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楨[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名譽博士]

沈家楨[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名譽博士]
沈家楨[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名譽博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沈家楨(1913~2007)浙江紹興人。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旋赴德國研究電機工程。沈家楨為旅美航業鉅子,篤信佛法,與張澄基博士過從甚密。旅美期間,對美國佛教之提倡至為熱心,曾先後支持創建菩提精舍、大覺寺、美國佛教會、莊嚴寺等道場,並禮聘台灣、香港等地高僧赴美主持弘法事業。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沈家楨,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後赴德國研究電機工程。因從事航業而致富。然其經營所得大都投注於佛教事業。旅美期間,曾受張澄基、陳健民等人的影響,對佛教更為篤信。西元1964年,與美國學佛者在紐約市布朗區成立‘美國佛教會’。其夫人居和如亦為虔誠佛教徒,曾舍宅成立‘大覺寺’。

1970年,沈氏為培訓宗教人才及保存珍貴的宗教資料,在紐約長島石溪紐約大學創設‘世界宗教研究院’(簡稱IASWR)。又於紐約郊區設立‘世界宗教圖書館’,館藏七萬餘冊圖書及五萬餘冊珍本的微縮影本;目的在促進宗教學術的研究,但特別重視佛教研究的圖書收藏。館外建有菩提精舍,以供遠道學者住宿。後又舍紐約普特南郡的地產,提供美國佛教會創建莊嚴寺。一生宏揚佛法不遺餘力。此外,亦曾於台灣新竹創設譯經院,從事中文佛經的英譯工作。著有《五眼》、《五月花》、《佛學一瞥》、《佛學鳥瞰》、《佛教給我們的啟示》等書。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授予沈氏名譽博士學位。

沈家禎居士於2007年11月27日往生,享年94歲。

佛法淵源

沈家楨居士,浙江紹興人,一九一三年出生於杭州一個世代書香家庭。其母親是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所以他自幼即受到佛法薰陶,在他八識田中種下了菩提種子。雖然他入學讀書時,國小和國中讀的都是教會學校,但他並沒有因此而信天主。讀高中時因罹患嚴重的支氣管炎,不得不休學回紹興鄉間療養,為此耽誤了學業,所以二十一歲才高中畢業,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科,一九三七年畢業。

沈家楨自交通大學畢業後,即進入國民政府的資源委員會工作。這時“蘆溝橋事變”爆發,中日八年戰爭開始。中國政府為了充實軍事裝備,準備長期抗戰,資源委員會派遣沈家楨到德國,與另外兩位工程師會合,採購一座電器工廠(以製造電話為主)的機械設備。同時,他還擔任中國政府與西門子電機公司的交涉代表。

沈家楨於赴德國之前,已經在上海跟居和如女士訂婚,他在德國加倍努力工作,希望在一九三九年前將訂購的機器運回,完成任務,好早日返國結婚。不意一九三九年八月歐戰爆發,德軍以閃電戰術侵入波蘭,柏林氣氛緊張,許多大樓頂上架起高射炮,市民實施糧食配給。正在柏林的沈居士,接到中國政府急電,要他自行決定行止。他考慮到採購的機器已經接近完成,但許多機器尚未交運,如果這時離開,可說前功盡棄。因此他決定留下來,完成未竟的任務。在歷經許多艱險交運機器後,又冒險把檔案資料送到揶威,交給許德紀工程師,然後繞道回國,向資源委員會報告,這時已是一九四〇年的年初了。

一九四〇年春天,他在上海與居和如女士結婚,六月,夫婦二人同赴昆明,在由他採購機器而成立的中央電工廠任職,初任工程師,翌年升任廠長。一九四四年調到重慶,在資源委員會任副組長。孫運璇先生也在資源委員會工作,擔任工程師及天水發電廠廠長,與沈居士友誼甚篤。

沈家楨 沈家楨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政府復原,沈家楨調到上海,擔任資源委員會協調處代表,一九四七年辭職,在上海自行創辦中國貿易暨工業發展公司。一九四九年,大陸戰局激化,他將公司遷到香港,一九五二年全家移民美國。

沈家楨在美國紐約,先後擔任環大西洋財務公司董事長,泛大西洋發展公司董事長,海運公司副總裁,美國輪船公司總裁。一九七三年,紐約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一九八〇年,在他六十八歲時,自企業工作崗位退休,轉而從事佛教文化暨弘法利生事業。事實上,他早在十多年前,即組織美國佛教會,捐資購屋創辦大覺寺,早已從事弘法利生工作。不過那時是“兼職”,一九八〇年以後,推動佛教事業就成為他的專職工作。

