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盤遊戲[心理治療法]

沙盤遊戲[心理治療法]

沙盤遊戲(Sandplay Therapy)是國際上很流行的心理治療方法。在學校和幼稚園,它被廣泛套用於兒童的心理教育與心理治療,能夠在兒童的健康成長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在大學和成年人的心理診所,它也深受歡迎。通過喚起童心,人們找到了回歸心靈的途徑,進而身心失調、社會適應不良、人格發展障礙等問題在沙盤中得以化解。在國外,沙盤遊戲是公認的最適合孩子心理教育的技術之一,經歷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歐美日韓等已開發國家的學校,基本上都配備了沙盤遊戲室,並以此進行更有效的心理教育。

基本信息

來源

多拉·卡爾夫(D.Kaoff)1904年12月21日出生於瑞士。1944年,通過孩子之間的交往,卡爾夫認識了榮格的女兒萊格特(GetJung-Baumann),並保持著終生的友誼。通過格萊特的介紹與安排,卡爾夫認識了榮格。1949年,作為兩個孩子的單親母親,卡爾夫開始了她在瑞士蘇黎世榮格研究院6年的學習,並由榮格的夫人愛瑪·榮格為其進行心理分析。為了靠近研究院方便學習,她買下了昭里孔(Zollikon)的一棟古老的房子。該房子始建於1485年,庭院中有著美麗的噴泉,“沙盤遊戲”有了一個理想的出生地。卡爾夫讓榮格的兒子皮特·榮格來幫助裝修房子。皮特是一位建築師,並帶有心理分析的靈感。裝修後的房子讓榮格本人都十分羨慕,並開玩笑地說要和卡爾夫互換彼此的房屋。
1954年,卡爾夫參加洛溫菲爾德在蘇黎世的討論,深受啟發,也由此引發了一種內在的夢想,尋找一種能夠有效幫助兒童心理分析的方法與途徑。於是,卡爾夫決定去倫敦跟隨洛溫菲爾德學習其“遊戲王國技術”,並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榮格。榮格回憶起他自己曾在1937年聽過洛溫菲爾德的有關報告,並且同樣有著深刻的印象,於是對卡爾夫的計畫給予了鼓勵和支持。
1956年,完成了蘇黎世榮格研究院所有課程與要求的卡爾夫,由於沒有大學文憑,不能獲得榮格心理分析家的資格。於是,卡爾夫寫信給洛溫菲爾德,前往英國倫敦洛溫菲爾德的論據開始了她的“遊戲王國技術”的學習。在此期間,卡爾夫還從師於維尼考特一段時間。英國的榮格心理分析家,以其兒童發展理論而著稱的麥可·弗德漢姆,承擔了對卡爾夫的指導。一年後卡爾夫從英國返回瑞士,她把洛溫菲爾德的“遊戲王國技術”與榮格分析心理學相結合,也致力於把東方的思想融會以更為有效的兒童心理治療實踐中。為了區別洛溫菲爾德的“遊戲王國技術”,卡爾夫用了“沙盤遊戲”來命名自己的理論與實踐。

寓意

“沙盤遊戲”(sand-trayandsand-play)的名稱給了三個“關鍵字”:“沙”、“盤”和“遊戲”。首先,兒童喜歡沙,似乎是對沙具有某種出乎天性的情感。幾乎所有的幼稚園里都有“玩沙地”和“玩水池”,同樣是一種天的沙的遊戲。兩個盤子,一個盛沙,一個盛水。洛溫菲爾德開始的時候就這樣做了。卡爾夫改造後的沙盤,兩個都加上沙子,但其中一個用做“乾沙遊戲”,另外一個則可以加水進去,被稱作“濕沙遊戲”。濕的沙盤更容易玩出搭建城堡、挖洞建橋等遊戲效果。遊戲是兒童的天性。因而,遊戲中包含著天性的恢復和阻礙,於是,也就能在遊戲中得到治療與治癒的條件和機會。

