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池浸月


龍池浸月龍池在縣城西原沂河木橋(木橋在80年代拆除)西頭北邊。所謂龍池,就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淵子(淹子),據說沂河龍王即住此淵內。清代,每月十五日,月明風清之夜,一輪明月映照池內,兩月相照,故稱“龍池浸月”。關於龍池還有一個神話故事。傳說清朝一位知縣攜眷來沂水赴任。有一天夜晚,知縣的少爺獨自一人來欣賞“龍池浸月”,流連忘返。夜深時,從淵子裡走出一美女,自稱是沂河龍王的女兒,與少爺有姻緣之份,龍女用手向淵中一指,淵中水分兩邊,閃出一條道路。少爺隨龍女進入龍宮成親。少爺夜出不歸,急壞了知縣老爺,派人四處尋找不見,三天后少爺自行回家。這位少爺向其父述說了遇龍女之事。知縣聽罷大怒,並親自寫一篇書文,斥責沂河龍王家教不嚴,縱女行邪,敗壞神風,將書文焚化投入淵中。遂下令收買石灰堆放池邊,等湊足數萬斤後即投入池內。是夜龍王託夢與知縣,自責家教有失,且說小女與少爺確有姻緣之數,勸知縣莫向池內下石灰,即刻搬遷云云。天明後,派人探視,龍池已被沙淤平,從此龍池浸月一景亦隨之湮沒。傳說沂河龍王搬家到苗家曲(今屬沂南縣)一深淵裡去了。清道光年間修的《沂水縣誌》載:“龍池,縣西,為八景之一,今湮。”這也說明清道光年間,此景已湮沒。有詩為證:龍池浸月楊光溥百尺清泉浸太陰,等閒風月有龍吟。漢妃置酒銀盤漾,湘女凌波寶鏡沉。半頃瓊田呈白璧,一爐丹汞點黃金。枕邊不奈清吟聒,應共蟾蜍說素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