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沈德緒,1935 年進嘉興二中學習。1937年11月,日軍入侵嘉興,學校被迫解散,他背井離鄉到安吉山村避難。因求學心切,於1938年2月翻山越嶺至於潛,再搭船繞道桐廬、金華,經永康至麗水碧湖,就讀於當時的浙江省立臨時聯合中學。1942年,日軍進犯麗水,學校被迫解散,沈德緒和8個同學變賣衣物,湊錢往福建避難。途中常遇敵機轟炸掃射,沈德緒衣物失竊,身無分文,飢病交加。幸遇愛國人士嘉興秀州中學校長顧惠人在江西贛中開辦基督教聯合中學,遂前往投奔,在贛州繼續讀書一年,完成了高中學業。這段顛沛流離的生活,磨鍊了他刻苦學習、不畏艱辛、勇往直前的意志。1943年夏,江西全省會考和升學考試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進當時遷址於貴州湄潭的浙江大學農學院園藝系,這是他一生中關鍵性的轉折,確立了今後學習和事業的方向。
在湄潭時,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國家提供的一伙食費很少,沈德緒參加工讀,獲得少量報酬貼補生活。他深感求學機會來之不易,學習非常刻苦,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並熱心於公益活動。在學生自治會中,他被選為生產部長,帶領同學種植蔬菜,養家禽,改善一伙食,深得老師和同學的讚賞,還獲得竺可楨校長授予的大功獎。他業餘愛好廣泛,曾被選為學生部康樂部長,帶領同學開展文娛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他組織的海吼歌詠隊,大唱抗日歌曲,喚起抗戰到底、爭取勝利的信心和決心,成為當時校園裡艱苦環境下的一個歡樂集體。1945年抗戰勝利後,浙江大學遷回杭州原址復學。1947年夏,沈德緒大學畢業獲得學士學位,被選留在園藝系任助教,兼職籌建園藝場,開展果樹、蔬菜的引種工作。1956年起,他開始著重於果樹育種的教學和研究,並以桃、梨為主要研究對象。在引種的基礎上,又開展了實生選種和雜交育種。即使在政治運動頻繁的年代,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在處境十分艱難的情況下,也堅持試驗研究從未間斷,一批可貴的育種材料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這些既是現場教學的好材料,也是他育種的原始材料,為以後出成果、出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78年,科學的春天到來了。他更加精神煥發地投身於教學和科研。這一年,他被首批列入中國果樹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並被推選為全國高等農業院校試用教材《果樹育種學》的主編。1985年,他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果樹學科的博士生導師。同年,浙江農業大學果樹學科被列為浙江省重點學科,他任學科負責人。
1983年以後,沈德緒在教學方面主要側重於研究生培養,已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5名,還將其中的一部分推薦出國深造。科研方面著重於桃、梨等果樹的雜交育種,並結合進行性狀遺傳規律,早期鑑定和果樹童期等理論研究,為加速育種進程提高育種效率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結合培養研究生,加強生物技術在果樹育種上套用的研究。他在果樹育種研究方面成績顯著,共獲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4項,其中有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和科技成果推廣一等獎各1項。
沈德緒熱心社會工作,曾任浙江省園藝學會理事。1977年學會恢復活動後,歷任常務理事、副理事長。1985-1993年間,還連續擔任兩屆理事長。1957年,他應中國園藝學會邀請,負責編輯出版中國園藝方面公開發行的《園藝通報》雜誌,3年共連續出版了3卷13期,對傳播科技知識、交流技術經驗起了良好的作用,並為以後《園藝學報》的編輯出版奠定了一定的基礎。1989年,他被選任為中國園藝學會常務理事。1993年,中國柑橘學會成立,他被選任為首屆副理事長。1983年他還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聘為全國農業系統博、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專業評議組成員,曾參加1983、1985和1989年三次全國性評審工作。
沈德緒平易近人,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對同事、對晚輩,無論工作、生活,總是關心備至。他在課堂上是嚴師,課後與學生打成一片。他的備課教案井井有條,且每年都充實新內容,做到不斷完善提高。他工作一貫認真細緻,一絲不苟,重要的事都作詳細的記錄,保存著大量個人檔案,包括手稿、筆記,會議資料、照片、信件,等等。由於他活動領域廣泛,保存的材料豐富、完整,杭州市檔案館已將他列為科學家檔案保存的典型,分期分批地收藏他的檔案資料。他辦事非常重視工作方法和效率,除了思想高度集中,充分利用時間外,所用的資料、檔案、工具、物品都分門別類,有條不紊,因此功效倍增。浙江電視台高度評價他的這種優良作風,曾以“效率教授”為題,對他作過電視報導。
人物年表
1923年11月2日 出生於浙江省嘉興縣。
1936-1937年 在浙江省嘉興二中學習。
1938-1942年 在浙江省立臨時聯合中學學習。