遊戲套用

心理治療

沙盤遊戲沙盤遊戲

作為一種綜合性心理治療體系,尤其是作為心理分析技術與藝術和表現性心理治療方法相結合的主流發展,沙盤遊戲被廣泛地運用在了心理諮詢、心理評估、心理治療、心理教育、人力資源開發和EAP,以及專業心理分析的諸多領域;尤其是沙盤遊戲與學校心理教育的結合,在我們國內獲得了重要的發展。沙盤遊戲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包括:心理診斷與綜合性心理評估;各種心理壓力、緊張和焦慮的輔導與緩解;各種心身疾病的專業性心理分析與治癒;同時,沙盤遊戲治療也可以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心理教育技術,可以在心理健康的維護與人格發展,藝術表現與創造力的培養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引導來訪者獲得以自性化為目標的人格發展與心性完善,感受心靈所能達到的境界。
1.1沙盤遊戲在兒童心理治療的套用沙盤遊戲自問世以來,逐漸獲得國際臨床心理學界的推崇,被公認為最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之一。與傳統的兒童心理療法相比,沙盤遊戲特別適合兒童,國內外已經將其廣泛運用於兒童諸多心理疾病的治療。兒童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是沙盤遊戲的一個良好適應證。PTSD是指兒童遭受嚴重的創傷性體驗後出現的持續性焦慮狀態,是常見的兒童情緒障礙性患疾之一。創傷指的是災難性事件,包括各種各樣的虐待或天災人禍等,這種創傷經歷特別是受虐經驗對於兒童來說尤其難以承認,更難以用語言將其表達出來。
沙盤遊戲療法能為兒童提供一個“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在這裡兒童通過象徵、隱喻的形式不僅可以再現出與創傷經歷相關的情景以幫助發現問題,同時也可以宣洩出與創傷經歷相關的複雜情感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Grubbs對沙盤遊戲運用於性虐待所致PTSD兒童的療效進行了探討,發現沙盤遊戲是創傷癒合與轉化的強有力的媒介,在沙盤遊戲中,這種兒童顯示出釋放他們的創傷以及逐漸癒合的過程。Louise對56名4~5歲遭遇海嘯後的PTSD兒童進行了沙盤遊戲治療,經過4個月每星期1次的沙盤遊戲治療,這些兒童獲得了積極有效的轉變。沙盤遊戲對兒童品行障礙也有著良好效果。品行障礙是指在兒童少年期反覆、持續出現的攻擊性和反社會性行為。
沙盤遊戲能為此類兒童提供發泄憤怒和表達攻擊行為的途徑,讓他們在虛擬的空間裡將其憤怒和攻擊性的行為物化地演示出來,從而耗散其攻擊性心理能量,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台灣的施玉麗等,用沙盤遊戲療法對1例對立性反抗疾患的兒童進行了療效研究,發現沙盤遊戲可以讓兒童自由地表達出自己的內心世界、體驗並宣洩負性情緒、釋放被壓抑的能量,並使他們從沙盤所建構的故事情境中習得與人相處的適應性行為。陳靜對行為問題兒童的團體沙盤遊戲治療進行了探討,選取了30名行為問題的兒童,隨機分為5組進行團體沙盤干預,經過8次(每星期1次)的沙盤遊戲治療,這些兒童的症狀得到了有效改善,通過兒童沙盤作品的主題、Conners行為量表前後測分數以及老師家長的評價等方面的改變得以體現。沙盤遊戲療法能夠明顯緩解焦慮性情緒障礙兒童的焦慮情緒。張利濱等。對20例7~14歲焦慮性情緒障礙兒童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0例。治療組接受8次沙盤遊戲治療,1次/周,50min/次;對照組不接受沙盤遊戲治療。治療前後均採用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SCARED)表、艾森克人格問捲兒童版(EPQ)量表等心理測驗工具進行評估。結果顯示,沙盤遊戲治療後,治療組SCARED量表焦慮總分和EPQ量表N分量表得分均比治療前明顯減少,而對照組無明顯變化。提示沙盤遊戲療法能有效地降低焦慮性情緒障礙兒童的焦慮情緒,並提高焦慮性情緒障礙兒童的情緒穩定性,說明沙盤遊戲療法能有效地緩解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
沙盤遊戲對一些兒童神經症,如遺尿症、厭食症、運動性抽搐、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對照研究等同樣有著積極效果。國內部分學者對沙盤遊戲在兒童自閉症的療效也進行了探討,證實沙盤遊戲對自閉症兒童有著積極作用。由上可見,沙盤遊戲作為兒童心理治療的有效手段,有著廣泛的臨床適應證。

