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該村海拔2225米,年平均氣溫13.5 ℃,年降水量997毫米,適宜種植小麥、包穀、大蒜、烤菸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57畝,其中:田129畝,地228畝,人均耕地1.07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51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8畝,主要種植梨、桃,李,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9畝,其中養殖面積5畝;草地60畝;荒山荒地120畝,其他面積845.45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路、通電、通水、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95戶通自來水,有9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9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7%和95%,未通有線電視;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1戶,分別占總數的77%和54%。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2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9戶;有6戶裝有太陽能。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9畝,有效灌溉率為36.1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9 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戶磚木結構住房;有6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1萬元,占總收入的37.62%;畜牧業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22.6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4頭,肉牛73頭,肉羊328頭;漁業收入0.3萬元,占總收入的0.18%;林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3.6%;第二、三產業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8.41%;工資性收入27萬元,占總收入的25.51%。農民人均純收入22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9人,占勞動力的31%,在省內務工52人,到省外務工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5.1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大蒜,反季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大蒜,反季蔬菜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5戶,共鄉村人口319人,其中男性162人,女性157人。其中農業人口316人,勞動力191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310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9人,占人口總數的5.7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7人,參合率93%;享受低保23人;五保戶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8公里,距離鎮衛生院7公里。該村未建有公廁,無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沙里果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前場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7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人,其中小學生17人,中學生12人。
該村未建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業餘文娛宣傳隊。沙梨果樹是一個典型的彝族聚居區,這裡有著濃郁的彝風彝蘊,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沙梨果樹氣候環境較好,適合多種經濟作物生長,森林覆蓋較好,山清水秀,環境優美。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民增收困難,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鞏固烤菸支柱產業,加大反季蔬菜種植規模,積極發展蠶桑,黑山羊飼養等後續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