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在他們成為士兵前,他們是都是家庭中的一員;在他們成為傳說之前,他們都是英雄;在一個國家誕生之前,必須有一場為自由而打的戰爭……
故事發生在18世紀70年代的美國獨立戰爭前夕,當1763年漫長的英國 對法國和印第安人的殖民擴張戰爭終於結束,曾經是戰鬥中的英雄班傑明·馬丁( 梅爾·吉布森 飾)也回到了他的南卡羅萊納州的農場,戰爭的殘暴使他厭惡,他希望從此和妻子孩子過上平靜安靜的生活。然而,在戰爭之後,英國統治者並沒有報答曾經為他們而戰的殖民地的僑民們,相反為了進一步鞏固對殖民地的絕對統治,開始採用高壓手段剝奪當地人民的自由權力,徵收眾多不合理的高額稅賦,殖民地的移民們開始了反抗。
班傑明並不想參加他們的鬥爭,直到他的妻子死去留給他7個孩子,眼前的現實和悲劇使班傑明開始轉變,心靈遭受著衝擊,但是過去戰爭中的殘暴場面依然不斷地困擾著他。
這時,他的兒子傑布列卻沒有絲毫猶豫地開始投入到了爭取自由和獨立的鬥爭中,但當英軍大舉入侵而威脅到他的家園還殺死了他的二兒子時,他發現唯一能保護家園和家人的方式,就是全力捍衛年輕人民的自由。 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一個新的獨立的國家正要誕生,班傑明決定跟隨兒子而去……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梅爾·吉布森 | Benjamin Martin | |
希斯·萊傑 | Gabriel Martin | |
朱莉·理察森 | Charlotte Selton | |
詹森·艾薩克 | Col. William Tavington | |
克里斯·庫柏 | Col. Harry Burwell | |
切基·卡尤 | Jean Villeneuve | |
雷內·奧博諾伊斯 | Reverend Oliver | |
Lisa Brenner | Anne Howard | |
湯姆·威爾金森 | Gen. Lord Charles Cornwallis | |
多納爾·羅格 | Dan Scott | |
萊昂·瑞佩 | John Billings | |
亞當·鮑德溫 | Capt. Wilkins | |
Jay Arlen Jones | Occam | |
Joey D. Vieira | Peter Howard | |
格里高利·史密斯 | Thomas Martin | |
米卡·波瑞姆 | Margaret Martin | |
絲凱·麥柯·巴楚沙 | Susan Martin | |
特拉沃·摩根 | Nathan Martin | |
Bryan Chafin | Samuel Martin | |
羅根·勒曼 | William Martin | |
Mary Jo Deschanel | Mrs. Howard |
職員表
製作人 | Michael Dahan、迪安·德夫林、Gary Levinsohn、Dionne McNeff、彼得·溫瑟 |
監製 | 羅蘭·艾默里奇、Ute Emmerich、威廉·費 |
導演 | 羅蘭·艾默里奇 |
副導演(助理) | Robert C. Albertell、Chris Brighton、Peter J. Dowd Jr、Greg Hale、Michael G. Jefferson、William Purple、Michael Risoli、Kim H. Winther、拉爾斯P·溫德、彼得·溫瑟 |
編劇 | 羅伯特·羅達特 |
攝影 | 凱萊布·丹斯切爾 |
配樂 | 約翰·威廉士 |
剪輯 | David Brenner、Christopher Holmes、Julie Monroe |
藝術指導 | 柯克·帕特魯西里 |
美術設計 | 巴里·朱塞德 |
服裝設計 | 黛博拉·琳恩·斯科特 |
視覺特效 | Thomas Dadras、Conny Fauser、Stuart Robertson |
[以上內容來自]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
| |
|
[以上內容來自]
音樂原聲
序號 | 曲目名稱 |
01 | The Patriot - Mark O'Connor/John Williams |
02 | The Family Farm |
03 | To Charleston |
04 | The Colonial Cause |
05 | Redcoats At The Farm And The Death Of Thomas |
06 | Ann Recruits The Parishoners |
07 | Preparing For Battle |
08 | Ann And Gabriel |
09 | The First Ambush And Remembering The Wilderness |
10 | Tavington's Trap |
11 | The Burning Of The Plantation |
12 | Facing The British Lines |
13 | The Parish Church Aflame |
14 | Susan Speaks |
15 | Martin Vs. Tavington |
16 | Yorktown And The Return Home |
17 | The Patriot (Reprise) |
[以上內容來自]
幕後花絮
影片段預告絮
•後片中馬丁的農場耗費階了劇組11周的時間才修建完成。
•在正式敲定之前,編劇羅伯特·羅達特一共將劇本改動了17次。
•希斯·萊傑親自完成了特技。
•哈里森·福特曾拒絕扮演片中的班傑明·馬丁,因為在他看來,影片劇本將獨立戰爭寫成了一個人的復仇之舉。
•劇本中的班傑明·馬丁有6個孩子,是梅爾·吉布森將孩子增至7個,因為他本人有7個孩子。
•片中Tavington上校的原型是英軍騎兵指揮官Banastre Tarleton上校,雖然Tarleton上校有些怪癖,但他不及片中人物冷酷無情。