1942-1943年 在江西贛江基督教聯合中學學習。
1943-1947年 在浙江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47-1954年 任浙江大學農學院、浙江農學院園藝系助教。
1954-1978年 任浙江農學院、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講師。
1978-1981年 任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981-1985年 任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1985年至今 任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術成就
沈德緒在學生時代受到師長們愛國主義思想和“求是”、“勤樸”校風的薰陶,親身體察到在當時學校幾度搬遷的十分艱難困苦條件下,老師們仍孜孜不倦,忠誠教育事業,忘我地培養青年一代,深感教師職業之崇高。因此,大學畢業被留校任教,正符合他的第一志願。他決心向師長們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全身心地傾注於教育事業。他常說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傳授知識,培養技能,而且自己首先應該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學生樹立模範形象。他熱愛教育,也熱愛園藝專業,在教學崗位上,高度負責,精益求精。他先後主講過遺傳學、果蔬選種及良種繁育學、果樹育種學、園藝植物遺傳學、果蔬育種進展及現代果蔬科學等課程。他先後主編了4本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園藝系用的課本,緩解了園藝類教材不足的狀況。他知識面廣,學術造詣深,並勤於動手。他掌握嫁接、修剪等操作技術,在田間設定直觀教材,還親自製作標本,繪製圖表,拍攝照片,形成系統的教學輔助材料。沈德緒理論聯繫實際,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深入淺出,並且十分講究教學法。在浙江農業大學他第一個舉辦電視教學現場觀摩會,深受與會者好評。他從教至今已有50多年,曾6次榮獲上級頒發的優秀教學工作獎。
沈德緒在學生時代就十分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除認真學好必修課程外,還親自動手種植蔬菜,把課堂學習到的園藝知識在生產實踐上套用,邊學邊做。畢業後從教期間兼管園藝場籌建工作,他吃住都在場內,和農工們打成一片,開展果樹和蔬菜的引種工作,從規劃設計到建立生產園和標本園,處處親自動手,以後又開展蔬菜和果樹的選種和育種工作,長期堅持在生產第一線。他深知“育種工作是屬於套用範疇,育種者必須參與實際操作”。他主講遺傳學課程,能夠很好地指導育種實踐,有效地提高育種效率,而通過各種選種育種的實踐活動,又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豐富和驗證了教學內容,因而收到了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效果。早在40年代,他與其師吳耕民共同進行蔬菜引種和選育種工作,曾從杭州市郊古盪的農家蘿蔔引種後經7年系統選擇,育成了全國聞名的浙大長蘿蔔。後又從國內外引進的番茄品種中選出早雀鑽、真善美等品種,在生產中推廣套用,成為浙、滬一帶50-60年代的主栽品種。在桃、梨等果樹的育種工作中,他也十分注重實踐。在“文化大革命”的動亂年代,他“獨居”在該校設於臨安山區的果園中整整達6年之久,親自保護了從校園搬遷過去的一大批桃、梨等果樹育種材料,進行連續觀察記載,保證了數據、資料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為以後陸續育成許多新品種奠定了基礎。深入第一線,親自動手的育種工作實踐,使他在果樹育種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同時,研究成果也為教學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為提高教學質量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從50年代起,沈德緒就從事果樹育種和遺傳學的教學、科研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961年受農業部委託,主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試用教材《果樹選種及良種繁育學》上卷果樹部分。1980年主編全國統編試用教材《果樹育種學》,1986年經修訂作為正式教材出版。1993年他又主編完成配套教材《果樹育種實驗技術》,作為果樹育種學教學中的實驗、實習指導教材。1947年,沈德緒籌建園藝場時就開始了果樹引種工作;50年代中期,在引入127個桃品種和68個梨品種基礎上開展了引種和雜交育種工作。