繪了這種尋求領悟的態度,認為它介於朋友之間互相分享經歷的態度與一個具有神話學知識的註解者工作時的專業態度之間。當然,從嚴格意義上說,面對某一具體的沙盤布景,只有那些它的創造者才能真正知道它所意味的到底是什麼,以及這種遊戲的體驗到底意味著什麼、有什麼樣的感覺等等。因而,作為一個沙盤遊戲法的心理輔導師,僅僅當好一個觀察者是不夠的,還應該嘗試做一個參與者。
3.沙盤遊戲的作用
面對裝著光滑的沙子的平盤,旁邊站著值得信任的輔導師,沙盤遊戲者的心目中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很多意象,而那些各種各樣人或物的模型,以及對沙子和水的感官經驗,也刺激了無意識的發生。沙盤遊戲的本質在於喚醒人的無意識及軀體感覺,碰觸裡面最本源的心理內容。沙能捏造,水能傾倒,火能點燃,空氣能流通,沙盤遊戲中最基本的流動和平衡,能夠反映出人的心靈以及整個自然界的過程。沙盤以及沙盤遊戲像一面窗,可以打開人或透視人的心靈,使人能夠重新體驗前言語和非言語的狀態。孩子們在會說話之前已能聽懂語言,在回憶之前已能進行再認。成年人們也許已經忘記或者從來就沒學會那些表達內部體驗的詞語。但有時候,他們能憑直覺認出一個人但卻想不起為什麼認識或這個人究竟是誰。這就是為什麼有時沙盤遊戲師會說,“讓那些模型挑選(pick)你”而不是“你來挑選模型”的原因。
沙盤遊戲的功效來自生成沙盤布景的過程本身,就像積極想像技術那樣,並不關注認知過程或完成的產品。沙盤布景的含義一般在創作過程中不給予解釋,這樣可以使創作者貼近自己軀體內正經歷著的體驗並展開豐富的想像。輔導師是一個目擊者,也是第一個對沙盤遊戲者給予共情反應的人。當二者通過沙盤的中介同時體驗到沙盤遊戲者的內心世界時,一個共同的時刻就發生了。這種共情有助於容納和彰顯出現的內部體驗,以使它能對個人發生持續的作用。當然,作為心理治療的一個方法,沙盤遊戲法也有局限性,因為它有賴於操作者在遊戲和想像過程中自己本身治癒力的出現與表現。通常,在進行沙盤遊戲療法時還要附加談話療法,談話療法承擔心理治療工作的解釋方面。
參考文獻
[1]榮格.集體無意識的概念.馮川編譯.榮格文集.改革出版社,1997(8)[2]榮格著,劉國彬等譯.回憶、夢和思考.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
[3]榮格著,成窮等譯.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1991.
[4]申荷永.理解心理學.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
[5]JerryMBurger.人格心理學.陳會昌,等譯.北京:輕工業出版社.2000.
[6]李江雪.學前兒童的壓力與對策.2001.
[7]申荷永,高嵐.心理教育[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5.
[8]李江雪,申荷永.沙盤遊戲療法的理論與套用.社會心理科學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