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合本工程特性,沉管夯擴灌注樁施工工藝,以其施工技術可靠、施工速度快、工程造價低、單樁承載力高等特點,越來越多的被建設單位及設計單位所採用。但是由於夯擴樁施工技術要求的特點,目前市場經濟競爭下夯擴樁的價格偏低,施工單位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一些施工隊伍對夯擴樁的認識不足,施工防範措施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了施工後樁的質量水平差異較大,在不少工程中出現了樁身斷裂、樁身縮頸、樁身混凝土離析夾泥、混凝土強度偏低、樁端達不到設計標高、擴大頭達不到預計的直徑、樁位偏移大等問題。
上述現象如不能及時解決,將給建築工程留下隱患,嚴重影響樁的承載能力,很可能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從而會給夯擴樁的推廣套用帶來困難。筆者根據近幾年在夯擴樁施工管理工作中所得到的一些體會,結合有關資料,就夯擴樁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談一些自己的認識。
2、樁身斷裂問題
(1)產生原因分析:
在施工過程中,由於夯擴樁施工設備一般較重,在臨近樁施工時機械行走、運轉所產生的擠壓、振動,可能對臨近樁產生水平剪力,以至造成樁身斷裂;同時,由於沉管樁屬於擠土樁,土體受擠壓後產生側向位移,同時還會伴隨產生地面隆起現象,這時會對相鄰樁產生水平側向和向上努力,很容易處於初凝狀態的樁體擠斷裂;再者,由於施工時灌注混凝土的配合比不當、和易性差,拔管速度過快,混凝土在管內的流動性不好,也極易產生斷樁。
(2)防範措施
採取退打施工方案,儘量避免施工設備在成型樁上運行;施工樁應儘可能連續打完,使其在臨近樁未達到初凝狀態前全部完成;施工沉管過程中,地層上部的擠土效應最為明顯,因而對鄰近樁的影響也最大,因此在沉管入土時儘量採用靜加壓方式,減少對臨近樁的影響。
3、樁身縮頸問題
(1)產生原因分析:
拔管速度過快,由於樁體的形成過程是在拔管的過程中混凝土在振動條件下流出管外,與周圍土體接觸形成樁體,如果拔管速度過快,管內混凝土不能及時充分流出管外;而由於周圍可能處於軟塑狀態的土體在臨近樁施工振動作用下側向應力恢復較快,對流塑狀態的混凝土產生擠壓,至使樁體斷面變小;又因越是靠近地面樁管的摩擦阻力越小,拔管速度容易變快,此時管內混凝土的壓力又很小,混凝土越不易流出管外;此外,混凝土材料粒徑過大,混凝土的配合不當,澆注時產生"抱管"現象,也會形成夯擴樁縮頸現象。實踐證明,夯擴樁縮徑現象多發生在地表下2M左右水位變化或地層軟硬交界處。
(2)防範措施:
降低提管速度,特別是在接近地表3M範圍內速度應嚴格控制在0.8M/MIN以內;採用"留振"措施或拔出管後採用振動棒在樁體上部振搗措施;施工前在場地周邊預先施工一些砂樁、碎石樁泄壓井,這樣再施工夯擴樁時,產生的超靜水壓力從滲透性能較好的砂石樁中順利泄放;地下水位埋深較淺時,應採取適度的井點降水措施,或者沉管成孔後孔中放入濾布包好的鋼筋籠,以此來控制減小沉管產生的超靜水壓力;合理布置打樁順序,不集中打樁,以利孔隙水壓力的消散。
4、樁身混凝土離析、夾泥、強度偏低問題
(1)產生的原因分析:
地下水位過高,土體含水量大,施工沉管過程中形成超靜水壓力乃至形成地下承壓水流,造成對臨近剛施工過夯擴樁體的沖刷,甚至可能出現噴水冒漿現象,最終水泥被泥漿置換;樁端密封不嚴密,或沉管後樁管在土體中停留時間過長,至使管內進水、進泥,然後灌入混凝土後造成樁端混凝土離析、夾泥現象;混凝土材料的選取不當、配合比不當,造成樁體產生離析、樁體強度偏低現象;
(2)防範措施:
如前所述,施工前採取降水措施,打一些降水井或施工一些泄壓井以減輕土體中的超靜水壓力;沉管前嚴格檢查樁端的密封情況,保證其嚴密性,防止沉管過程中進水、進泥,若沉管後發現管內少量進水,可先倒入一些乾水泥進行吸乾,方可進行下一步工序;做好混凝土材料的選取、驗收工作,嚴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必要時應進行洗料,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易控制在8-10CM。
