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渭壽

沈渭壽

沈渭壽,男,甘肅景泰縣人,1958年生。理學博士,研究員,生態保護與修復學科首席專家,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研究室主任、第一屆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委員、國家環境影響評價審查專家、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沙漠分會常務理事、南京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人物簡介

年來主要從事生態環境保護和荒漠化防治理論與技術的研究,曾擔任全國生態現狀調查與評估技術組副組長,中國中東部地區生態環境現狀遙感調查華中華南華東組組長。先後赴非洲和南美洲幫助馬里和厄瓜多制定荒漠化防治國家方案。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高技術套用部門發展項目“區域生態承載力研究”、科技部社會公益研究項目“西部內陸河流域生態承載力與生態安全研究”、鐵道部重大建設工程項目“青藏鐵路生態影響評價”、江蘇省環保科技項目“江蘇省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估、江蘇省和湖北省生態功能區劃”等30多項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在科學通報、生態學報等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著有《青藏鐵路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礦山生態破壞與生態重建》等專著。

生態保護與修復首席專家,甘肅省景泰縣人。1983-1998年在中國科學院學習工作,1998年晉升為研究員,1999年調入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組建生態保護研究室。現任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保護與氣候變化回響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沙漠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與自然保護分會理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顧問、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多年來主要從事生態環境保護理論與技術的研究,曾擔任全國生態現狀調查與評估技術組副組長,中國中東部地區生態環境現狀遙感調查華中華南華東組組長。近年來先後主持完成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40餘項,發表研究論文80餘篇,專著5部。先後獲全國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環境保護部西部生態調查先進個人、“十一五”國家環境保護科技工作先進個人、2006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三等獎、2011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2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科研項目

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的子課題“氣候變化對典型有害生物的影響”,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西藏地區生態承載力與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 “青藏高原生態退化與環境管理”、“典型礦山生態恢復技術評估與環境管理研究”,內蒙古環保科技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對策研究”,江蘇省環保科技項目“江蘇省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區域規劃研究”,“上海市青浦區生態區建設規劃研究”, “山西段王煤業兼併重組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等。

代表論著

沈渭壽,李海東著. 雅魯藏布江流域風沙化土地遙感監測與生態恢復研究. 2012年8月,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沈渭壽,張慧,鄒長新,燕守廣,趙衛等著. 區域生態承載力與生態安全研究. 2010年8月,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沈渭壽,張慧,鄒長新著.青藏鐵路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2005年1月,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沈渭壽,曹學章,金燕著.礦區生態恢復與生態重建. 2004年9月,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黃自琛,沈渭壽著. 乾旱區植物的水分關係與耐旱性. 2000年7月,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論文

Weishou Shen,Haidong Li,Ming Sun,Jiang Jiang.Dynamics of aeolian sandy land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of Tibet,China from 1975 to 2008.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86-87(2012)37-44

Weishou Shen, Dong Liu, Di Ji, Haoyun Shen,Naifeng Lin. Dynamics and Driving Forces of the Alpine Wetlands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of Tibet, China.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2,67:1037-1042

Shen Weishou,Ji Di,Zhang Hui,Yan Shouguang,Li Haidong,Lin Naifeng.The Response Relation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NDVI over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World Academy of Science,Engineering and Technonlogy,59 2011

SHEN Weishou, ZHANG Hui, ZOU Changxin. Approaches to prediction of impact of Qinghai-Tibet Railway construction on alpine ecosystems alongside and its recovery.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49 No.8 April 2004:834-841

Weishou Shen Desertific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on The Tibetan Plateau , China. Journal of Arid Land Studies. 1998,7s.

Weishou Shen, 2001. Sand Dune Stabilization with Plants in China.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with Plants. Edited by Dov Pasternak and Arnold schlissel. 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New York.

Shen Weishou. 1998. Process of Moving Sand Dune Stabilization After Air- seeding in Maowusu Sandyland, Chinese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earch.34(4) Allerton Press, Ino. / New York.

沈渭壽,李海東,林乃峰,張濤,袁磊,孫明,孫俊,紀迪。雅魯藏布江高寒河谷流動沙地適生植物種篩選和恢復效果。生態學報,2012,32(17):5609-5618

燕守廣,沈渭壽,鄒長新。中國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環境科學與管理。2012,37(6):1-4

李海東,沈渭壽,鄒長新,袁 磊,紀迪。雅魯藏布江山南寬谷風沙化土地土壤養分和粒度特徵。生態學報,2012,32(16):4981-4992

李海東,沈渭壽,林乃峰,袁 磊,孫 明,紀迪。雅魯藏布江中遊河岸交錯帶沙地土壤水分的空間異質性。農業工程學報,2012,28(6):150-155

趙衛,沈渭壽*,鄒長新,李海東。雅魯藏布江源頭區居民點分布的影響因素. 山地學報,2012,30(6):728-736

孫明,沈渭壽,謝敏,李海東,高菲。基於光譜特徵的雅魯藏布江源區草地類型識別。國土資源遙感,No.1,2012:83-89.