1967年選育出桃新品種‘林玉’,1966年和1968年分別選育出梨新品種杭青和黃花,以後又育成了綠雲、雅青、西子綠、新杭等系列配套梨品種,在生產上推廣套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沈德緒注重育種中性狀遺傳規律等理論方面的研究,先後發表“梨早實性遺傳的研究”等學術論文60多篇,出版《園藝植物遺傳學》、《番茄研究》、《桃、李、杏櫻桃育種進展》等專著或譯著等7部,還編印了《果樹育種選擇》、《果樹育種參考資料》和《梨育種研究》等資料,為中國現代果樹育種學科的發展和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最近,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了獲得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資助的《柑橘遺傳育種學》專著,對中國柑橘育種學科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沈德緒還曾發起成立全國性的桃研究協作組和華東地區梨育種研究協作組,以後得到農業部的肯定和支持,下達協作課題項目並予以資助,有效地推動了有關研究工作的開展。自1978年以來,他主持全國性的果樹育種研討會5次;主持全國果樹育種學統編教材編寫組會議6次;他本人還應邀到全國20個省市作果樹育種的專題報告70餘次,深受同行們的歡迎。
果樹實生苗開始結果遲,使果樹育種的周期長,進展緩慢。沈德緒認為,加速育種進程,提高育種效率是果樹育種上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他以此作為育種理論研究的方向,結合桃、梨、葡萄、柑橘等果樹品種選育,從性狀遺傳規律、早期鑑定和縮短童期等三方面進行理論與實踐的探索研究。他首先從廣泛收集種質資源入手,進行詳細的觀察比較,開展不同年份的較大規模雜交育種,在雜交時選配遺傳上不同生態型的童期短的親本組合,以奠定早實性種質基礎;對所獲得的雜種群體或個體,按其童稚度進行早期鑑定,以預選出早結果的株系;同時還套用綜合農業技術措施,包括套用激素等手段調控生長和開花結果,以縮短童期。此項研究堅持多年,試驗結果證明了梨實生苗可以採取措施,使其在第二、三年時開花結果,比常規育種方法縮短2~3年,以此加快育種進程,提高育種效率。試驗過程中,他還發現了一些早實性的種質,可供進一步研究利用。根據研究結果,他著述了《果樹童期與提早結果》一書,提出“童期可以縮短”的創新論點,深得同行們的支持和讚賞。上述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果樹童期及其調控”、“果樹育種中的早期鑑定”等4項立題資助和有關部、省級的“果樹種質特性及遺傳規律研究”、“梨育種研究”等4項立題資助,有力地推動了此項研究進一步深入。
近年來,隨著生物技術與分子生物學的進步和發展,沈德緒還進行基因的檢測、克隆及基因調控等新技術育種研究,走在國內同類研究的前列。他是中國現代果樹育種學科的帶頭人。
沈德緒多年來一直堅持體育鍛鍊。雖已年逾古稀,但工作起來仍精神飽滿,精力不減。最近幾年,他還積極參加長跑、桌球、腳踏車等各項比賽,獲得了學校授予的“發展學校體育運動突出貢獻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如今,他自覺體力、年齡還是壯年,心理年齡是青年,並風趣地說自己“貢獻年齡還是少年,應該任重道遠,老當益壯,多做貢獻”。
沈德緒從教50年來,勤於工作,樂於奉獻,為中國的園藝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崇高的聲譽。他已被列名入傳《中國當代名人錄》、《中國當代自然科學家傳》、《當代中國科技名人成就大典》及《世界名人錄》 。他曾說:“生命在於運動,力量來自鍛鍊,天才在於勤奮,效率來自方法,生命的價值在於貢獻”。1990年,國家教委為他頒發了榮譽證書,上面寫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主要論著
1 沈德緒,徐正敏.番茄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
2 沈德緒.果蔬選種及良種繁育學(上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1
3 沈德緒,陳華清.桃果實和種胚發育的研究.園藝學報.1962,1(1)
4 沈德緒,華英.玉露桃實生後代的變異和選種研究.園藝學報.1962,1(3)
5 沈德緒.柑桔實生樹的遺傳動態與實生繁殖和選種問題。園藝學報.1963,2(4)
6 沈德緒,李載龍,鄭淑群.梨早實性遺傳的研究.遺傳學報.1978,5(3)
7 沈德緒,李載龍,鄭淑群.梨物候期間的相關性和相關遺傳.園藝學報.1980,7(4)
8 沈德緒,景士西,陳振光等.果樹育種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
9 沈德緒,李載龍,鄭淑群.梨雜種在生長量與童期相關問題的研究.園學藝報.1982,9(4)
10 沈德緒,林伯年.園藝植物遺傳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85
11 沈德緒,景士西,陳振光.等果樹育種學.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
12 Shen D,Lee T.The origination and evolution of peach germplasm.Intem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1988
13 沈德緒,林伯年.果樹童期與提早結果.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14 沈德緒,魏文娜,林伯年等.果樹育種試驗技術.北京:農業出版社,1992
15 Shen D,Lin B,Chen D.Recent advances in Chinese pear breeding and genetics in China.Acta Horticulturae.1994(6):367
16 沈德緒,王元裕,陳力耕.柑橘遺傳育種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