5、樁頂或樁端達不到設計標高、擴大頭不足問題
(1)產生原因分析:
對樁體的灌料量估算不足,投入混凝土量偏少;對場地的岩土工程條件了解不明確,尤其是樁端持力層的起伏標高不明,局部樁端貫入持力層深度較大,超過了機械施工能力;樁體擴大頭夯擴量過大,一方面造成臨近樁難以下沉到設計標高,另一方面造成整個場地持力層越擠越密,最終有沉不下的現象;夯擴頭材料的投放量不足、夯擴頭材料的坍落度過大、持力層的密實度較大、選用機械設備的參數偏低等因素都會造成夯擴頭不足。
(2)防範措施:
正式開工之前,詳細了解場地的岩土工程條件,必要時應作補充勘察,了解硬夾層、持力層情況;正確理解沉管夯擴灌注樁施工圖紙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計算好夯擴頭材料用量,夯擴過程中的錘擊數,樁體材料的充填量;合理選擇施工機械、施工方法。實踐證明:沉管難以下沉時,更換大能量級的錘或利用配重增加壓力或輔以射水流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夯擴頭材料選用乾硬性的混凝土質量較易保證。
6、樁頂位移量大、樁中鋼筋籠偏移、樁頂預留鋼筋長度不足
(1)產生原因分析:
樁管在入土下沉時,導向架與地面不垂直,下沉到一定深度後往往再用行走樁架方式難以校正樁位;樁管下沉時在地表如若遇到虛填土坑、大塊硬障礙物,樁尖都會偏向較軟的方向,以至造成樁位的偏移;此外,群樁施工時,由於擠土效應也常常會造成樁位的偏移。樁中鋼筋籠偏移現象主要是籠上未設定導正筋或導正塊;再者可能是混凝土灌注完畢拔管過程中,吊放鋼筋籠裝置出現提拉現象。樁頂鋼筋長度不足原因分析是拔管過程中,吊放鋼筋籠裝置出現鬆動,產生向下滑移現象,或者因剛澆注的混凝土坍落度大、樁體混凝土處於流塑狀態,鋼筋的比重比混凝土的比重大,在施工振動作用下,鋼筋沉入混凝土。
(2)防範措施:
施工前應將地表、地下障礙物(建築垃圾等)徹底清除;在樁管對準樁位開始為沉管之前,應進行打樁設備的底盤調平、導向架的調直,保證沉管與導向架平行、與地表面呈垂直狀態;在最初沒管時,若發現沉管不垂直應及時調整,打入一定深度後發現偏移較大時,應拔出管後回填素土或砂重新沉樁。鋼筋籠應按要求焊接加強筋、焊接導正筋或綁紮導正塊,防止鋼筋籠在振動拔管過程中受外力作用至使主筋偏移成束狀,或整籠偏移產生樁體露筋現象。鋼筋籠下沉是造成樁頂鋼筋長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措施就是在灌注混凝土拔管過程中,固定好籠的吊放裝置,防止內管或內錘擠壓鋼筋籠,在樁體澆樁完畢後,利用焊接細鋼筋將籠體固定於地表一段時間。
7、幾點體會:
(1)通過產生質量原因分析不難看出,施工工藝及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是決定質量優劣的一個重要因素,施工前必須通過分析場地岩土工程條件,明確樁基礎施工圖的設計要求,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針對特殊地質情況提出具體措施,確保施工保質保量的順利完成。
(2)加強施工隊伍素質的管理是確保夯擴樁施工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選擇有實力、有施工經驗、管理素質較好的施工隊伍,確保現場施工人員嚴格按規定要求施工,嚴格執行各工序施工驗收程式。
(3)做到施工全過程的質量監控與管理,這也是提高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協助、監督和要求施工單位高質量完成施工。
(4)明確影響質量的關鍵點,有針對性的採取加強管理措施,沉管夯擴樁關鍵在於:沉管位移量的要求、夯擴頭的控制、拔管速度的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鋼筋籠的製作吊放等,根據實際情況,對易發生質量事故的環節實行以預防為主,使事故防患於未然。
(5)總之,只要施工隊伍能夠正確認識到沉管夯擴樁施工的特點,施工中嚴格把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措施得當,質量問題完全是可以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