沈家楨信佛因緣始於幼年。在他生平所遭遇的許多次危險中,都因念佛而幸免於難。不過認真地由信佛而學佛,卻是中年以後的事。一九六零年前後,佛學家張澄基教授到紐約演講,他和張教授於抗戰時期曾在印度相識,至此他受到張教授的啟發而認真學佛,從而推動佛教事業。

建大覺寺

一九六四年春天,在舊金山弘法的樂渡法師到紐約,由倓虛老和尚的一位皈依弟子薑黃玉靖老太太接待他。經姜老太太介紹,和沈家楨居士見面。沈居士到樂師住的公寓中拜訪,二人共談佛教前途。他們談到中國佛教的危機。這一番話,使沈居士十分感動。他們相約組織一個佛教社團,共同為弘揚佛教做貢獻。

十月,樂師在張志銳、俞俊民、張朱逸民、薑黃玉靖、居和如等居士信眾的協助下,成立了“美國佛教會”。沈居士擔任幾家大公司的董事長、總裁等職務,工作繁重,沒有參加首屆董事會,他在幕後協助。美佛會成立,公推樂渡法師為首屆會長,繼之創立大覺寺,樂師出任首屆住持。

在美佛會未成立之前,先有一批念佛的同修,在紐約市的布朗區,租下一所公寓樓中的一層房子,大家定期同修。同修們有意成立一所正式佛堂,但以因緣未具,尚不能付之行動。直到樂渡法師到了紐約,組成了美佛會,大家再度興起成立佛堂或寺院的心愿。美佛會成立之初,會址就設在大家租用念佛的公寓樓中。但由於場地狹小,諸多不便。一九六五年,沈沈家楨居士的夫人居和如女士,購得紐約布朗區的辦公大樓一幢,捐給美佛會做為會址。美佛會大樓加以改修,除供美佛會辦公外,並成立大覺寺。

大覺寺有了寺址,樂渡法師把由香港請得的佛像運達紐約,供奉在大殿中,更增加大殿的莊嚴。有了寬敞的場地,大覺寺擴大弘法活動,成立講經班、靜坐班、大覺修習班、英文班、太極拳班、兒童華文班等等,並經常禮請法師到寺中講經。大覺寺是紐約早期兩三處道場之一,樂渡法師任滿引退之後,仁俊法師、聖嚴法師、法通法師、圓一法師、根造法師,以及明光法師、繼如法師等都擔任過大覺寺住持。

創圖書館

繼組織美佛會之後,沈家楨居士於一九七〇年創立“世界宗教研究院”。世界宗教研究院創立之初,院址設於紐約州的威徹斯特郡。兩年之後,沈家楨居士與紐約州立大學合作,把研究院設立於州立大學長島石溪校區的梅維爾紀念館五樓,由此開始,世宗院在此運作了近二十年之久。

沈家楨 沈家楨

一九九一年七月,世界宗教研究院第二度遷址,遷至紐約州博南郡肯特鎮的“和如紀念圖書館”內,成為世宗院的永久院址。“和如”就是沈居士的夫人居和如女士,這一所圖書館是為紀念她而建立的。

和如夫人自一九六零開始學佛,信仰虔誠,精進不懈。晚年以持誦《金剛經》為日課,十八年從未間斷,屢有感應。一九八七年,這位善女人身體違和,十月,醫院診斷確定為骨癌。在生病過程中,痛苦在所難免。和如居士在為時八個多月的病期中,一直都沒有太大的痛苦。居和如居士生於一九一七年,一九八八年往生,享年七十二歲。她育有三女一子,各獲高級學位,事業各有成就。

和如夫人往生後,沈家楨博士為了紀念他相守近五十年的伴侶,及發揚和如夫人慈悲喜舍的精神,他以和如夫人名下近百萬美元的遺產,加上家屬親友的捐助,在紐約博南郡肯特鎮他所推動建設占地五百英畝的“莊嚴世界”內,蓋了這所規模宏偉,設備現代化的“和如紀念圖書館”,作為“世界宗教研究院”的永久院址。圖書館於一九九二年五月對外開放,供社會大眾使用。