沙盤遊戲沙盤遊戲

1.2沙盤遊戲在成人心理治療的套用隨著沙盤遊戲理論和實踐的日趨完善,沙盤遊戲的治療對象已不再局限於兒童,而被廣泛套用於成人的心理治療中。國內外許多研究表明:沙盤遊戲能有效地治療成人的各種心理疾病,如抑鬱症、邊緣型人格障礙、藥物與酒精依賴、人格失調和自戀型人格障礙,以及各種身心疾病等。Ammann把沙盤用於1例嚴重抑鬱症的女性並取得良好效果。李江雪等把沙盤遊戲用於治療一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女大學生,經過了16次以沙盤遊戲為主的心理分析治療,患者在邊緣人格的核心症狀尤其是情感和衝動行為方面變化明顯,各項神經症狀均有了很好的緩解;各項人格問題也得到較好改善。Zoia把沙盤遊戲帶進公共戒毒所,證明了沙盤遊戲對藥物依賴的患者同樣有效。另外,她還運用沙盤遊戲有效地治療了1例患遺傳進行性肌肉萎縮症的患者。另外,一些心理學家還將該方法套用於非臨床人群,如在心理諮詢、夫妻諮詢、家庭治療、企業和團隊的組織和管理中的套用,整合了格式塔、催眠、角色扮演等方法。還有一些治療師在阿德勒自我心理學、家庭系統治療理論的背景下使用沙盤,使之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

心理教育

沙盤遊戲開始逐步走進學校,並被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所運用。沙盤遊戲的工作原則並非單純以來訪兒童的心理症狀為工作目標,而更注重其內在心理的充實與發展,在兒童的健康成長方面,如培養自信與人格、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等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因此特別符合心理教育的基本主張,為學校心理教育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根據國內外一些實證研究,沙盤遊戲尤其對於學校中存在焦慮、注意力集中困難、言語溝通困難以及適應困難等問題的兒童有良好效果。陳順森等通過一系列干預實驗考察了沙盤遊戲對緩解中學生考試焦慮的效果並將其與放鬆訓練的效果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沙盤遊戲與放鬆訓練一樣能夠有效地干預國中生的考試焦慮情緒,且干預效果的保持性優於放鬆訓練。台灣的林明清把沙盤遊戲用於1例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兒童的治療,經過16次的治療,發現此兒童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衝動等問題都有了明顯改進。櫻井素子等對一所澳大利亞的重度語言障礙兒童學校全體學生進行沙盤遊戲的嘗試,發現沙盤遊戲對改善這些兒童的言語溝通及人際交往能力有著良好效果。VanDyk等通過對幼稚園兒童一系列的沙盤遊戲干預發現沙盤遊戲是一種積極肯定的方式幫助適應障礙兒童緩解不良情緒及緩和內心衝突。兒童大部分難以用語言表述和宣洩自己的心理焦慮、壓力與無助,這些壓力和不良情緒使兒童表現為各種情緒、行為或適應等問題,這些問題雖沒有達到心理障礙性疾病的診斷標準,但卻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產生很大影響。沙盤遊戲恰恰為這些兒童提供了有效表達和釋放情緒的途徑,通過玩沙子、玩具模型,他們不僅可以通過自由宣洩消極情緒讓身心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通過沙盤重構自己的意識或無意識認知,激活自身具有的健康與治癒因素,從而獲得心性的修養和人格的健全發展。