鄒長新,沈渭壽*,趙留輝,張慧,李海東。西北寒旱區鐵路建設生態系統完整性影響評價研究—以蘭新鐵路二線民樂至玉門段為例。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2,28(6):

趙 衛,沈渭壽。海峽西岸經濟區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套用生態學報,2011,22(12):3272-3278

趙衛,沈渭壽,張慧,孫明,孫俊.後發地區生態承載力及其評價方法研究——以海峽西岸經濟區為例.自然資源學報,2011,26(10):1789-1800

楊兆平,沈渭壽,孫明,孫俊,李海東. 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風沙化土地砂生槐群落結構特徵[J]. 套用生態學報, 2011,22(5): 1121-1126.

楊兆平,高吉喜,沈渭壽,劉波,鄒長新。基於文獻分析的中國生態服務研究.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1,27(6):1-7

沈渭壽,燕守廣,鄒長新,張慧.江蘇省生態功能區劃與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研究。中國科技成果。2011,22:19-23

鄒長新, 沈渭壽, 劉發民. 礦山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初探[J]. 中國礦業, 2011, 20(8): 56-60.

李海東, 沈渭壽, 方穎, 燕守廣, 張慧, 趙衛. 雅魯藏布江中遊河岸帶幾種主要沙生植物種群點格局分析 [J]. 植物生態學報, 2011, 35 (8): 834–843.

李海東, 方穎, 沈渭壽, 孫明, 佘光輝. 西藏日喀則機場周邊風沙源空間分布及近34年的演變趨勢[J]. 自然資源學報, 2011, 26(7): 1148-1155.

李海東, 沈渭壽, 佘光輝, 孫明, 林乃峰。西藏高原砂生槐種群生活史特徵[J]. 水土保持通報, 2011, 31(3): 36-39.

李海東,沈渭壽,佘光輝,孫明,袁磊,林乃峰。西藏砂生槐種群結構與點格局分析[J]. 中國沙漠,2011,31(6) :1443-1448.

孫俊, 張慧, 王橋, 沈渭壽. 基於環境一號衛星的太湖流域地標溫度與地表類型的關係分析[J]. 環境科學研究, 2011, 24(11): 91-97.

孫俊, 張慧, 王橋, 沈渭壽, 孫明. 利用環境一號衛星熱紅外通道反演太湖流域地標溫度的3種方法比較[J].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 2011, 27(2): 100-104.

李海東, 沈渭壽, 孫明, 孫俊。 西藏拉薩機場周邊風沙源空間分布及演變趨勢。生態學報2010,30(21):5716-5727

顏長珍,沈渭壽等。生態環境變化對舟曲“8.8”特大山洪土石流發生的影響分析。水土保持學報。2010,24(6):258-262

燕守廣,沈渭壽,鄒長新,趙衛。長江三角洲地區複合生態系統生態承載力研究。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0,26(6):529-533

鄒長新,沈渭壽,張慧。內陸河流域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安全評價研究——以黑河流域為例[J]。環境監控與預警,2010,(3):9-13

李海東, 沈渭壽, 趙衛, 孫明, 孫俊. 1957—2007年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降水變化的小波分析. 氣象與環境學報, 2010, 26(4): 1-7.

孫明,沈渭壽,李海東,張慧,孫俊。雅魯藏布江源區風沙化土地演變趨勢。自然資源學報。2010,25(7):1163-1171

袁磊,沈渭壽,李海東,張慧,鄒長新,孫明。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區域風沙化土地演變趨勢及驅動因素。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J].2010,26(4):301-305

李海東,沈渭壽,佘光輝等。雅魯藏布江源區近35年氣候變化特徵。水土保持研究。2010,17(5):63-67

李海東,沈渭壽,鄒長新,袁磊。雅魯藏布江源區土壤侵蝕特徵。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J].2010,26(1):25-30

燕守廣,沈渭壽,鄒長新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14):0-0

沈渭壽,李海東,張濤,鄒長新,燕守廣,袁磊。西藏高寒風沙化土地飛播可行性。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J].2009,25(1):106-111

沈渭壽,鄒長新,張慧。基於RS和GIS的黑河流域生態安全評價。中國科技成果。2007,09:12-14

燕守廣, 沈渭壽, 江峰琴. 江蘇省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分類及建立方法.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 2007, 23(1): 16~18

燕守廣, 沈渭壽, 江峰琴. 江蘇省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研究.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專刊). 2007, 17(4): 425~429

張慧, 沈渭壽, 王延松. 臨策鐵路沿線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評價.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 2007, 23(2): 33~35

沈渭壽,曹學章,沈發雲. 中國土地退化的分類與分級.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J].2006,22(4):88-93

沈渭壽,鄒長新. 道路與生態的博弈[J]. 生命世界,2006,(7):36-41

王金南,萬軍,沈渭壽等。山西省煤炭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研究。《生態補償機制與政策設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242-251。

楊春艷,沈渭壽,繆啟龍. 水資源承載力的研究進展[J].農機化研究,2006,(1) :16-20

劉莊,沈渭壽,車克鈞,鄒長新,張慧.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承載力分析與評價[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 2006,22(3): 19-22。

苑韶峰,鄒長新,沈渭壽,張慧,楊麗霞. 敦煌鐵路工程建設的土地荒漠化影響[J]. 土壤通報, 2006, 37(3): 452-455

楊春艷,沈渭壽,繆啟龍. 水資源承載力的研究進展[J].農機化研究,2006,(1) :16-20

沈渭壽,張慧,鄒長新. 青藏鐵路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M].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

曹學章,沈渭壽,唐曉燕. 建立我國生態環境標準體系的初步構想[J].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 2005, 21(4): 77-80

張慧,沈渭壽,王延松等. 黑河流域草地承載力研究[J]. 自然資源學報, 2005,20(4): 514-521

阮仁宗,馮學智,肖鵬峰,沈渭壽,張慧. 洪澤湖天然濕地的長期變化研究[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 29(4):57-60.