•梅爾·吉布森和希斯·萊傑在接受前膛裝填步槍的射擊訓練時,影片技術顧問馬克·貝克曾告訴他們:目標越小,誤差越小。意思是說如果你瞄準的是一個人,一旦偏差便會錯過目標,而如果你瞄準的是顆紐扣,即使出現偏差,也會擊中這個人。
•傑克·吉倫哈爾和保羅·沃克都曾希望扮演片中的加布里埃爾。
•片中河面上漂浮的英軍屍體裡有一個是約翰·特拉沃塔的假人。
•凱文·史派西是扮演Tavington上校的最初人選,但梅爾·吉布森的片酬已經高達2500萬美元,製片方的拍攝預算實在無力再支付史派西的片酬。
穿幫鏡頭
•影片中出現了現代的小軍鼓。
•接近片尾時,法國軍艦上掛著紅白藍三色國旗,但實際上,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法國軍艦上的標記應該是皇家鳶尾徽章。
獲獎記錄
年份 | 屆數 | 組織 | 獎項 | 獲獎者 | 種類 |
2001 | 第73屆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攝影 | 凱萊布·丹斯切爾 | 提名 |
最佳音響 | Caleb Deschanel Kevin O'Connell Greg P. Russell Lee Orloff | 提名 | |||
最佳配樂 | 約翰·威廉士 | 提名 | |||
2001 | 第10屆 | MTV電影獎 | 最佳男演員 | 梅爾·吉布森 | 提名 |
2001 | 第27屆 | 土星獎 | 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 | 提名 |
[以上內容來自]
幕後製作
前期工作
本片編劇羅伯特·羅達特和製片人馬克·戈登都對美國獨立戰爭題材很感興趣,影片早期創作從1996年便開始展開了。主創人員最終確定的影片主題是你無法拯救自己的家庭,除非你願意置身於拯救所有家庭的獨立戰爭的洪流之中,出現在愛國者一方。
在哥倫比亞公司買下了羅達特的劇本之後,製片人戈登和萊文森開始尋找執導本片的最佳人選。很快,他們的目光鎖定在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和製片人狄恩·戴夫林這對影壇搭檔身上。艾默里奇說自己從未想過會拍一部獨立戰爭時期的電影,但他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
從《瘋狂的麥克斯》到《勇敢的心》,梅爾·吉布森對本片中馬丁的角色並不陌生。製片人戈登說在完善劇本期間就選定了梅爾,因為他不但具有角色需要的堅毅外表,而且善於表現人物的內心。
拍攝過程
在影片拍攝期間,片場裡的吉布森每天都會讓劇組人員感到意外。比如在拍攝一段場景時,攝影機以每秒40幀的低速運轉,而吉布森卻讓攝影機恢復正常速度,因為他會做慢動作。
影片在講述一個拯救家庭的故事,而在拍攝過程中,劇組也洋溢著家庭氛圍,因為尤特·艾默里奇和羅蘭·艾默里奇姐弟倆分別擔綱製片人和導演,溫瑟三兄弟分別是聯合製片人及第二攝製組導演、助理導演和第二助理導演,甚至梅爾·吉布森的女兒漢娜也成為了製片助理。這種家庭氛圍不只源於演職人員的親緣關係,還因為很多人都與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和製片人狄恩·戴夫林合作過多次,整個拍攝過程中片場沒有過喊叫,如此友好、放鬆的氛圍是很罕見的。
影片於1999年9月7日開拍,劇組成員包括63位主要演員、95位特技演員和400名臨時演員等。工作人員在開拍前曾赴加拿大、愛爾蘭和紐西蘭物色拍攝地點,但最適合的還是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執行製片威廉·菲(William Fay)說:“我們需要大片未受破壞的開闊地來拍攝18世紀的戰場,這是發生在美國的故事,所以我們儘可能的在美國拍攝。另外,我們需要的道具、服裝和場景在南方都能找到,甚至從當地臨時演員的身上都能找到當年的特質。”劇組的取景地包括卡羅萊納州的Rock Hill、著名的布拉彤古戰場、查爾斯頓大學等等。
發行信息
上映國家/地區 | 上映日期 |
美國 | 2000年6月28日 |
西班牙 | 2000年7月11日 |
法國,比利時 | 2000年7月12日 |
以色列,阿根廷 | 2000年7月13日 |
英國,南非 | 2000年7月14日 |
委內瑞拉,埃及 | 2000年7月19日 |
秘魯,捷克,澳大利亞 | 2000年7月20日 |
巴西 | 2000年7月21日 |
中國台灣 | 2000年7月22日 |
斯洛維尼亞,瑞士,荷蘭,匈牙利, 馬來西亞 | 2000年7月27日 |
韓國,瑞典,波蘭,芬蘭,冰島 | 2000年7月28日 |
德國 | 2000年8月3日 |
丹麥,克羅地亞 | 2000年8月4日 |
新加坡 | 2000年8月5日 |
紐西蘭 | 2000年8月10日 |
印度 | 2000年8月11日 |
土耳其 | 2000年8月18日 |
中國香港 | 2000年8月24日 |
義大利,愛沙尼亞 | 2000年8月25日 |
希臘 | 2000年9月1日 |
日本 | 2000年9月23日 |
科威特 | 2000年12月27日 |
[以上內容來自]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可以說,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的電影並不多,這是一次描寫普通人在那段年代的生活和他們如何面對特殊境遇的好機會,除了歷史元素之外,影片還深刻的揭示了人生。( 時光網 評)
這種血腥的慶祝最終給予了美國革命應得的一部史詩般的作品。( 沙龍網評)
影片充滿活力與激情,對得起買電影票花的錢。( 《 芝加哥太陽報 》評)
雷霆萬鈞的景象。( 《 滾石 》評)
感情上很有張力,既不悶也不無聊。( 《Variety》雜誌評)
負面評價
這部電影冗長、空洞、虛假。( 《 舊金山紀事報 》評)
偽善過度,悲情過火,全是美國獨立日那種陳詞濫調。( 《 巴爾的摩太陽報 》評)
本片的確受益於吉布森的魅力……至於電影本身是否足夠好,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 洛杉磯時報 》評)