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琉界溝,古稱滄溟,亦曰東溟,今稱 海槽。漢代稱“ 東鯷壑”並與黑潮流帶重疊,古稱“海河洲”。 中琉界溝在華界那邊,由於水深較淺關係,海面呈青綠色。經過東海大陸架的邊緣進入琉球界後,由於 琉球海溝的岩石圈擴展而形成的弧後 盆地,大部分深度逾1,000米,最大深度2,716米,因此海面看來呈黑色,因此明清兩代又稱黑水溝、黑水洋、分水洋。中琉界溝把中國的釣魚島列嶼和琉球群島分開。歷史上是中國和琉球王國的天然分界線。地理位置
沿日本 琉球群島東緣向北延伸的深 海溝。位於台灣和日本列島之間的 菲律賓海中。以 沖繩島南約90公里(60哩)處最深,達7,507公尺(24,629呎)。長2,250公里(1,398哩),平均寬度60公里(37哩)。溝底面積約135,000平方公里(52,000平方哩),大多被紅色黏土覆蓋。文獻記載
清代自 汪楫始開創了“過溝祭海”制度。歷屆冊封使對中琉界溝多有記載和題詠:郭汝霖《使琉球錄》:“六月二十九日,封王禮畢,守候風汛回國。……十月初九日登舟,……至二十六日,許嚴等來報曰:漸有清水,中國山將望乎?二十七日,果見寧波山。”
夏子陽、王士禎《使琉球錄》:“二十七日,午後過釣魚嶼,次日過黃尾嶼,……連日所過水皆深黑,宛如濁溝積水,或又如靛青色,憶前《使錄補遺》稱:去由滄水入黑水,信哉言矣!十一月二十一日,向曉開洋,……二十九日,隱隱見一船,眾喜謂:有船則去中國不遠,且離黑入滄,必是中國界。”
張學禮《使琉球記》:“六月初九日,浪急風猛,水飛如立,舟中人顛覆嘔逆,呻吟不絕,水色有異,深青如藍。舟子曰:入大洋矣。頃之有白水一線,橫亘南北。舟子曰:過分水洋矣。此天之所以界中外者。”
汪楫《使琉球雜錄》:“二十五日,……薄暮過郊,或作溝,風濤大作,投生豬羊各一,潑五斗米粥,焚紙船,鳴鉦擊鼓,諸軍皆甲露刃,俯舷作禦敵狀,久之始息。問郊之義何取?曰:中外之界也。界於何辨?曰:懸揣耳。然頃者恰當其處,非臆度也。”
徐葆光《中山傳信錄》:“二月十六日癸丑,巳刻封舟自琉球那霸開洋,……二十日丁巳,……船共行二十六更半。是日海水見綠色,夜過溝祭海神。”
周煌《琉球國志略》:“環島皆海也。海面西距黑水溝,與閩海界。福建開洋至琉球,必經滄水過黑水,古稱滄溟。溟與冥通,幽元之義。又曰東溟。琉地固巽方,實符其號。”
周煌從客王文治《渡海吟》:“黑水之溝深似墨,渾沌如游邃;古初元黃不辨乾坤色,那須燃犀更照耀;颯颯陰風戰毛骨,方知中外有分疆;設險惟天界殊域,我聞百川萬派清濁殊於廓。”
中日劃界
2012年9月16日,中國外交部表示,中國政府決定向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 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劃界案。國家海洋局相關技術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根據中國政府的一貫主張,中國在東海的大陸架自然延伸到沖繩海槽,從中國領海基線量起超過200海里。 2012年12月14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代表中國政府向聯合國秘書處提交了東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該劃界案指出,地貌與地質特徵表明 東海大陸架是中國陸地領土的自然延伸,沖繩海槽是具有顯著隔斷特點的重要地理單元,是中國東海大陸架延伸的終止。韓國大陸架劃界線也將延伸至沖繩,與中國一致。
2013年8月15日,中國代表團就中國東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劃界案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進行了陳述。
相關新聞
中國科學號科考船在沖繩海槽作業遭日艦阻撓
中國最先進的海洋科考船“科學號”於2014年4月12號清晨抵達作業區,對沖繩海槽熱液區的熱液噴口、周圍海域物理化學環境,進行現場原位觀測和取樣分析。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海上保全廳巡邏船12號和13號連續兩天發現“科學號”,在沖繩縣久米島附近、所謂的日本專屬經濟區內開展疑似海洋調查活動,那霸海上保全總部說,日方巡邏船要求“科學號”停止活動,稱未經允許不得在日本專屬經濟區開展調查活動,但中方未作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