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縣文化館

沅陵縣文化館前身為沅陵縣立民眾教育館,在此前叫縣立通俗講演所,成立於1918年,有工作人員2人,設講演、讀報兩部。 辰河高腔《李慧娘》沅陵民哥《車水號子》、《採花調》在1956年分別參加全國第二屆戲劇觀摩匯演和全國第一屆民間音樂舞蹈觀摩匯演,得到表彰。 90年代初組織創作、演出的大型民族組舞《辰河女》在省展演。


沅陵縣文化館前身為沅陵縣立民眾教育館,在此前叫縣立通俗講演所,成立於1918年,有工作人員2人,設講演、讀報兩部。1936年12月改為沅陵縣立民眾教育館。分演講、圖書、收音3個組。開辦民眾夜校、書報閱覽室、開展通俗講學,繕帖壁報等活動。有工作人員4人,後改設教導、藝術、生計、總務4部和收音室,開展公民教育,書報閱覽、藝術輔導、收錄公布新聞和體育活動。1949年9月停辦。解放初期,《白毛女》、《血淚仇》、《赤葉河》等現代劇目在城鄉上演,對發動民眾、開展剿匪、反霸土地改革起了重要的宣傳作用。辰河高腔《李慧娘》沅陵民哥《車水號子》、《採花調》在1956年分別參加全國第二屆戲劇觀摩匯演和全國第一屆民間音樂舞蹈觀摩匯演,得到表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撥亂反正,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得到正確貫徹,沅陵的文化事業得到迅速恢復,並在改革中開拓前進。1981年,文藝創作喜獲豐收,辰河戲花臉臉譜參加布拉格國際舞台美術展覽,為沅陵文化藝術擴大影響,民間工藝刺繡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受到好評。舞蹈《趕軍鞋》參加全國農民業務文藝調演獲一等獎,被拍入影片《泥土的芳香》之中,《金玉記》、《躲吉事》等十餘個戲劇,舞蹈創作節目先後十次參加全省調演得到獎勵。90年代初組織創作、演出的大型民族組舞《辰河女》在省展演。在廣州參加全國第十屆旅遊節為期一月的演出。全國專業、業餘作者在省以上的刊物發表和展出參賽的獲獎作品721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