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
沈丘縣老城鎮簡介
老城鎮歷史悠久,境內的乳香台,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蹟。自明弘治十年(1497年)到1950年長期為沈丘縣治所。該鎮地理位置優越,自古有“兩省通衢,三縣要塞”之稱。乃兵家必爭之地。省道商臨公路與省道217線交匯於此,交通發達便利。
解放前,老城鎮經濟基礎十分薄弱,解放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鎮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工業方面,現有鎮辦企業15家,股份制企業32家,個體企業966家,從業人員13000人,形成了釀酒、造紙、印刷、皮革、製鞋、機械、建材、食品、農藥、油墨等工業門類。各類專業村達到40多個。沈丘縣鞋廠、環翔皮業、兆豐酒廠是該鎮三大龍頭企業。東北辦事處是聞名全國的印刷專業區域,已形成富有特色的區域經濟,各種印刷機械擁有量達3000餘部,從業人員10000餘人,從低中高檔印刷到彩印,膠印共180多個品種,門類齊全,購銷人員遍及全國。農業方面,歷屆黨委、政府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加快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糧經比例達到6:4,形成了以阮莊為中心的西瓜、果樹生產區域;以程莊為中心的大棚蔬菜生產區域;以李仙莊為中心的花生生產區域。1996年9月,被周口地區評為綜合經濟實力三十強鄉鎮,1994年、1996年榮獲周口地區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鄉鎮”、“強鄉鎮”稱號,連續6年獲縣發展鄉鎮企業六強鄉鎮稱號,1999年,榮獲全省“農話發展50強鄉鎮”,電話擁有量位居全市鄉鎮之首。2001年,全鎮財政收入達到320萬元,鄉鎮企業完成產值3.168億元,銷售收入完成2.96億元,實現利潤298萬元,稅收總額217.3萬元,農業總產值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80元,工農業總產值4.168億元,國內生產總值3.56億元。
該鎮實施“小城鎮、大戰略”,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小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該鎮以商臨公路和三城公路建設為契機,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使鎮區面積不斷擴大,南北大街均建成2層以上門面樓房,相繼開通了北環路、東環路、南關路等,硬化了鎮內6條水泥路面,形成了“二縱二橫”的鎮區框架,新建了外貿商場、供銷商場,新街布匹商場等專業市場。
該鎮有高中1所(縣轄),中國小34所,在校學生10500人。有線電視用戶近1000家。鎮內有沈丘縣第二人民醫院,設施齊全,從醫人員500餘人。
該鎮政策優惠,投資環境寬鬆,老城鎮6萬人民熱烈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來老城鎮辦廠興業、大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