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郎仲

沈郎仲

沈郎仲(1625-1697),字濟世,號鄂渚可人(取自《禮記·雜記下》:“其所與游辟也,可人也。”今意為武漢有才德之人),生於醫學世家,其父沈廣仁素與明代醫學大師李中梓交厚,加之郎仲天資聰穎,溫厚善良,於明思宗崇幀十三年(1640年)被李中梓收為徒,得其真傳。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沈郎仲(1625-1697),字濟世,號鄂渚可人(取自《禮記・雜記下》:“其所與游辟也,可人也。”今意為武漢有才德之人),生於醫學世家,其父沈廣仁素與明代醫學大師李中梓交厚,加之郎仲天資聰穎,溫厚善良,於明思宗崇幀十三年(1640年)被李中梓收為徒,得其真傳。
郎仲重視中醫理論研究,兼取眾家之長,對疾病病因、病理研究有獨到見解。清順治十二年被薦為太醫(1655年),宮中貢獻良多,因不滿宦場阿諛之風,多次託病欲辭太醫之職,清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帝戀其貢獻,準其請求,並賜白銀千兩,良田數傾。郎仲榮歸故里後,繼續行醫,建漢口太醫館(武漢太醫堂前身),著有《病機匯總論》十八卷,並培養了一代名醫馬元儀,對後世影響深遠。

求學之路

郎仲從小嗜好醫學,“博通群書,潛樂醫術。”當他十歲時,就已讀了許多書,特別是有關醫學的書。身為漢口名醫的父親沈廣仁本希望郎仲能考取功名,因見朝廷腐敗,官場黑暗,遂鼓勵其學醫,明思宗崇幀十三年,郎仲隨父一同拜見明代醫學大師李中梓,李中梓見郎仲聰明過人,用思精細其勤苦好學,意欲收其為徒,並發出“吾道之不孤,其有賴於朗仲也乎!的感慨,沈父與郎仲對名醫李中梓更是仰慕已久,當即郎仲願拜李中梓為師,期間局勢動盪,但郎仲不為外界環境所影響,經過十餘年的學習和實踐,終得李中梓真傳,並於清順治十二年被招為太醫。

太醫生涯

清順治十二年,國家選舉人才,共襄治理,文武兩途,允宜並重,沈郎仲因醫名響於國內,被征為太醫。清聖祖玄燁康熙二年,康熙帝因生母慈和皇太后佟佳氏病逝,傷心過度,胃腸不適,進食無味。宮中太醫多方調治無效,皇帝病情漸重,百醫束手無策。宮中有一康熙親信,聽聞太醫沈郎仲醫術高超,因好直言被同僚嫉妒,遂不被重用,便向康熙帝推薦。沈郎仲為康熙把脈診治,對症開方,數日病豁然而愈,康熙帝大喜,聞其嗜書如命,勤勉好學,特賜皇家珍藏醫書五套,以茲獎勵。而後清聖祖玄燁康熙六年,康熙帝南巡,沈郎仲奉詔侍從,隨駕武林(杭州),途中為人治病屢驗,著方調藥皆神效。皇帝感其學識,將其立為親信,回宮後又對其多加賞賜。然郎仲不滿宦場阿諛之風,反對用醫唯皇命是從,且好直言犯上,無果,遂於清康熙九年託病辭職,康熙帝戀其貢獻,準其回鄉,並賞賜白銀千兩,良田數傾。

創辦太醫堂

回鄉後,由於郎仲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且精於內科疑難雜症,尤其擅長治療“人面瘡”、金錢癬、白疕或松皮癬、反花瘡等一些皮膚類疾病,形成了自成一體的沈氏理論、沈氏藥方和沈氏經驗,因此漢口(今武漢)百姓希望他創辦醫館,能夠將其醫術流傳下來,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政治開明,康熙鼓勵民間開辦醫館,57歲的沈郎仲在這種背景下,創辦了漢口太醫館(今武漢太醫堂中醫院),在幾百年的歷史風雲中,醫館幾度處於關閉狀態,終在沈氏後人的努力下得以保存和流傳。改革開放後,國家鼓勵民營企業發展,漢口太醫館的後人緊跟時代步伐,吸取民間資本,在發揮中醫特色的同時,積極引進各種現代化的醫療設備和技術,並將漢口

沈郎仲太醫畫像沈郎仲太醫畫像
太醫館更名為武漢太醫堂中醫院。

學術貢獻

清順治十四年,由朝廷官員吳文良為首啟奏,希望將各地和私家醫學秘藏與世傳經驗良方,采其精粹,分門別類,匯為一編。 順治帝允奏,敕令沈郎仲、唐安華、楊謙、劉裕鐸等為總修官編纂醫書,於清順治十七年完成,凡80冊。此書共收醫書15種,內容依次為《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方論》、《四診要訣》、《運氣要訣》、《傷寒心法要訣》、《雜病心法要訣》、《內科心法要訣》、《幼科心法要訣》、《痘疹心法要訣》、《種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訣》、《眼科心法要訣》、《刺灸心法要訣》《正骨心法要旨》,後由康熙帝欽定嘉名《醫宗金鑒》。 《醫宗金鑒》是我國綜合性中醫醫書中較完善一種。自成書以來,這部御製欽定的太醫院教科書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
沈郎仲個人還著有《病機匯總論》十八卷,此書是編輯錄古代各家學說,參以作者見解加以歸納整理,使成系統,論述中風、中寒、暑症等六十餘種內科雜病。此書對後世中醫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史書評價

在整箇中國醫學史上,沈郎仲都是一位具有巨大貢獻的偉大中醫學家。他最大擅長便是用中藥良方調理胃腸,對於各種胃腸疾病的調治可謂是無所不精,可稱得上胃腸疾病中藥調理貢獻最大的醫學大師。史書稱其為“漢口醫學奇才”,它也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宗師”。無論其醫學理論,還是治學態度都是值得後人珍惜和學習的寶貴遺產,特別是他謙恭好學與悲天憫人的精神更是後世習醫者的光輝典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