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魏太和間置,治蒲子城,在今山西隰州。
後魏孝昌中置,治西河,今山西汾陽縣治,北齊改曰南朔州,北周改曰介州,隋改曰西河郡,唐置浩州,改曰汾州,又改為西河郡,尋復為汾州,宋曰汾州西河郡,金元皆曰汾州,明洪武元年(1368),省西河縣置汾州(直隸州),兼領平遙、介休、孝義三縣。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升汾州為汾州府,依廓設汾陽縣,府屬冀南道,府、道治所皆駐縣城內。即今山西省汾陽市。
東魏置南汾州,北周改曰汾州,北齊復曰南汾州,周曰西汾州,隋廢,唐置耿州,改曰汾州,尋曰南梁州,又廢國慈州,故治即今山西吉縣。
明朝時,汾州城內有兩座郡王府,一曰慶成王府,一曰永和王府。慶成王府在太和橋街之北,即今二監行政區位置;永和王府在西府街中段道北,即今外貿公司位置。第一代慶成王叫朱濟炫、永和王叫朱濟火良,是晉恭王的四子、六子。晉恭王朱木岡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子,親王府設在太原。作為孫子輩的慶成王與永和王,他們同時把郡王府築在汾州城內,可見汾州當時在三晉大地的名望之高。兩座王府從永樂十二年起,到崇禎十七年明亡,兩家的世系傳了十一、二代。一代代的王爺,及他們的子子孫孫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們,在繁華的古汾州城內,享榮華,受富貴.
相關詞條
-
汾州
北魏太和年間(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由477年至499年的年號)設立汾州,治所蒲子城,在今山西隰縣。以後汾州遷置於太原盆地南部的隰城縣,歷時近千年,成為這一地...
簡介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 -
汾州府
汾州府,位於山西省境內,是山西省明清時期的九府十六州的大府之一。元朝時,為冀寧路下屬的汾州。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汾州升為汾州直隸州,直屬山西承宣...
地理位置 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文獻記載 建制沿革 -
汾豬營
汾州胡同:舊稱汾州營、汾豬營 汾豬營
-
三百六十州
貞觀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為10道: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 貞觀十四年(640年)全國共設...
-
汾陳鄉
汾陳鄉位於襄城縣正北方15公里處,境內三崗二窪,總面積4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1901畝,下轄30個行政村,62個自然村,194個村民組,總人口5.01萬人,
簡介 近年發展 獲得殊榮 生產狀況 -
唐代360州
唐代360州是指唐代的行政建制。 唐代開創了中國政區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貞觀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為10道: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
八道建制模式 全唐總州數 十五道建制 -
泗州
泗州,是一個存在於北周到清朝之間的歷史地名,轄地大概在今天泗縣,泗洪,天長,盱眙,明光一帶。 最後的州城在現在的泗縣城。 泗州古城遺址現在江蘇省盱眙縣境內。
歷史沿革 演變發展 近代歷史 現代歷史 相關縣誌 -
僑州郡縣
僑州郡縣,是北方流寓江南的士庶在南朝的僑居地,東晉南朝政府按其原籍郡縣地名另設立的州郡縣地方政府。自西晉永嘉(公元307—313)以來,北方士民相繼南渡...
歷史背景 名稱起源 管理情況 相關影響 -
南北朝行政區劃
隆化) 3郡8縣 平州 遼西郡 肥如(河北秦皇島) 3郡5縣 營州 昌黎郡...) 4郡10縣 朔州 雲中郡 盛樂(內蒙古和林格爾) 5郡15縣 汾州 蒲...實行州、郡、縣三級區劃,和東晉一樣,南北朝政權將自己沒有統治的州郡也常...
行政區簡介 歷史沿革 疆域 南朝 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