診斷

沙盤遊戲不僅可以用於多種心理疾病的治療,在其發展過程中,沙盤遊戲治療師和研究者們還看到了其作為一種臨床診斷工具的潛力。維也納大學兒童發育研究者Buhler把沙盤作為診斷和研究工具,在沙盤遊戲發展的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把自己的技術命名為“世界測驗”,並將其標準化。她以兒童為研究對象做了一系列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世界測驗”作為一種診斷技術可以用來區分“正常人”和“病人”。她還發現,這種技術有助於診斷情感障礙或智力障礙。隨後,有學者等在“世界測驗”的基礎上,研究對象轉向成人。他們將自己的這項診斷技術命名為“小世界測驗”,研究證明了病人與正常人存在著差異。教育心理學家Bowyer首次把世界技法用於兒童的臨床指導並使此研究方法更加標準化,她制定了用於分析沙盤作品的5個評分標準(沙盤中所使用的區域、攻擊性主題、對沙盤的控制、沙的運用和沙盤作品的內容),並且發展了分析正常和異常組沙盤作品的常模。除了區分正常與非正常之外,Bowyer還指出了年齡和智力因素對沙盤的影響。國內的沙盤研究者申荷永、蔡寶鴻等以初始沙盤為研究對象,選取65個國小生測試,分為行為問題兒童和正常兒童兩組。然後把他們按照研究者在理論和臨床經驗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初始沙盤主題特徵編碼表進行編碼分析並計分,最後用logistic回歸分析找出了對行為問題兒童具有診斷意義的沙盤主題特徵。他們認為初始沙盤具有特殊和重要的診斷意義,不僅反映來訪者的問題,也提供治癒的希望、線索和方向。張日異等對大學生孤獨人群沙盤作品特徵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沙盤作品有著共同的特徵,他們發現沙盤作品不僅反映人的心理狀態,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心理特質。由此可見,沙盤遊戲具有一定的診斷能力和價值,對發現和診斷來訪者的問題有著積極作用。

遊戲動作

簡介

沙盤遊戲沙盤遊戲

“沙盤遊戲”是心理分析的一種,但它本身也包含著心理分析之“安其不安:醫生與心理治療”、“安其所安:安心與心理教育”、“安之若命:明心與心性發展”的三種水平的意義和作用。因而,“沙盤遊戲”的操作或運作,是在心理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心理分析之“無意識原則”、“象徵性原則”和“感應性原則”,都仍然是“沙盤遊戲”治療的關鍵。
然而,相比較催眠、自由聯想、積極想像、以及移情和夢的分析等心理分析的基本方法而言,“沙盤遊戲”也有其自身的特點。申荷永總結以下“沙盤遊戲”中的動作要點

得之於心

如何開始“沙盤遊戲”,往往會成為首先遇到的問題。一般來說,心理分析者可以向被分析者來介紹沙盤以及沙盤室的模型,包括沙盤的我,乾的沙盤和濕的沙盤,以及推開沙子之後呈現的藍色底面。但是,是否做沙盤則完全是由被分析者自己決定的。避免任何迫使被分析都做水盤的因素,則是“沙盤遊戲“治療的第一守則。
若是被分析得表現出了對沙盤遊戲的興趣,那么已經是有所動心了。作為分析者的指導語往往應該簡單而且靈活,所表達的意思大致是:“這裡是沙盤,這裡是玩具模型,你可以隨意去玩,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或你可以沙盤上擺放任何你想擺放的玩具模型,構建任何你想構建的畫面。“
若是被分析者想做,那么被分析一般就會去架子上去挑選玩具模型。若是用《易經》之“感而遂通“的原理來說明的話,那么這種挑選是雙向的。也即不僅僅是你在挑選玩具模型,那看似沉默不語的工,也在冥冥之中挑選你。至少,是無意識透過那沉默的玩具模型,讓你來表現其存在的意義和作用。
於是,這已經是一種心靈的感應,從雙手觸及沙盤中的沙子開始。那沙子的背後,積蘊著沙與水的象徵性的意義,積蘊著與大地母親的聯繫,積蘊著與集體地呼原型的溝通,著心的靈性與創造……而“沙盤遊戲“的治癒意義,也包含其中了。
治療的力量與決定性因素來自於遊戲者的內心深處,而非外在的治療或影響。作為遊戲分析者,其作用不是指導或引導治癒,而是喚醒遊戲者內在的指引者,起到翔與守護的作用,發揮陪同與共同的效果。

應之於手

得之於心而應之於手。有了心的感應,那么手的表現就有了深遠的意義和背景,可以說是手在表現,在操作,而“心“在傾訴,在表達。俗語說的“十指連心”、“心靈手巧”也就有了其“沙盤遊戲”治療的獨特意義。
在“沙盤遊戲”的過程中,遊戲者就用他的雙手,在構畫著無形的內在感受。他可能從沙盤室的架子上拿起了某一玩具模型,用手感觸著,挑選著,拿起來又放下。他也可能會在沙盤上,把某一玩具模型細心地放在適合它的益,左右上下移動著。或者,用手去撫摸某一玩具模型中所包含的記憶。實際上,遊戲者使用的所有的沙盤玩具模型,都可能包含著個人心理層面或無意識層面的痕跡與記憶。而這種感性的接觸,也是在一種自由、保護與安全的心理分析氣氛中記憶的恢復與重新體驗。
實際上,有的時候,遊戲者可能並沒有選擇與使用玩具模型,而只是用手在水處撫摸或堆起某種沙的形狀。但是,對於分析者來說,這亦然是心在表達。從沙盤上留下的手的印記,到由手的觸動所形成的沙的流動與沙的形狀,都屬於沙盤遊戲之心理分析的內容。就象夢的分析那樣,透過那些形式的背後,就是心理的意義,或者是無意識的存在與表現。

