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山

沈金山近代漆藝術家。用自己的生命、生活、思考和全部的感情在創作漆畫,從他的畫中可以感受到豐滿的人生歷練和接觸心靈禪修後帶來的許多靈光和感悟。代表作品:《在路上》。

基本信息

1、藝術家沈金山
沈金山簡介:字綠溪,1987出生於福建安溪沈氏古建世家中,現為職業畫家。
2005—2009年就讀於廈門大學美術系雕塑專業。
2009—2011年進修於廈門大學陳金華漆畫研究室
參展情況:
2009漆畫《沉澱一號》入選文化部·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廈門美術館
2010漆畫《沉澱·失落的部落》入選上海世博會·中國美術作品展,並被收藏。【無錫美術館】
2010漆畫《沉澱·廈門都市》獲錦繡海西·福建省當代美術(晉京)大展優秀獎(最高獎)【中國美術館】
2011漆畫《殤》入選2011中國(廈門)第三屆全國漆畫展【廈門美術館】
2、工程師沈金山
沈金山 男,1939年5月生,上海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機械部第五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58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系,1961年轉入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1964年9月供熱供煤氣與通風專業本科畢業分配到該院,曾任技術處副處長、處長。30多年來,他承擔機械、汽車、電子、農牧、食品等工程設計60多項。從事暖通空調、潔淨車間、熱力工程、環保治理設計和冷庫、畜禽環境工程設計。1979年後參加國家科委下達的工廠化畜禽飼養重點攻關課題多項,擔任其中環境控制分課題負責人。將建築熱工等工程理論與畜禽生產相結合,以工程方法解決畜禽生產環境問題促進我國工廠化飼養業迅速發展。獲得機械工業部優秀設計二等獎1項,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90年代初在農業部雞舍縱向通風研究課題中參加決策和具體研究工作。參與大流量、低壓力農牧業專用通風機的投產研製工作。獲得節電30%~40%,產蛋率提高5%~10%,蛋雞全程產蛋突破15公斤的優異成績,獲得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他工作踏實,先後發表論文17篇。主要有《育肥豬舍建築內表面換熱係數αn的初步探討》刊於《農機學報》1980年第4期、《密閉式雞舍太陽輻射熱量及其夏季換氣量的計算》刊於《農機學報》1981年第4期《雞舍縱向通風》刊於《農業工程學報》1994年增刊。曾當選為第二屆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理事,第二、四、五屆畜牧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1994年被批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3、芒針大師沈金山
沈金山(1895~1968年),江蘇常州五進人,家傳針灸已歷數代,十五歲隨父行醫,耳濡目染,為今後芒針療法打下基礎。沈氏曾在江蘇、津冀一帶私人行醫30餘年,在針灸界頗有名氣,以其獨特的針術治癒許多頑疾。沈氏虛心求教,博採眾長,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不滿足於現有療效,遂受古代九針之一長針的啟發,探索和挖掘長針的治療特點和療效,首先從針具上進行改革,在1928年前後,採用29—31號細而有彈性的德國進口鋼絲製作針具。在手法上採用輕捻慢進徐徐而剌入的手法先在四肢穴位上進行探索性的實踐,取得成功。從針具的改革、手法的創新到針刺的深度均有新的突破,並打開禁針穴和禁深刺的穴位,突破因原來短而粗的針具不能深刺的局限性,使針刺療法具有獨特的深入性,即能穿過和透過某些組織、臟器深入刺激人體的深側神經和交感神經、神經乾和神經叢,將失去的神經支配和調節的某些組織和器官功能性的病變得以恢復。
芒針療法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星,是祖國醫學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內經》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以歷代醫家臨床實踐為指導原則,結合古代九針中的毫針和長針的特點,經沈金山多年探索改革發展研製出來的一種針治療法,針體5—8寸,特定疾病特定穴位1.2—2.5尺,如天突穴8—12寸,帶脈穴1.2—2.5尺。
