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大參軍

沂蒙大參軍,1946年9月1日,中共中央華東局發出了《關於徹底實現土地改革的指示》在這一喜訊的鼓舞下,沂蒙地委結合貫徹“九一”指示精神,在沂南縣召開了地委擴大會議,動員沂蒙地區的青年大參軍。

基本簡介

沂蒙大參軍】1946年9月1日,中共中央華東局發出了《關於徹底實現土地改革的指示》(簡稱“九一”指示),在這一喜訊的鼓舞下,沂蒙地委結合貫徹“九一”指示精神,在沂南縣召開了地委擴大會議,動員沂蒙地區的青年大參軍。到年底,全區共有38000名青年參軍。其中,蒙陰2380人,沂源3000人,新泰2804人,蒙山3470人,沂東2200人,沂中600人,泰寧2300人,沂南1033人,莒沂4100人,受到了魯中區黨委的表揚。參軍青年一致表示“不打垮反動派誓不返鄉”。

大參軍的中心環節在於思想動員

參軍動員的中心環節是政治教育和思想動員。通過政治教育和思想動員,使民眾自覺自愿地參軍入伍,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兵員動員工作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方針。沂蒙解放區是中國共產黨較早建立的革命根據地,長期以來,沂蒙人民和共產黨、人民軍隊建立了緊密聯繫;沂蒙地區的土地改革開展較早且比較徹底,翻身農民反蔣、保田、保家的積極性較高,這是黨堅持以自覺自愿為原則的兵員動員制度的前提。淮海戰役兵員補充任務下達後,地委反覆強調動員參軍工作要嚴格執行民眾自覺自愿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強迫命令,禁止發生不擇手段的逼兵現象。為圓滿完成動員參軍任務,提出“必須在所有幹部,黨員及所有民眾中,進行廣泛深入反覆的動員教育,進而達到民眾的政治自覺”。魯中南區黨委也發出指示,強調要在充分政治動員和階級教育的基礎上完成參軍任務,“如果一地區發生強迫命令,脫離民眾則寧可停止,重新布置”。 既要在短時間完成參軍任務,又要遵循自覺自愿的動員原則,這就決定了動員參軍工作中政治教育和思想動員的重要性。淮海戰役開始後,地委把政治教育和思想動員作為參軍動員的中心環節,明確了對各級幹部和民眾進行動員的步驟、內容和方式。 根據地委的部署,沂蒙解放區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動員堅持由幹部、黨員到普通民眾的自上而下方式。首先對所有幹部、黨員進行深入的戰爭動員,然後在民眾中進行廣泛宣傳,提高民眾政治覺悟;對於黨員,一般先是召開黨內活動分子會議,進而實現全黨動員,再由黨內擴展到黨外。在整個參軍動員中,各縣委必須有明確的分工,保證把主要精力用於領導支前參軍工作。要注意發揮各級黨政組織、民眾團體包括農、青、婦組織的重要作用。政治教育和思想動員的內容主要有形勢教育、階級教育和勇氣教育三個方面。 (一)形勢教育。通過介紹淮海戰役初戰大捷的有利形勢和淮海戰役的重要意義,幫助民眾樹立必勝信念,提高參軍熱情 解放戰爭以來,沂蒙解放區戰事頻繁,參軍和支前任務極其繁重。淮海戰役開始後,在老區的部分幹部民眾中產生了厭戰情緒。如有人提出,“戰爭打到幾時是個頭?” 有人則提出,“戰爭遠離,任務可能輕了”,“鬆一口氣休息休息”,甚至還有人提出“還要不要根據地?”“得留人種” 的思想,消極對待參軍動員工作。在新收復區如新泰、泰寧等縣區,民眾中還存在一定程度的“怕變天”思想。這樣,開展形勢前途教育,堅定勝利信念顯得尤其重要。地委動員參軍會議後,各縣普遍經過召開支部會議、各民眾團體會議、村民大會開展了形勢教育。教育學習內容為:《大眾日報》11月17日中央負責人對中國軍事形勢的評論;《大眾日報》11月26日關於淮海戰役初戰大捷以及淮海戰役重要意義的社論。通過學習教育說明形勢:“戰爭雙方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我軍)不但在質量上早已超過敵人,而且在數量上也已超過敵人,再有一年左右時間就可將國民黨從根本上打倒了。” 教育幹部民眾“積極克服一切困難,細緻的進行組織工作”,以實際行動迎接全國勝利的到來。有的支部在教育中明確提出了“打到江南,活捉蔣介石” 的口號。這就明確了戰爭的前途,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二)階級教育。通過闡明戰爭性質,激發階級仇恨,提高民眾參軍的自覺性 在政治教育和思想動員中,地委要求各級幹部必須向民眾闡明戰爭的性質是人民戰爭,“戰爭是為了全體人民利益,鞏固翻身果實,不是為了別人,正是為了自己”,“為了永久解放,把日子過得更好,就要打倒蔣介石集團”,努力造成“勝利人人有份,參軍人人有責” 的輿論氛圍。為提高民眾階級覺悟,普遍採取了回憶、訴苦、算賬、對比等各種各樣的方式,對民眾進行由遠及近、由淺及深的教育,收到了顯著效果。特別是通過憶苦、訴苦教育,激起了民眾的階級仇恨,形成了自覺參軍的熱潮。如蒙陰城郊區季營莊村幹部接到參軍任務後回村召開村幹部會議,討論“安穩日子是怎么來的”以啟發民眾階級覺悟,使民眾認識到沒有人民軍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好日子過的道理。隨後召開訴苦大會,苦主張虎訴說國民黨軍隊進攻時地主還鄉團反攻倒算,把鬥爭果實拿回去,把他家女兒綁去,最後花了120萬元才贖回,使民眾感到沒有自衛戰爭的勝利,就沒有自己的利益。其子張廣仁當場自願報名參軍,帶動全村很快完成了六個人參軍任務。新泰縣翟鎮區紅石板村農會開展了“為誰打仗”、“比一比”及參軍政策教育,然後開展小組訴苦,在訴苦中發現了參軍對象,很快完成了五人。沂南縣河南區南鎮莊兩個青年,一個父親被害,一個母親被害,兩人在訴苦會上對著頭哭,感動了在場民眾。兩個人表示一定要報仇,自願報名參軍。石家屯弟兄兩人,父親被害,訴苦後爭著參軍,被批准了一人。蒙山縣上冶區城南頭村通過訴苦回憶蔣匪軍進攻時殺人、放火、倒回土地,我軍解放後不但要回了土地和糧食還發了救濟糧,前後形成鮮明對照,提出軍隊是人民的軍隊,戰爭是人民的戰爭,參軍是人民的義務,民眾反應熱烈,村幹部表示無論碰到什麼困難都要完成任務。支部研究參軍動員對象後又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大會,然後分組動員,順利完成了參軍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