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別具特色的開幕式大巡遊外,中國沈家門漁港民間文化大會還安排了“南腔北調”街頭絕活表演、大型交響音樂會、百架鋼琴演奏會、工藝書畫展覽、鄉鎮民間民俗精品節目展演、民間民俗體育大會、海鮮美食品嘗等數十項中小型的文化活動,其中不少特色文項目受到了世人的矚目,成為大會的亮點。如全國舞龍邀請賽,來自全國各地的1 5條蛟龍匯聚東海,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龍文化的神奇魅力。其中普陀區也有兩條龍參加了比賽,一條是風景名勝區朱家尖的女子舞龍隊,另一條是勾山街道的男子舞龍隊,兩條龍一剛一柔,極具海洋特性。“東海浩歌”大型原創歌舞專場把普陀區作者上世紀70年代以來創作的文化精品進一步挖掘、提煉和包裝,匯集成一台具有濃郁海洋特色和文化氣息的大戲。舟山方言小調《四汛漁歌》、搖滾快板《漁港新城》、群舞《喔,漁娘》、歌曲《漁村人家》、《普陀放歌》等,再配上演員白背心、藍龍褲、高雨靴的裝扮,使得整台戲散發著漁家人原汁原味的勞動生活氣息。傳統節目跳蚤舞(以傳說中濟公斗火神的故事為題材)與高蹺結合起來,讓舞者在高蹺上表演,成為普陀的一絕。去年普陀的高蹺跳蚤舞還應邀到玉環縣的海島藝術節上作了表演。翁州走書是普陀傳統的民間說唱,伴唱餘音悠長,韻味獨特,已有百餘年的歷史,通過民間文化大會,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再次煥發出了光彩。據統計,兩屆民間文化大會共吸引遊客和觀眾88萬人次,有力地提升了民間民俗文化的品位,弘揚了優秀的民族文化,擴大了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屆

各式各樣的漁船載著漁民藝人從各個小島四面八方匯攏到沈家門漁港內,在眾人面前一展自已的拿手好戲。這次活動是浙江普陀歷史上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民眾文化活動,共有近2000漁民演員參加表演。舉辦民間民俗大會,旨在通過海島民間民俗文化的展示,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展示時代風貌,豐富人民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提升舟山普陀旅遊之都的形象。這次大會有“樂滿漁港”海上、沿港大巡遊,精彩民間絕活踩街巡遊,“魚躍龍門”漁港燈會,“漁都風情”廣場文藝演出,“沸騰漁港”百架鋼琴演奏會,“南腔北調”街頭文藝演出,“我愛漁港”漁民畫創作、船模展覽、舟山沙雕工藝品製作,“海鮮美食”精彩烹飪品嘗等。北京的高蹺、義烏的高蹺、長興的百葉龍、嵊州長樂的農民吹打樂、鄞州的東海神龍、海寧的皮影戲等外地藝術團體紛紛前來獻藝助興。連一海之隔的韓國谷城郡代表團也前來湊趣,他們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帶來了“韓國長鼓”和“農樂”兩個具有濃郁高麗特色的舞蹈節目。
沈家門漁港沸騰了……
第二屆

第三屆

第四屆

第五屆
2007年8月10日上午,第五屆中國沈家門國際民間民俗大會隆重開幕。省文化廳副廳長金庚初,市領導張家盟、劉愛世、江建國、忻海平、余志祥、韓平及區幾套班子領導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區長姜建明主持,區委書記吳曉東致歡迎詞,省文化廳副廳長金庚初致賀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家盟宣布大會開幕。本屆大會以“漁文化”為主題,通過“漁文化”的展示,進一步打造沈家門漁港作為“世界著名漁港”、“漁文化集中地”的鮮明個性。開幕式上舉行了“萬魚大巡遊”活動,由5590名演員和民眾扮演的、產自東海之濱的各種魚類造型參加了巡遊。本次巡遊因其大規模地用人扮演海洋生物的民間藝術表演方式,生動地展現了東海豐富的漁產和海洋文化的美景,極具創意,成功地挑戰了金氏世界紀錄,被金氏世界紀錄中國申報中心譽為最大規模的“人扮海洋動物集會”。本屆大會期間,還將開展一系列的民間民俗文化展示、旅遊美食展銷、海鮮美食烹飪大賽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