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欽榮

沈欽榮

沈欽榮,男,1963年12月生,浙江省紹興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浙江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紹興市首屆名中醫,浙江省中醫藥重點學科骨傷科學科帶頭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越醫文化傳承人。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沈欽榮,主任中醫師,畢業於浙江中醫學院,浙江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在國家級中醫骨傷基地文登整骨醫院進修1年。紹興市中青年名中醫。根據患者骨折部位、類型及體質的不同,選擇手法或手術最佳方案,尢其擅長關節骨折、兒童骨折。對骨關節病、腰腿痛專病研究,研製特色外用處方靈仙痛消散、抗痿通痹搽劑。已形成了手法復位、辨證用藥、手法手術結合、治養並重、專病研究的診療風格。2項課題均獲省級三等獎,出版專著3部,發表省、國家級論文50篇。

主要經歷

沈欽榮於1985年畢業於浙江中醫藥大學,此後一直從事中醫骨傷診治工作,至今已有27年之久。

社會職務

沈欽榮系紹興市中醫藥文化研究所副所長、紹興市中醫院骨傷科主任中醫師,為浙江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省中醫藥重點學科骨傷科學科帶頭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越醫文化代表性傳承人、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出版著作

1986年,沈欽榮開始發表中醫傳承方面的相關論文,至今已有近百篇。同時,他還參加編訂了很多著作,如《紹興市衛生志》、《紹興醫藥文化》等。2007年,沈欽榮在自己撰寫的文稿《關於建立醫患關係第三方管理系統》中提出了醫患關係第三方調處的建議,隨後,在市政協六屆九次常委會上他作了專題發言,得到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目前已在全市推廣,實行三年之久。2009年,沈欽榮在目睹名醫之墓被嚴重損壞之後,撰寫了《名醫之墓岌岌可危,建議將曹炳章墓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議,此建議經《紹興日報》及紹興人民廣播電台等多家媒體報導後,受到了有關單位的重視。如今,在沈欽榮的呼籲和聯繫下,曹炳章墓已被市文物局列入文物普查名錄,同時也有醫藥公司準備出資重建。

學術內容

擅治骨折傷筋、風濕骨痛、膝骨關節炎、頸椎病、腰突症、骨質增生症、骨質疏鬆症等,研製特色外用處方靈仙散、藥枕方、外洗方等,已形成辨證用藥、藥術兼施、治養並重的診療風格,對中老年人骨關節病、筋骨酸痛的膏方調理深有研究。

沈欽榮認為“中醫骨傷,看的是‘病的人’,同樣的病,不同的人,我們中醫在治療上會採取不同的方法,這需要辨證施治”。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沈欽榮帶領他的團隊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科學研究中,如今,他主持的“靈仙痛消散”熱熨治療腰椎間盤源性腰腿痛臨床研究、抗痿通痹搽劑外用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相關性研究、“壓、端、牽”手法復位旋後背伸位夾板外固定治療兒童橈骨遠端骨折臨床研究、“三六九”傷科學術思想及經驗研究等四項成果,其相關研究水平均已達到了省內領先,並分獲省、市三等獎。同時,沈欽榮在科研繼教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今年所推出的一個國家級繼教項目,正是由他擔任了項目負責人。

主要成就

沈欽榮為了能夠最有效地減輕病人的疼痛,他搜遍了古代經典醫書上關於治療腰腿痛的方法,並取現代醫家之所長,再加以自己的思考和摸索,最終研製出了“靈仙痛消散”。這一外敷藥以其損傷小、使用方便,療效突出等特點而備受患者喜愛。

作為紹興市中醫藥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沈欽榮同時也是越醫文化的傳承人。他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之餘,常常埋首於艱澀的古文之中,津津有味地尋找著古代越醫文化典籍的精髓之所在。為了越醫文化的發揚光大,沈欽榮在大量閱讀越醫典籍的基礎上,先後撰寫了《紹興醫藥文化》、《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讀本——傳統醫藥》、《越醫名家名著名方》等著作。他的這些著述,幫助越醫在2007年成功申請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我市召開首屆越醫文化論壇暨張景岳學術思想研討會,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要籌辦者,沈欽榮所撰寫的《越醫文化》、《越醫千年》等書稿受到了與會者的普遍好評。如今,為了進一步弘揚越醫文化,沈欽榮還與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社合辦了《越醫溯源》欄目,同時,他主持的《越醫文化研究》課題已列入2011年浙江省中醫藥科技基金項目。目前,在他的推動下,“越醫”已經註冊了商標。

另外,沈欽榮的2項課題均獲省級三等獎。

個人生活

沈欽榮 沈欽榮

工作之餘,沈欽榮就仿如一位從詩書古韻中走出的古代學者,睿智中不乏古之學者的嚴謹。作為我市中青年書法家,沈欽榮酷愛書法,他認為,書法就是一種休閒,同其他鍛鍊休閒活動是一樣的道理,練書法是寫與欣賞的結合,能幫助人調節情緒。他在大學期間就獲得過書法類的獎項,而這個興趣愛好也一直延續至今。如今,他基本上一周會寫4—5次,每次要練一個小時。他臨摹的主要是一些在中醫看來比較平和的帖子,如《心經》、《蘭亭序》、《千字文》等。作為一名骨科診療專家,沈欽榮實現了工作與個人喜好的完美融合。書法與中醫養生,成了沈欽榮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時也造就了沈欽榮儒雅的學者之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