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口水電站

沙溪口水電站

沙溪口水電站位於福建省南平市上游的西溪上(即沙溪與富屯溪匯合口處之下游約5.5公里),距市區14公里。該電站距福州市185公里,距三明市95公里。電站建成後供電福建省電網。沙溪口水電站水庫呈“丫”型,當正常蓄水位88米時,水庫面積為17.5平方公里。1980年省革委會在南平召開沙溪口水電站選壩址會議,確定設計方案為:河床式徑流發電,壩形為混凝土重力壩,安裝4台由富春江水工機械廠製造的7.5萬千瓦傘式水輪發電機組,保證出力5萬千瓦,工程預算總投資5.58億元(後調整為7.05億元)。

影響範圍

沙溪口水電站水庫呈“丫”型,當正常蓄水位88米時,水庫面積為17.5平方公里。按20年一遇洪水標準移民,初期運行,汛期81米,汛後83米;後期運行,汛後水位88米,遷移人口9442人。按2年一遇洪水標準征地,淹沒耕地6389畝。

主要貢獻

本電站以發電為主,兼有航運、過木效益。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單機容量7.5萬千瓦。初期運行時汛期限制水位及設計洪水位均為81米,設計蓄水位83米,初期裝機容量22.5萬千瓦,保證出力3.88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7.42億千瓦·時;後期運行時汛期限制水位及設計洪水位均為85米,設計蓄水位88米,後期裝機容量30萬千瓦,保證出力5.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9.6億千瓦·時。電站設300噸級船閘,除通航外,兼作放竹木用,年運輸能力為329.1萬噸。

相關數據

本電站屬二等工程。電站樞紐由攔河(閘)壩、河床式發電廠房、開關站和通航建築物等組成。溢流壩位於河床中間偏左岸,最大壩高40米,堰頂高程初期(10孔)69.6米,後期74.3米,設16孔開敞式溢流堰,孔口尺寸(寬×高)17×14.8米,採用消力戽戽池式消能方式。廠房位於右岸,主廠房尺寸長160米,寬69米,高61米。船閘設於左岸主河槽中,採用一級船閘,船閘閘室有效尺寸為130米×12米×2.5米。110千伏及220千伏開關站均為戶外式,設於右岸 本電站對外交通方便,外福鐵路從壩址右岸通過,公路從左岸通過。施工導流採用分期導流方案,並利用二期圍堰發電;一期先圍右岸廠房及10孔溢流壩,二期圍左岸。一期圍堰採用擋水圍堰,擋水圍堰標準按全年10年一遇,洪水流量13900立方米/秒設計;二期上游與下游圍堰採用擋水圍堰,標準分別按全年50年和20年一遇,洪水流量分別為18500立方米/秒和15900立方米/秒。

建設過程

本電站由水電部華東勘測設計院設計,集團公司水電閩江工程局施工。電站於1980年列入國家基建計畫,1983年3月正式籌建,於1987年12月第一台機組投產發電。

規劃設計

1980年省革委會在南平召開沙溪口水電站選壩址會議,確定設計方案為:河床式徑流發電,壩形為混凝土重力壩,安裝4台由富春江水工機械廠製造的7.5萬千瓦傘式水輪發電機組,保證出力5萬千瓦,工程預算總投資5.58億元(後調整為7.05億元)。

工程開工

1983年2月,沙溪口水力發電廠籌備處成立。5月,引進科威特低息貸款900萬第拉爾(約合3060萬美元)。1983年9月,按國家審定的概算總投資對工程實行總承包的水電部閩江工程局根據“分期圍堰、二期圍堰擋水發電”的施工方案破土動工。歷時5個月,一期工程圍堰閉氣,達到71米高程。1984年7月,主體工程開工。閩江工程局第一工程處在水電部指導下,進行龜裂鬆動和水平預裂控制爆破,效率比普通爆破提高40%。在水工基礎的開挖過程中,施工單位實行“三檢制度”,即第一工程處質量檢驗部門進行初檢,施工技術部門進行二檢,再會同華東勘測設計院等單位進行三檢,使工程合格率達95%以上。在混凝土施工中,第二工程處對砂石料系統進行改進,安裝新式粗軋機和日本進口的拌和摟,採用砼澆築滑模新工藝和碾壓混凝土技術,澆築質量和工效分別提高15%和45%。