館藏信息

世宗院最初擁有的資產,是以購自一位戈特理查先生的一萬八千冊佛學典籍為基礎,另加上亞洲宗教著作三千餘冊,和一萬兩千張來自台灣、印尼及尼泊爾所拍攝的各種經典的顯微影片。以後年有增加,院中擁有藏書近十萬冊,此中包括三十二種亞洲語文及十一種非亞洲語文的藏書;有九百三十二種期刊,五萬三千項稿本及論文(此一部分資料已製成微粒影片)。有五百餘種地圖,四百餘種影片、錄影帶和錄音帶。以上各種館藏中,以佛教資料最為豐富,其中有中文版、日文版、韓文版等各種版本的大藏經,多種版本的甘珠爾、丹珠爾經文,以及緬甸文、高棉文、錫蘭文、印度梵文(天城體)、寮文、泰文、越南文等的南傳大藏經,及以上各國語文及西方語文的翻譯及研究著作。在資訊服務方面,該館的資訊服務部,發行《佛典資訊》期刊,收集各種有關亞洲宗教思想及習俗的研究作品出版訊息,尤其著重於佛學方面的報導。並收集有關亞洲宗教團體、學術組織及其相關資料,以供從事亞洲宗教或比較宗教研究的學者參考。《佛典資訊》已成為國際間佛學研究者的重要刊物。

該館的微粒資源部自一九七三年始,攝製梵文、藏文的微粒影片研究資料,以低廉的價格,複印出來供研究者使用。多年來,索取這項微粒影片複製品的學者,遍及世界各地,尤以日本、德國學者為多。該部提供各地學者的微粒複製片,年達十五萬片左右。

弘法貢獻

一九七〇年,與創立世界宗教研究院的同時,美佛會在台灣成立了“譯經院”,希望把大乘經典譯成英文,俾佛法能夠進入歐美社會中,而不僅是在華人社會流傳。這是一個新型的構想,這一理念乃出於沈家楨居士。自一九六八年沈居士當選美佛會副會長後,他就成為推動美佛會工作的中心人物。譯經院於一九七〇年開始籌畫,美國沒有適當人才,最後決定在台灣成立,由印順導師撥出福嚴精舍的房屋作為院址。

譯經院成立之初,沈家楨居士親自擔任院長,聘請顧法嚴、戈本捷兩位居士任副院長,及李恆鉞、許巍文兩位居士為顧問。兩位副院長都是學有專長的科學家。顧法嚴居士名世淦,字法嚴,浙江紹興人,一九一七年生,國立中央大學畢業,曾服務於台灣的農村復興委員會多年。他精通梵文及巴利文,是譯經名家,他所譯的《原始佛典選譯》、《佛陀的啟示》、《禪門三柱》等,都深受讀者喜愛。參與譯經院工作的,還有關世謙、楊梓茗、許洋主、繆樹廉、劉奕賜、何光謨等多人。

譯經院成立之後,院長一度由張澄基教授出任,譯出《大寶積經》精品二十二卷,在美國出版。一九七八年,聖嚴法師繼任院長,譯經院遷到台北的中華佛學研究所內,一九七九年三月,譯經院改組,由中華佛學研究所接辦。

現代影響

美國佛教會推動的最艱鉅、最宏偉的大項目,是莊嚴寺的創立。莊嚴寺現已成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所熟知的莊嚴聖地。沈家楨居士所擁有的那片土地,是在紐約郊區,距紐約五十英里的博南郡肯特鎮外,是一大片丘陵林地,總面積有五百多英畝,他們撥出了一百二十五英畝,捐給美國佛教會興建莊嚴寺。此外,把佛經輸入電腦,製成光碟,使聖典得以永久保存,廣為流通,是沈居士心中籌思已久的一件事,只以因緣未具,未付諸實行。一九九四年七月,朱斐、沈乃宣、於凌波、鄭振煌諸居士,不約而同地來到莊嚴寺,因緣和合,就此事加以討論,一致認為應積極推動。於是在沈家楨居士的策劃下,成立了“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由研究佛學的顧偉康教授及電腦專家張景全碩士主持其事,首先輸入電腦的是丁福保的《佛學大辭典》,繼而又輸入多種《金剛經》註解及圖片。

洛杉磯大覺蓮社的創辦人沈乃宣居士,在洛杉磯成立第一分庫,號召二十多位佛教同修做義工,把二百六十萬字的《蕅益大師全集》輸入電腦。一九九四年十月,沈乃宣、張景文,陳君珩三位居士,代表世宗院到台灣訪問,得到中央研究院謝清俊教授、佛光山慈惠法師、謝玲玲居士、大願基金會楊國屏教授等的贊助合作,籌備組織“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一九九六年春,電腦資訊庫製成第一片光碟——《金剛經》的測試片。之後各地分庫相繼成立,資訊庫功德會會員已接近五百人。中華佛典電腦化的日益普遍,實是沈家楨居士倡導的結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