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山鎮

沖山鎮

沖山鎮擁有16個行政村,全鎮基本形成四大產業鏈的發展新格局,良好的投資環境。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五指山市沖山鎮
沖山鎮擁有16個村委會,72個自然村90個村民小組,2個鎮農場,1個鎮農科站,總面積3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173畝,水田面積4250畝,總人口達51783人,其中農業人口14033人;流動人口3638人,其中黎族人口占80%以上。

歷史沿革

據《通什市志》記載:沖山古時稱通什峒,“通什”是地名,黎語意為“一片田地”。“通什”是黎語的漢字譯寫,讀“tong,zha”。民國二十四年三月(1935年3月)設立保亭縣、白沙縣、樂東縣,同年成立通什鄉,隸屬白沙縣第二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成立通什鄉人民政府,l948年劃歸保亭縣管轄。新中國成立以後,1950年成立保亭縣通什鄉人民政府,1953年7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從樂東縣抱由鎮遷駐通什,通什成為自治區首府駐地,1955年10月,自治區改為自治州,通什為自治州首府駐地,是自治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的中心。1956年12月24日,經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同意,通什鄉、福建鄉、福安鄉3個小鄉合併為通什鎮。1958年3月3 日,通什鎮,福建鄉、福安鄉、福利鄉、番賽鄉5個合併為通什鎮。1963年11月,保亭縣通什鎮紅旗公社劃歸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接領導。1966年10月28日,通什鎮更名為紅旗鎮。1980年5月8日,恢復通什鎮人民政府建置。同年10月,撤銷紅旗公社,保留紅旗(通什)鎮建置。1982年2月15日,紅旗鎮改為通什鎮,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轄。1986年6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通什市(縣級),以原保亭縣的暢好、紅山、南聖、毛道區,瓊中縣的五指山、毛陽區,樂東縣的番陽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轄的通什鎮為通什市的行政區域。1987年1月,通什鎮改為沖山街道辦事處,1993年3月沖山街道辦事處改為沖山鎮。

經濟狀況

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全鎮基本形成四大產業鏈的發展新格局:即養殖業、水果種植業、商品瓜菜產業、橡膠林業。目前,商品瓜菜和橡膠林業已發展至於5600畝,年產量為1800噸,水果種植業發展至9011畝,產量為3590噸,成為我鎮的主導產業。

農業

全鎮區域總面積32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耕地面積5127.8畝,旱田耕地面積776畝。林木資源豐富,林地面積27萬畝,其中加勒比松林25000畝,杉木林1500畝,紙漿林5500畝,竹林2000畝,退耕還林1.2萬畝。經濟作物以橡膠、檳榔、胡椒、五指山粉蕉等為主,現有橡膠面積24925畝,檳榔面積2384畝,胡椒等各類經濟作物面積8703畝。三年來,我鎮緊緊依託市郊、土地及勞力資源優勢,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努力發展種養產業,種植紫心地瓜等各類商品瓜菜,每年累計種植瓜菜6390畝。飼養生豬存欄總量5855頭 ,水、黃牛存欄總量2523頭,“三鳥”存欄總量58739隻。

工業

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先後進駐一批資源型企業落戶發展,企業與農民合作項目進一步擴大。番茅織錦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天山綠田”、“天康生物工程”、名傑房地產等10多家企業進駐投資發展,征地面積1271畝,有效帶動全鎮南藥、花卉、靈芝、林蛙等相關種養產業的發展。

特色產業

近年來,沖山鎮把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和增加民眾收入作為工作的重點,著力建設和發展瓜菜生產示範基地,即建設了福安昌沖村200畝花卉和瓜菜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基地,太平200畝無子瓜菜基地,番茅30畝靈芝基地,紅雅100畝紫心地瓜基地,紅山20畝的蘭花基地,油茶、橡膠等種植面積38658畝,畜禽養殖規模4.5萬頭(只)。新種膽木藥材1500畝,全鎮藥材種植2300畝。以農業優質、高產、高效和生態安全項目,加快實現農業規模化和產業化。

科教文衛

文化教育

鎮中心學校1所,完全國小7所,教學點3個,在校教職員工152人,其中教師149人,在校學生1213人,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全部免除學生學雜課本費,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

衛生建設

醫療衛生工作明顯成效,2007年,全鎮衛生院2所,每千人擁有床位數27個,每千人擁有醫生數2人,至2008年8月止,每個社區擁有醫療點1個,每個村委會擁有醫療點1個,鎮轄區內有20家藥店。

基礎設施

人民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全鎮居民參加社保普及率達到了 99%,生活飲用自來水普及率97.9%。採取有效措施抓好全鎮環境衛生工作,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得到了加強,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村莊 38個,占全鎮村組總數的44%,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社區4個,占社區總數的100%。全鎮持續深入貫徹執行計畫生育政策,在全鎮創建計畫生育合格村11個,占農村總數的70%,計畫生育合格社區4個,占社區總數的100%。重視和加強民政工作,把民政工作作為改善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全鎮復員軍人安置、孤兒安置、殘疾人士安置、幫教轉化安置較好,如全鎮共有復員軍人71人,傷殘軍人2人;全鎮孤兒27人,通過社會各界支持解決生活、讀書問題,解決率 %;全鎮殘疾人315人,申請獲得殘疾證233人,落實補助金解決生活問題 233人,占100%。全鎮建1所養老院,無依無靠進入養老院的老人2人。
投入11.3萬元改造廁所、沼氣池等農村基礎設施。三年來,全鎮以什保連片文明生態村建設為示範點,不斷推廣經驗,文明生態村創建村已達到了22個村。

鄉村名人

黃玉妹

黃玉妹,女,黎族,1941年4月生,13歲跟三嫂學織筒裙,第一次學織人形圖,接著織竹節紋,最後織“央”,主要以單面織為主。出嫁後,跟姑媽學反面織。她會織各種花紋圖案。從1991年起,她織的成品陸陸續續銷往萬寧市興隆溫泉度假村。黎寨也與她訂做外銷,2009年3月,五指山市沖山鎮番茅黎錦村的劉香蘭經理與她訂做筒裙外銷。

黃月蓮

黃月蓮,女,黎族,1950年生,五指山市沖山鎮什保村委會番文村人。《黎族竹木器樂》成員之一。

黃玉蘭

黃玉蘭(市級傳承人),女,黎族,1943年生,五指山市什保委會什那村人。《舂米謠》六人組之一。

符月英

符月英(市級傳承人),女,黎族,1941年生,五指山市什保村委會空路下村人。《舂米謠》六人組之一。

楊菊玲

楊菊玲(市級傳承人),女,黎族,1948年生,五指山市什中村委會什保村人。《舂米謠》六人組之一。

下轄村莊

轄4個社區

河北東社區河北西社區
河南東社區河南西社區

轄下16個行政村

番茅村什保村紅雅村 福利村牙日村應示村番慢村福安村
番香村牙畜村報龍村太平村什會村番寨村福關村南定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