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研拳理
沈家楨於1922年去東北從事軍事工程工作時,與張學良相識,張曾向他學習太極拳,深感受益匪淺。旋又回北平工作。此時,楊健侯已去世,便隨其子楊澄甫繼續練拳,鑽研拳理。
1928年10月,北京同仁堂藥店老闆因兒子要學拳,聘請河南陳家溝的陳發科到家中傳授拳法。通過屬下一位處長的介紹,沈家楨亦向陳發科學習陳式太極拳,先後達十年之久,深得陳式拳法之精妙。他酷愛武術,與武術界人士接觸廣泛,又常資助武術活動,被推舉為北平國術館名譽董事長。工余之暇,他博覽武術群書,廣為收集內家拳術資料,加之堅持不懈地鍛鍊並參加比賽,因此在太極拳上造詣良深。
抗戰期間,沈氏在重慶工作時,訪問了內地一些內家拳名手,與之互相交流心得。根據個人練拳體會,他寫下《太極拳精義》,提出太極拳練法要旨和自我考查的依據。抗戰勝利後,他反對打內戰,辭去南京偽國防部工程技術工作,來到浙江省建設廳任職。解放前夕,反動政府要他去台灣,他毅然拒絕。解放後,他向浙江省人民政府移交了省建設廳全部人員和檔案,繼續在浙江省建築公司工作,擔任顧問工程師等職。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參與設計過不少建築工程
1957年沈家楨年老退休,為了繼承和發揚祖國武術遺產,沈老受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的委託,開始撰寫《陳式太極拳》書稿。他探本求源,遂將當年陳發科所傳授的套路,配合三十餘年前所蒐集的陳發科示範動作的照片,逐一加以解說,不足者由陳照奎(陳發科之子)予以補充,使其所介紹的拳式無失陳式本色。因陳發科是陳長興之嫡曾孫,幼承家傳,加之刻苦鍛鍊,日練拳三十遍達20年之久,功深藝高,為陳家溝太極拳的優秀繼承者。沈氏根據以往所收集的大量大極拳資料,對陳式太極拳詳加研究,總結八大特點,列於該書之首。他從“以意行氣”的內家拳理出發,以現代醫學為依據,說明太極拳所以能強身祛病的道理。並從“一動百動”這一整體觀出發,闡明練拳必須上下兼顧,內外如一,表里一致,剛柔相濟。他還從分析螺旋運動出發,闡述了太極拳的纏絲勁對保健的良好作用,和技擊上能克敵制勝的道理。
書籍介紹
此外,沈氏還將他所收集到的陳家溝世代秘傳的練拳秘訣全部公諸於世,並對陳家溝近代拳家
著述的精要部分作了摘錄,以饗讀者。因此《陳式太極拳》一書集太極拳理論之大成,極受讀者歡迎。該書自1964年問世以來多次重印,還被譯成英、日文在國外出版。退了休的沈家楨專心致志於普及和推廣太極拳,舉辦各種講座,宣講太極拳祛病益壽的科學道理並根據自己練拳經驗,編寫了不少著述。其中有《行功太極拳》,取陳、楊二式太極拳的精要部分合為一體。沈家楨認為,學太極拳先學楊式,再練陳式,較為適當。但一般業餘愛好者難有較多時間學練二式拳法,沈家楨便合二為一,創編成既有健身功用又有纏絲勁和技擊作用的《行功太極拳》。
沈老晚年集中精力寫成《行功太極拳》初稿,正待整理出版,適逢“文革”開始,他遭受迫害,身心備受摧殘,於1972年溘然長逝。然而,他創編的《行功太極拳》後繼有人,如今正在定型推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