沈渭壽,張慧,鄒長新,曹學章,唐曉燕. 青藏鐵路建設對沿線高寒生態系統的影響及恢復預測方法研究. 科學通報,2004,49(9):909-914 (SCI)

張慧,沈渭壽,江臘沙,鄒長新. 青藏鐵路沿線景觀保護評價方法研究[J]. 生態學報, 2004,24(3):574-582。

張慧,沈渭壽,張華,鄒長新,曹學章. 青藏鐵路建設對沿線景觀格局的影響[J]. 農村生態環境, 2004, 20(3): 20-23

鄒長新,沈渭壽. 生態安全研究進展[J]. 農村生態環境, 2003,19(1): 56-59

張慧, 沈渭壽, 鄒長新. 青藏鐵路景觀視覺管理系統研究[J]. 自然資源學報, 2003, 18(6): 719~725

鄒長新, 沈渭壽, 張慧. 新建青藏鐵路施工期土壤侵蝕預測[J]. 水土保持通報, 2003, 23(6): 15~25。

劉莊,蔣建國,沈渭壽,施少華. 太湖流域湖泊灘地資源及其開發利用[J]. 農村生態環境,2003,19(4):27-30

劉莊,謝志仁,沈渭壽. 提高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水平的新思路--GIS與層次分析法的結合[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03,12(2):163-168

劉莊,沈渭壽,吳煥忠. 水利設施對淮河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J].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3,19(2):77-81

胡孟春,張永春,繆旭波,沈渭壽,馬榮華. 張家口市壩上地區生態足跡初步研究[J].套用生態學報,2003,14(2):317-320

吳煥忠, 沈渭壽,曹學章.李凌. 厄瓜多荒漠化概況[J]. 世界環境,2001,(4):39-41

沈渭壽,吳煥忠.黃河源區生態破壞現狀及保護對策[J].農村生態環境,2000,16(1):1-4

沈渭壽,金燕,關有志,劉玉璋. 陝—甘天然氣管道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及防治對策[J]. 環境科學研究,1999,12(6):54-56

沈渭壽. 毛烏素沙地飛播植被演替的階段與速度[J]. 林業科學,1999,35(3):103-108

沈渭壽, 楊萍. 西藏拉薩市土地沙漠化現狀與趨勢[J]. 中國沙漠,1999,19(1):33-37

沈渭壽. 毛烏素沙地飛播植被現狀與評價[J]. 中國沙漠,1998, 18(2): 143-148

沈渭壽.毛烏素沙地3種飛播植物種群分布格局的研究[J].中國沙漠, 1998, 18(4): 372-378

沈渭壽. 西藏山南地區沙漠化現狀與趨勢[J].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1998, 12(2):36-43

沈渭壽. 毛烏素沙地主要飛播植物種群的消長動態[J]. 植物生態學報,1997,21(4):328-334

沈渭壽. 雅魯藏布江中游沙地植物區系與阿拉善荒漠植物區系的比較[J]. 中國沙漠,1997 17(1): 20-26

沈渭壽. 雅魯藏布江中游沙地植被的分類與排序[J]. 中國沙漠,1997,17(3):269-273

沈渭壽. 雅魯藏布江中游沙地植物區系特徵[J].植物分類學報,1996,34(3):271—281

沈渭壽. 毛烏素流動沙地飛播後沙丘的固定過程[J]. 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 1996,2(1):17—21

沈渭壽. 毛烏素流動沙地飛播後基質的變化與播區植被的演變[J].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1996, 10(3):63—68

趙興梁, 沈渭壽, 何欣東. 從國內外植物固沙經驗展望我國沙地建立樟子松用材林基地的前景. 紀念錢學森建立沙產業理論10周年文集.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年7月第一版,83—92

沈渭壽. 毛烏素以流沙為主的沙漠化土地飛播植被的演變及沙丘的固定過程. 博士論文資源庫。1994

沈渭壽. 西藏“一江兩河”中部流域地區流沙的治理[J].西藏科技,1994(2): 21-25。

沈渭壽. 寧夏沙坡頭地區植物小志.《流沙治理研究》第二集.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1991

沈渭壽. 沙坡頭地區沙地人工植被的群落學特徵[J]. 中國沙漠, 1988, 8(3):35-40

沈渭壽. 油蒿在沙坡頭地區沙地植被演替中的地位[J]. 中國沙漠,1986,6(4):9-1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