電站建設

1985年底,沙溪口水電站工地完成澆築混凝土19.5萬立方米,超計畫9.2%。翌年3~6月,西溪流域有9次洪峰威脅電廠工程。4月20日,洪水流量每秒達5000多立方米,24小時水位上漲4.5米,上游圍堰最低處距洪水位只有20多厘米。由於汛期,基礎開挖和混凝土澆築分別比計畫少7萬立方米和3萬立方米。汛後,水電建設總局要求按期實現1號機發電的目標,並確定截流時間。1987年4月,沙溪口電廠成立。是年7月,大壩、廠房等一期開挖工程基本結束,共開挖土石方84萬立方米,澆築混凝土49萬立方米。9月1日,二期圍堰截流。11月中旬1號機設備安裝結束,進入調試階段。該電廠位於西溪之上,距市區14公里。其大壩全長628米,右岸1~15號壩段高74米,尾水閘門高84米,其餘部分高93米。壩址上游集雨面積約2.25萬平方公里,占閩江流域面積的42%。水庫容量1.54億立方米。流量每秒778立方米。廠房面積1.1萬平方米,設計裝機4×7.5萬千瓦。

生產管理

1988年1月,1號機轉入試生產期。16日,瑞典ABB公司製造的調速器發生振動引起導水翼接力器嚴重損壞,致使1號機在2月份只發電6小時。3月,因設計誤差,配合尺寸不當,導致停機684小時,少發電2000萬千瓦時。10月,2號機投入運行。在總結1號機組經驗的基礎上,對部分設備進行技術改進。在2號機試生產期間,共進行技術改進100多項,機組完好率比1號機提高44%,設備缺陷減少60%,但水能浪費突出。汛期,因雜物堵塞攔污柵機組出力降低60%,常停機棄水排污。同時,施工單位為施工和防汛經常開啟溢洪閘門棄水,水能浪費加劇,當年少發電約7000萬千瓦時,翌年上半年少發電近1億千瓦時。下半年棄水減少,同時加高臨時圍堰,發電水頭由76米增至81米,並在欄污柵前安裝清污機,水能利用率提高21%,機組出力由3萬千瓦增至7.5萬千瓦。1989年12月和1990年12月,3號機和4號機先後安裝完畢,經試運行後進入試生產期。1990年沙溪口電廠發電5.06億千瓦時。1989~1990年累計發電13.26億千瓦時。

其他介紹

沙溪口水電站位於中國福建省,閩江支流西溪上,距南平市14公里,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40米,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年發電量9.6億千瓦·時,工程以發電為主,兼有航運、過木效益。水庫淹沒耕地700公頃,移民8700人。1983年7月開工,1987年12月第1台機組發電,1990年12月全部投產。

壩址左岸及河床為石英片岩與雲母長英片岩組互層,河床礁灘部分及右岸則為雲母長英片岩、夾石英片岩和雲母片岩。岩石抗壓強度一股在50MPa以上。壩址主要地質問題為某些壩段存在傾向下游的雲母片岩的片理面與傾向上游的緩傾角軟弱結構面組成的稜體,對抗滑穩定不利。經勘探及野外試驗和並抗滑穩定計算分析,認為只要對不穩定壩段的斷裂帶在壩址處採用開挖與回填混凝土塞的方式處理後,能滿足抗滑穩定的要求。壩址區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實測最大流量180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78.8立方米/秒,壩址以上流域面積25562平方公里,占西溪流域面積的99%,占閩江流域面積的42%。多年平均流量77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45億立方米。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設計洪水流量20300立方米/秒,相應庫水位85米;正常蓄水位88米,相應庫容1.64億立方米;死水位82米,調節庫容0.8億立方米。屬日調節水庫。電站設計水頭17.5米,最大水頭24米,最小水頭7米。

樞紐建築物由攔河壩、開敞式溢洪道、河床式廠房、開關站和船閘等組成。

攔河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全長628米,壩頂高程93米,最大壩高40米。

溢流壩段有16孔開敞式溢流道,每孔寬17米,溢洪道全長326.5米。溢流孔底坎高程74.3米,設有16扇17米×14.8米(寬×高)的弧形閘門。

河床式廠房位於河床右側,內設4台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水輪機轉輪直徑8米,單機容量7.5萬千瓦。主廠房長160米,寬67.9米,高62.57米。機組段長113米,安裝場位於廠房右端。副廠房布置在主廠房下游側。2台容量為180MVA的三相變壓器布置在尾水平台上。110千伏和220千伏屋外開關站布置在下游尾水渠右側平台上。

300噸級船閘,水級為24.2米,採用底部長廊道分散輸水方式。閘室尺寸130米×12米×2.5米(長×寬×最小水深)。

主要工程量為:土石方開挖78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79萬立方米。帷幕灌漿1.04萬平方米,固結灌漿2.44萬平方米,鋼筋、鋼材2.92萬噸。施工導流採用分期導流方式。

福建沙溪口水力發電廠作為國家“七五”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籌建於1983年3月,1987年4月正式建廠,是福建省第一家引進部分外資的水電工程。

電廠坐落在南平市境內的閩江上游支流西溪河道上,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有航運綜合功能的低水頭徑流式日調節水電廠,裝設4台單機容量7.5萬千瓦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30萬千瓦,設計多年平均發電量為9.6億千瓦時,既是省電網調峰調頻和事故備用的主力電廠,又是閩北輸變電的樞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