形之於沙

遊戲者最終會在沙盤上留給我們一幅圖畫,這正是許多有關“沙盤遊戲”治療的著述中所重點分析的內容。既然有‘得之於心而應之於手“的醞釀,那么”有心之器,其無文歟“。有了對中國文化基礎之上的心理分析內涵的理解,我們知道這“文”與“理”是互通的,而金文之“文”寓心其內。“紋理”之線索、心理之深蘊以及理心之妙用也會盡顯其中。
面對一幅沙盤圖畫的時候,我們是透過那圖畫的形式,在感受遊戲者發自心底的表述,在感受其無意識的自發顯現。有的時候,遊戲者在完成其沙盤圖畫之後,甚至是在其遊戲的過程中,會給你講述其中的故事。便也可能只是給你留下了他的沙盤圖畫以及他的非言語的表達。
我們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遊戲者搭建沙盤的時候所處的位置以及分析者所在的位置。其次,是沙盤圖畫所呈現的方向,是面對自己呢,還是面各分析者。然後,是沙盤圖畫中能量的流動性,可以從遊戲者留在沙上的手動痕跡以及沙盤中玩具動感等予以觀察。
儘管我們把沙盤稱為“非言語的心理治療”,但是沙盤圖畫在“說話”,它使用的是條例無意識心理學的象徵性語言。比如,遊戲者在沙盤中放了一隻青蛙,那么青蛙所包含的神話與文化的意義以及青蛙自身轉化的象徵性意義,都在沙盤圖畫中以及遊戲者的心理分析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而這隻青蛙在沙盤中的位置、它與其周圍的玩具模型的關係以及在多次沙盤圖畫中的出現、轉移與消失,等等,都展現著遊戲者內心變化及其治癒與發展的過程。

作用

“沙盤遊戲”作為一種非語言的心理治療技術,適用於任何年齡,人們不需要過多的語言的參與,直觀的顯示來訪者的內心世界,可以很好的繞開諮詢過程中的阻抗,沙盤遊戲的優點是代替了人對思想輸出的局限性。像說話,繪畫,聲音......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局限性.....
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時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人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特別是孩子,他們總會對心理諮詢師說:“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說……”“沙盤遊戲”作為一種活動性治療方法和技術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沙盤遊戲是為來訪者創造一個“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來訪者在沙盤中運用沙具來表達自己的無意識世界,可以使來訪者的“自我自愈力”得以發揮。來訪者在整個沙盤製作過程中,治療者只需要採取“靜默的見證者”接納的、共感理解的、賞識的態度在旁邊陪伴著。

現狀

沙盤遊戲沙盤遊戲

從1995年開始,廣東以及全國各地,陸續建立了數百家沙盤遊戲專業工作室,範圍從幼稚園、國小、中學到大學,以及有關企事業單位、醫院和專業心理治療機構等。
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暨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開發研製的沙盤遊戲治療技術和設備,每年都有沙具的更新和操作技術的提升,專業使用手冊已是第九版。這不僅有諸多博士和碩士的專業研究,諸多沙盤遊戲治療師的臨床經驗積累,也包含了在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對歐洲、美國和日本沙盤遊戲治療的有效整合。
日本的箱庭療法,是在河合隼雄Higuchi Kazuhiko等人的努力下,把卡爾夫創立的沙盤遊戲治療進行了日本本土化的改造。這對於沙盤遊戲在日本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以榮格分析心理學為基礎的沙盤遊戲,本來是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暨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則是致力於求本溯源,在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的基礎上來發展沙盤遊戲。這不僅對於沙盤遊戲治療在中國的臨床實踐及其效果息息相關,包括對沙盤遊戲在學校心理教育中的套用,而且對於國際沙盤遊戲治療的學術發展也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