1924年前後,沈氏已將芒針發展到5寸-2.5尺,探索出經驗特效穴位,即創用穴位達24個之多,並採用經絡學上的若干重點穴位和特效穴位,以形成一套獨特的治療方法。針體加長後,形如脈芒,故名芒針。芒針即能治療毫針所治的適應症,又補償了長針的不足,尤其對消化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及一些頑固疾病有獨特療效,深受廣大民眾歡迎,自此沈氏芒針療法自成一家,名聲鵲起。
解放前20餘年中,沈氏的針法醫道並未受到重視和推廣。解放後,芒針療法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1958年在全國中醫經驗交流會上沈氏芒針療法受到讚譽,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嘉獎,授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衛生醫藥技術革命先鋒稱號,獲中央衛生部技術革命先鋒金質獎一枚。同年派徒弟趙宏歧到北京市針灸門診部開展了芒針療法的教授和門診。
解放後從1952年隨著門診的增加和推廣,沈氏芒針療法收徒周佩娟、丁耐玲、周惠娟、趙宏歧四等人。1958年徒弟趙宏歧被北京市針灸門診部聘請參加工作。1958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了由北京市針灸門診部編寫的我國針灸史上的第一部介紹芒針的專科書籍,為今後在全同開展芒針療法的研究、傳授和推廣奠定了基礎。
1960年,天津中醫學院聘請沈金山大夫為中醫學院針灸教研組顧問,並帶領周佩娟、丁耐玲、周惠娟等三人參加中醫學院工作,成立了中醫學院芒針門診部,芒針療法跨入高等學府的講台。在此期間中醫學院芒針門診部為全國各地各大中醫院及部隊培養了大批進修培訓人員。1962年成立中醫院芒針門診部(地址在和平區成都道桂林路交口處)年屆64歲的芒針高手沈金山被任命為芒針門診部主任,我院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設立芒針專科門診的國有醫院,並帶中醫院學生閆莉、方廣才、孫蘭榮、楊兆鋼等人學習芒針,從此給中國芒針的發展奠定了組織基礎。在此期間,中醫學院成立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芒針科研小組,並起草編寫芒針治療學有沈霍夫、周約伯主編,參加編著者有馮振鐸、劉鴻裕、周佩娟、周惠娟、丁耐玲、沈家茅,審校沈金山,本稿於1966年定稿,但由於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芒針治療學未能出版。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這場席捲全中國的政治運動被後人稱為“十年內亂”,它使得我國社會經濟所有秩序都被打亂,原先的專家學者紛紛都被打倒,被迫接受批鬥,沈金山當時作為天津中醫學院教研組顧問和我院針灸專家首當其衝受到衝擊。
沈金山的家在和平區新興路協興里10號,這是一座擁有7間房屋的3層小樓,文革爆發的時候,一批又一批“紅衛兵”衝進了沈金山的家,家具被砸爛,書籍被拉走或者焚燒,沈金山一家被驅趕到樓下的一間陰暗小屋裡居住,沈家人的生活一下子跌進了地獄。
沈金山被打倒了,沈金山和妻子周佩娟經常無緣無故的被帶上街頭接受批鬥,昔日一些他曾無償救治過的患者也恩將仇報,對他拳打腳踢,沈金山的身體心靈遭受到了無情的打擊。當初因為一根芒針,沈金山和周佩娟兩人走到了一起,如今又是因為芒針,兩人共同蒙難,夫妻倆同時站在台上接受無情的不公平的指責、批鬥、甚至毆打,周佩娟還被剃了陰陽頭。
沈金山想不明白,為什麼那些“紅衛兵”像中了魔似的去整治自己,自己多年行醫,施醫舍藥,醫治無數患者,為黨和人民做出了貢獻,為何到頭來卻落得成為反動學術權威,走資產階級道路的帶頭人的下場,黑白顛倒了啊!
沈氏芒針療法在這場內亂中,成了封資修的東西,要掃地出門,就像一隻漂泊的小舟,隨時有被顛覆的可能。沈金山再也支持不下去了,頻繁的批鬥使沈金山不堪重負,強大的思想壓力和嚴重的體罰使沈金山的生命很快走到了盡頭。1968年10月,73歲的一代芒針大師沈金山突發心肌梗塞離開了人世,留下了芒針療法,也留下了遺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